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印象中,這可能是自 1998 年以來洪水話題熱度最高的一年。而對于很多 30 歲以下的年輕人來說,今年很可能是他們出生以來第一次意識到,在我國還有洪災這么可怕的一種存在。
不光是中國人民自己關心今年的洪災,全世界華人也都很關心。有些節目看得我是驚心動魄、目瞪口呆,有人說三峽大壩危在旦夕,一旦潰堤或者大量泄洪,緊挨著三峽的宜昌將不復存在,整個長江中下游都將受災,甚至洪水能沖到我所在的上海。
真的會有那么夸張嗎?我經常引用卡爾·薩根的一句名言:非同尋常的主張需要非同尋常的證據。如此聳人聽聞的主張那更是需要邏輯加實證的雙重過硬證據。我們不妨先來看一下地圖,這是長江和三峽大壩所在的位置,距離上海的直線距離大約 1000 公里。
三峽大壩如果不是遭到核彈打擊的話,是不會自然潰堤的,原因很簡單,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三峽就會開閘泄洪。我們現在就假設三峽大壩開始全面泄洪,來多少水泄多少。7 月 17 日形成的長江 2 號洪水的流量是 6.1 萬立方米/秒。
下面你可以跟著這個小視頻,跟我一起在腦中想象一下洪水會怎么流。
洪水最先抵達的第一個地勢平坦的城市是宜昌市。我大致在百度地圖上框了一個宜昌的面積,大約 1 億平方米。假如所有的水都在宜昌堆積不流出去,那么 1 小時后,整個宜昌市就會被淹在平均 2 米深的水中,也就是說,所有一層樓的住戶都會被淹了。當然水是流動的,它得繼續往下流,所以,宜昌市會被淹成怎樣,還得看這些水流不流得出去。但要說宜昌將不復存在,這實在就是過度夸張了。
目測下游的地勢還比較平坦,而且越往下越平坦。洪水就會像攤煎餅一樣,被越攤越薄,到了湖北枝江市,地勢就非常平坦了,洪水到了這里就會被攤成很大很大的一片,不可能再形成大洪峰了。再往后就是河道縱橫,湖泊密布。有兩個巨大的湖,一個是洞庭湖,一個是洪湖在等著裝這些洪水。所以,說三峽的泄洪的水影響到上海,這是講不通的。這是我們經過一番簡單的想象和推演得出的初步結論。2020 年的洪災到底有多嚴重?我們不能只看小視頻,憑直覺去體會。房屋沖毀、大水漫灌的洪災景象,每年都會發生,要拍到并不難。但要弄清一件事情的客觀真相和全貌,就要學會用統計思維去考慮問題,比小視頻更能反映真相的是統計數據。
? 咱們先來回顧一下我國歷史上的幾次大洪災。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第一次特大洪災發生在 1954 年,從 6 月中旬開始,長江中下游流域就開始持續下暴雨,整個湖北省幾乎天天下雨。長江以及所有支流的水位都暴漲,最終形成了歷史上水位最高的一次洪峰。
根據官方統計數據 ,這次前所未見的大洪災,受災人口達到 1888 萬,3 萬多條鮮活的生命在洪災中逝去,京廣鐵路中斷將近 100 天。在洪水中倒塌的房屋超過了 220 萬間,牲畜死亡無數,糧食被沖走無數。這些數據如果放到今天,簡直難以想象。只是因為那個時候沒有手機,無法記錄下大洪災中那些恐怖的場景。
但是,不幸中的萬幸是,武漢的長江堤壩守住了。當時漢口關的水位遠遠超過警戒線,還在不斷上漲,長江成了空中懸河,一旦潰堤,后果不堪設想。幾十萬軍民日夜守在長江堤壩沿線,用沙袋裝滿沙石土方不斷與沖高的水位賽跑,水長一寸,我們就加高一寸堤壩。就這樣,漢口關的最高水位在達到了驚人的 29.73 米之后,慢慢開始下降。請大家記住這個數字,29.73 米。這是我給后面的講述立下的一個參考坐標。
今天,如果你去武漢,還能看見有毛澤東主席親筆提詞的 1954 年抗洪紀念碑。
44 年后的 1998 年,當年參加武漢抗洪的軍民大都已經成了耄耋老人。大洪水再次洶涌而至。這次洪災不僅僅是長江流域,幾乎是全國性的,從最北的松花江、嫩江流域到最南的珠江流域,都發起了大洪水。但長江流域的洪災依然是最嚴重的。
“九八抗洪”是我們這一代人共同的記憶,在那段時期,你只要打開電視和廣播,都是抗洪的新聞。時任國家最高領導人的江澤民總書記親自駐守在長江大堤上,指揮十幾萬軍民加固堤壩。在最兇險的時候,解放軍戰士幾乎就是用層層疊疊的人墻來抵擋洪水,很多戰士因此犧牲。最終,武漢長江大堤守住了,武漢保住了。雖然那個時候沒有智能手機,但留下來的影像資料非常多,所以我們今天仍可隔著屏幕感受當時抗洪救災的情景。
圖:98年抗洪救災場面
這次歷史上最大的洪災,官方統計的災情是: 全國受災人口 2.23 億人,4150 條生命被洪水奪走,倒塌房屋 685 萬間。我希望大家在聽我說到這些數字的時候,腦子中能還原這些數字代表的含義。
圖:98 年,在火車站送別抗洪大軍的災區民眾
