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世界衛生組織WHO《疾病和有關健康問題的國際統計分類ICD-10》對“跌倒”的分類,跌倒包括以下兩類:1、從一個平面至另一個平面的跌落;2同一平面的跌倒。
跌倒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經常發生,一般不造成傷害,但由于普遍和反復發生,有時會使兒童受傷,跌倒已成為兒童傷害的主要原因,是導致兒童發生非致命傷害和殘疾的首要原因,成為兒童傷害領域的重點問題之一。
一、跌倒成兒童傷害主因
就不同年齡段兒童的跌倒特點而言,嬰兒由于頭部重量相對較大,易從童車、童床、車座或樓梯上墜落。1-3歲的兒童,運動和平衡能力較差,更易從樓梯、臺階、學步車、家具或游戲器械上墜落,也容易墜入打樁孔和建筑物縫隙等成人意想不到的地方。
5-9歲兒童剛剛脫離成人照看獨自外出活動,缺乏安全與危險的體驗,容易從運動器械上墜落或被別人推倒或推下。10歲以上在校兒童的跌倒多發生在運動娛樂時,如課間休息時與同學追逐打鬧造成碰撞和跌倒,在體育課上跑步時滑倒或被撞倒,滑冰或滑板運動時摔倒等。作為兒童醫院是兒童聚集的地點,怎樣防止孩子跌倒呢?
二、跌倒危害:1、外傷;2、心理傷害
三、門診就診安全措施:
1、家長要熟悉環境,了解防跌倒相關知識,知道跌倒的危害。
2、在醫院就醫時間或在室外玩耍家長要知道時刻看護自己的孩子,在人多環境、滾動電梯上家長要抱起孩子,防止跌倒和丟失。
3、嬰兒要坐在帶有內置安全帶的嬰兒車上,孩子使用的輪椅要有安全帶。兒童活動時必須全程被監護。
4、走動的患兒必須穿防滑的鞋,避免在有水痕的地面行走,防止跌倒。
5、孩子走動時處于跌倒風險的時候都要有陪伴。
6、對需要使用輔佐工具的兒童提供幫助(輪椅等),在使用時需使用約束帶,并由家長陪伴。
8、小孩和嬰兒不應該被放置在不安全的地方www.bjwylm.com或在不安全的地方玩耍,如窗臺,桌、椅上等。
9、加強對兒童教育,避免相互打鬧、推搡,以免造成跌倒損傷。
10、環境中排除可能發生跌倒各種危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