“生活就像一片湖,表面平靜,可是每個人都在經歷著自己的波濤洶涌?!边@是《擺渡人》中的一個總結,也許是我們生活的一種真實的寫照。
科技的日新月異,引發生活節奏的前所未有。快餐文化無處不在:科技創新呈幾何級數式延展,正改變著生活;行動迅速的商人毫秒內日進斗金;有的人在進行著為時五分鐘的閃電約會;有的人夢想著一夜成名一步登天……于是,人人一面忙忙忙,一面又抱怨著自己的忙忙忙。
人生之一大矛盾點往往于理想和現實的難以匹配。于是,我們變得忙了,變得焦慮了。從造字結構分析,“忙”者,心加亡也;“迷?!闭?,一車一米,食無所依曰“迷”,一草一水,惘無所靠曰“?!?。
本文所要闡述的“忙”,不是指行為上的忙,而是指心理上的忙。從小處講,是糾結于生活之中大大小小之瑣事煩惱;從大處講,是執念于人生路上無邊無垠之奢華耀眼。
有一個著名的“因果定律”,指無論什么成功或失敗都不是偶然的,而是有著因果關系的必然,即每個結果都有特定的原因,這個法則非常深奧且極具影響力,以致世人稱之為人類命運的“鐵律”,心理學家將其歸納為: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下什么因,結出什么果。
其實,因果只是人生的一種規律,不是絕對的,中間還需要許許多多的緣,不能套用因果來解釋我們的一切行為。不過,用因果定律去指導我們的行為,卻是積極的、正確的。
人的行為不是由因果決定的,而是由自己的心念決定的。你的心是怎么想的,就會動什么樣的念頭,然后就會有什么樣的行為。
禍福無門,唯人自招。一切禍福都是自己招來的。佛經講的"起心動念"是罪業,是無明妄想,是分別和執念。對于凡夫俗子而言,去除“起心動念”,也許境界要求太高。但可以肯定的是,好的心念必定帶來好的行為,好的行為則往往帶來好的結果。而以有限之光陰去追逐無限的欲望,也許在心念這個根上,就犯下了一個大大的錯誤。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其實,做好自己,真的很難;做好自己,就很偉大。李嘉誠在一次作“自己成功之道”的演講時,只說了八個字,說了三遍。他說:“建立自我,追求無我。”
好的念頭,也許才是人生成功的源頭。人生,其實不必那么忙。讀讀該讀的書,做做該做的事,享享該受的福。上不負天,下不負地,中間不負良心。腳踏實地,循規而為,一以貫之,穩步前行。不求一日千里,但望日積月累。只要人生夠努力,不愁此輩不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