這種級別的自然災害,規模之大,影響之廣,是難以形容的。這次大洪災還讓我們這一代人都記住了一個詞:厄爾尼諾現象。
九八年這次大洪水在漢口關的最高水位是 29.43 米,距離 1954 年的水位僅差 30 厘米。這一年,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已經開工建設三年多,這次洪水也讓一部分反對三峽工程的人轉變了想法。順便說一句,三峽工程在 1992 年全國人大投票的支持率是 67% ,是迄今為止支持率最低的一次人大表決。爭議一直持續到今天,但這不是我們今天的主題。
98 年之后的 99 年也發生了大洪水,漢口關的最高水位達到了 28.89 米。
回顧完了歷史,我們再來看看 2020 年這次大洪水的統計數據,因為本期節目的寫稿時間是 2020 年 7 月 20 日,因此,很多數據還在滾動更新中。不過,根據氣象預報,湖北省汛情最嚴重的那幾天已經過去了。
我們先來看一下每次長江發生洪災時,全國矚目的武漢是什么情況。2020 年 7 月 12 日,漢口關的水位達到了今年最高值:28.77 米,是歷史上第四高的水位,低于 1954、1998 和 1999 年。由于長江堤壩在這 20 年來的不斷加固,武漢人民現在看到這個水位已經很淡定了。我們看到的只有老百姓在江邊拍攝的小視頻,感嘆幾句“這水位已經比武漢市區的地勢更高了,長江又成了懸河”。我們也沒有在長江邊上看到熱火朝天、波瀾壯闊的堤壩加固大軍。所有進出武漢的飛機、火車都一如往昔。
圖:從容淡定的武漢市民
? 再來看一下全世界人民都關心的三峽水庫是什么情況。
今天三峽水庫的水位是 164.48 米,歷史最高水位是 2010 年 10 月 16 日的172.85 米。三峽的正常蓄水位最高可以達到 175 米,也就是說,目前三峽水庫的水位離正常的最高點還有一個 10 米跳臺的高度。
看完了兩個局部重點數據,我們再來看一下今年全國汛情的總體情況,為了讓大家對今年的汛情更有概念,我把 2019 年的數據放在左邊,今年的數據放在右邊,對照著來看一下,當然,這里要特別說明的是,今年的汛情還沒有過,因此這里不是最終的數據。
2019 年*
2020 年不完整
(公開資料整理)
超警水位河流
615 條
433 條
超保洪水河流
119 條
(1998 以來歷史最多)
109 條
(其中 33 條超歷史水位)
編號洪水數量
14 個
7 個
*水利部信息中心《2019 中國水情年報》
從上面這些數據來看,似乎今年全國的總體汛情并不比去年嚴重,但為什么我們今年從各種渠道看到的洪水小視頻明顯要比去年多很多呢。原因在于,今年的汛情比較集中。去年全國從南到北的降水比較平均,發洪水的河流也是從南到北比較均勻。但是今年不一樣,據中央氣象臺數據顯示,從 6 月 1 日到 7 月 12 日這 42 天,長江流域平均降雨量達 403 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 49%,成為 1961 年以來同期最多,僅次于 1954 年。換句話說,今年的極端天氣特別多,而且降水都集中在長江流域,所以長江流域的汛情明顯比其他地方嚴重。
? 接下去我們再來看最至關重要的數據,就是災情的統計。
今年因為還沒有結束,我們只能從新聞中查找數據。我總結了應急管理部在 7 月 16 日以及之前陸續發布的統計數據,我把與災情相關的幾個關鍵數據總結在下面的表格中。作為對比,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的官網上下載到了《中國水旱災害公報 2018 版》 ,2019 版尚未發布。
2018 年
2020 年不完整
(公開資料整理)
受災人口
5576.55萬
3797.9萬
死亡失蹤
219
142
緊急轉移
836.25萬
261.2萬
房屋倒塌
8.51萬間
2.7萬間
直接經濟損失
1615.47億元
884.9億元
以上都是官方統計數據,或許和你的直覺有較大的差異,因為我們感覺好像 2018 年沒有像今年這樣洪水滔天啊,怎么 2018 年的各項災情數據似乎會比今年還要高呢?從邏輯上來說,只有兩個可能的原因:
第一個:官方統計數據不可信。第二個:媒體或者朋友圈什么東西播得多,我們就會對什么東西印象最深刻,但這不見得就是真相。
至于到底是哪個原因,請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個人更傾向于第二個原因。我始終覺得,要對一件事情做更全面客觀的了解,比看微信群中的小視頻更重要的是看統計數據。但我們今天的文章到這里并沒有結束,我還有一些更加重要的內容想跟你聊聊。
