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叛逆有輕重之分,輕的孩子厭學叛逆是正常的反應,不可避免。重的孩子厭學叛逆會影響孩子的健康發展,必須要引起家長的重視。
新形勢下,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素質教育被越提越響,然而當應試教育還是主要的選拔人才的方式,素質教育只能成為一句空話,尤其是在初高時期,題海戰術依然是最基本的學習方法,這必然使很多的高中生厭學,如果任其發展下去那么初高中生厭學的現象只會越來越嚴重。
那么,到底是哪些原因導致了孩子厭學了呢?
1、教材內容繁瑣,學生不感興趣。
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導致的教材內容難度越來越難,內容越來越枯燥,使得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越來越低。
2、自己成績起色不大,得不到認同感,產生厭學心理。
學習內容的加深,導致難度加大,學生成績可能不理想,家長和老師只重視考試成績,并不重視孩子學習過程中,是如何努力的,因為孩子的成績沒有達到家長的預期,家長和老師就會對孩子言語批評,導致學生產生厭學心理。
3、班級紀律渙散,沒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得孩子更有學習的氛圍。
4、因為老師的原因而厭學
在學校,老師一直都是以嚴肅的形象出現在校園之中,為了學歷成績的提高,老師也會對成績不好或者成績下滑的時候,一般都會嚴厲批評,學生會對老師產生厭惡,導致學生厭學。
5、家長教育方式不得當,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
家長的期望過高,沒有看到自己孩子的特點,總是用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家的孩子做對比。長期這種情況下,孩子就容易產生叛逆心理。
6、癡迷網絡游戲,對學習失去信心和恒心等
隨著科技的發展,手機已經屬于輔助孩子學習的工具之一。手機已經基本普及到了初高中生,孩子的自控力相對較差,對于游戲的抵抗力較差。孩子相對與學習,更喜歡玩游戲,玩游戲的精力要比學習的精力多。導致學習成績下降,慢慢失去了對學習的信心。
孩子叛逆期間也是孩子在學校學習的時間段,家長過度關心,希望孩子有一個好成績,長大之后有一個好前途。孩子出現在叛逆了的這段期間,爸媽的指導就顯得非常重要的,大家要懂得一些調整的方法,引導孩子走向正確的方向,而且應該要選擇性糾正。那叛逆期的孩子厭學怎么辦?
首先,家長認識上的錯誤,造成教育方式不當。一些家長缺乏普通的心理學常識,對子女教育急于求成,要求孩子必須要有一個好成績,使用的方法簡單粗暴,常常用言語侮辱和肢體打罵,經常無視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使孩子在犯錯誤時感到孤立無援,產生叛逆厭學心理。
其次,想讓孩子擺脫厭學,家長需要做的就是讓孩子專注學習,給孩子一個安靜的環境和時間閱讀;別干擾孩子閱讀;列下粗略的時間表,留意學習進度。孩子在學習的時候,進行陪伴。所謂的陪伴并不是一直盯著孩子學習,也不是在孩子學習的時候在旁邊玩手機,而是安靜的在孩子身邊看看書,給孩子創造一個共同學習的環境。
最后,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密關系、建立信任關系是至關重要的。精神支持系統是幫助孩子解決厭學問題的首要條件。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給予孩子更多的尊重。家長自身出現的問題可能影響孩子深層次的問題是多方面的,孩子厭學叛逆也許只是孩子問題的冰山一角。家長應該起到監督和引導作用,注意教育和管理孩子的技巧,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扮演好一個搖旗吶喊者,知心交流者和一絲不茍的監督者。
如果一切可以重新開始,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們放下焦慮,讓孩子感受到無論是好的表現還是不好的表現父母都是愛我的。
熙桓心語:希望天下所有的孩子們都覺得自己是好的、是有能力、有潛力的、是值得被人愛的。希望天下所有的家庭都充滿舒服溫暖的愛、充滿歡聲笑語。那么,也許厭學就不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