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我有一個最大的體會是:其實,我國每年的水旱災都很嚴重,都會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巨大的損失。我在思考一個問題:
這一切的根源到底是什么?未來是會變得更好還是更糟?我們能為減少災害做一些什么呢?以上這些問題的答案就寫在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簡稱為 IPCC)在 2018 年發布的一份迄今為止最為全面且重要的報告中,這份報告就是《IPCC 全球升溫1.5oC 特別報告》。
這篇報告 170 多頁,引用了超過 6000 篇科學文獻,由來自 40 個國家的 91 位科學家共同編寫。其中就包括了我國著名的氣象科學家,IPCC 第一工作組聯合主席翟盤茂先生。
IPCC 向人類發出了非常嚴厲的警告: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全球平均氣溫已經上升了 1°C,帶來的后果是已經顯示出更多的極端天氣、海平面上升、北極海冰明顯減少以及其他生態和環境變化。人類必須將全球變暖限制在 1.5 攝氏度內,而不是我們之前認為的 2 攝氏度,只有這樣,才可以避免一系列氣候加速變化。假如這個目標能達成,那么部分地區的洪水強度和發生頻率會變弱,人類遭遇大洪水的概率會顯著降低。
聯合國環境署在 2020 年 3 月的一篇新聞稿中也寫道:長期的全球氣候變化導致的極端天氣模式使洪水更有可能發生。而我在《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 2019 版》 中看到的數據剛好印證了這個觀點,從 1961 年到 2018 年,我國的年累計暴雨的日子平均每 10 年就增加 3.8%。
我覺得,這張過去 1500 年的全球氣溫變化趨勢圖是每一個地球人都該看一眼的。
圖:過去1500 年全球氣溫變化趨勢圖 最近這 100 年,全球氣溫的變化幅度已經遠遠超過了之前 1400 年的總和,全球正在加速變暖,而原因已經越來越明確,證據也越來越充分——就是人類活動造成的,準確地說是人類燃燒化石能源造成的。
我也曾經看到過很多反對全球變暖與人類活動關系的文章,我并不是一個輕易就會相信某個重大結論的人。但是,在這件事情上,我看的持正反面觀點的材料越多,我越加認可 IPCC 的觀點。因為比起故事、內幕、陰謀、爆料這些來,我更相信冷冰冰的且能互相印證的統計數據。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變化室研究員黃磊說:進一步增強我國應對極端災害的能力已經迫在眉睫,需要將應對極端災害作為適應氣候變化的核心內容。
假如本期節目讓你開始思考并關注全球氣候變化,或者讓你改變了想法,開始重視 IPCC 對人類的警告,就是我為減少未來的洪災所盡的綿薄之力。
參考信源
劉長生. 1954年江淮水災與社會救濟. 《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年04期.
民政部公布去年災情和救災情況. 北京晨報. 1999-01-13 [2018-05-27].
https://history.china.com/r1/13002694/20190403/35578867.html
水利部信息中心《2019 中國水情年報》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07/16/c_1126248298.htm
http://www.legaldaily.com.cn/index_article/content/2020-07/06/content_8238532.htm
http://www.mwr.gov.cn/sj/tjgb/zgshzhgb/201912/P020191210638946000171.pdf
https://www.unenvironment.org/news-and-stories/story/how-climate-change-making-record-breaking-floods-new-normal
http://www.cma.gov.cn/root7/auto13139/201905/P020190524559373710657.pdf
https://earthobservatory.nasa.gov/features/GlobalWarming/page3.php http://www.chinanews.com/gn/2020/07-14/923740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