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民間借貸糾紛是人民法院民事審判案由中最常見的一類糾紛,但常常因為當事人訴訟能力不足、證據收集缺漏,再加上法律關系復雜,難以真正有效地追回錢款。
實際上,借貸糾紛的證據收集需要圍繞主體認定、借貸關系的認定展開,如果再加上債權債務轉移、擔保和本金、利息、違約金的約定,加上近年來網絡借貸的興起,就會讓證據收集的過程變得尤為復雜。
而面臨借貸糾紛,最為關鍵的恐怕就是借貸主體認定和借貸關系認定相關證據的收集了,今天我們就這兩個要點進行詳細的分析和解讀。
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九百二十五條 受托人以自己的名義,在委托人的授權范圍內與第三人訂立的合同,第三人在訂立合同時知道受托人與委托人之間的代理關系的,該合同直接約束委托人和第三人;但是,有確切證據證明該合同只約束受托人和第三人的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法釋〔2020〕6號 )
第二條 出借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間借貸訴訟時,應當提供借據、收據、欠條等債權憑證以及其他能夠證明借貸法律關系存在的證據。
當事人持有的借據、收據、欠條等債權憑證沒有載明債權人,持有債權憑證的當事人提起民間借貸訴訟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被告對原告的債權人資格提出有事實依據的抗辯,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原告不具有債權人資格的,裁定駁回起訴。
第十九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間借貸糾紛案件時發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嚴格審查借貸發生的原因、時間、地點、款項來源、交付方式、款項流向以及借貸雙方的關系、經濟狀況等事實,綜合判斷是否屬于虛假民事訴訟:
(一)出借人明顯不具備出借能力;
(二)出借人起訴所依據的事實和理由明顯不符合常理;
(三)出借人不能提交債權憑證或者提交的債權憑證存在偽造的可能;
(四)當事人雙方在一定期限內多次參加民間借貸訴訟;
(五)當事人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參加訴訟,委托代理人對借貸事實陳述不清或者陳述前后矛盾;
(六)當事人雙方對借貸事實的發生沒有任何爭議或者訴辯明顯不符合常理;
(七)借款人的配偶或者合伙人、案外人的其他債權人提出有事實依據的異議;
(八)當事人在其他糾紛中存在低價轉讓財產的情形;
(九)當事人不正當放棄權利;
(十)其他可能存在虛假民間借貸訴訟的情形。
第二十一條 他人在借據、收據、欠條等債權憑證或者借款合同上簽名或者蓋章,但是未表明其保證人身份或者承擔保證責任,或者通過其他事實不能推定其為保證人,出借人請求其承擔保證責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十二條 企業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以企業名義與出借人簽訂民間借貸合同,出借人、企業或者其股東能夠證明所借款項用于企業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個人使用,出借人請求將企業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列為共同被告或者第三人的,人民法院應予準許。
企業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以個人名義與出借人簽訂民間借貸合同,所借款項用于企業生產經營,出借人請求企業與個人共同承擔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王志濤律師提示
對于借貸主體的認定,一般而言,是根據當事人之間的借款合同或者借條、收據和欠條等借據來判斷。
我們將出借人、借款人、保證人的主體認定進行分別討論。
1.出借人
關于出借人,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如果借條上沒有寫明出借人的情況下,人民法院會不會受理呢?
如果借款合同和借據上沒有寫明出借人,一般來說會推定持有債權憑證的人為出借人,除非借款人提出相反證據證明其不是出借人。同時,對于出借人的認定,法院還會結合持有債權憑證人的具體情況(例如明顯不具備出借能力的情況),以及其他事實進行綜合判斷。
2.借款人
而對于借款人,一般被訴的借款人都會聲稱自己不是真的借款人,而是被別人冒名頂替或者越權代表了,這往往就涉及到名義借款人和實際借款人不一致的問題,最常見的就是企業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以企業名義與出借人簽訂民間借貸合同。
所以對于借款人的認定,除了債權憑證上的記載以外,一般會以轉賬記錄、借款人與實際收款人之間的關系、出借人的知情情況等一系列證據來進行認定。
3.保證人
保證人就是和出借人作出約定,當借款人到期未還款時,愿代為還款的第三人,而在民間借貸糾紛中,比較常見的情況是第三人否認保證人身份拒絕履行債務。
一般而言,法院會首先驗證證據的真實性,看借據和合同中保證人的簽名、蓋章是不是本人的行為;再認定在簽字或蓋章時,保證人是不是知道簽字、蓋章后會產生什么樣的法律效果。
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百九十條 當事人采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當事人均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時合同成立。在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之前,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合同應當采用書面形式訂立,當事人未采用書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
第五百零二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應當辦理批準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未辦理批準等手續影響合同生效的,不影響合同中履行報批等義務條款以及相關條款的效力。應當辦理申請批準等手續的當事人未履行義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承擔違反該義務的責任。
第六百六十七條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第六百六十八條 借款合同應當采用書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間借款另有約定的除外。
借款合同的內容一般包括借款種類、幣種、用途、數額、利率、期限和還款方式等條款。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法釋〔2020〕6號 )
第十五條 原告以借據、收據、欠條等債權憑證為依據提起民間借貸訴訟,被告依據基礎法律關系提出抗辯或者反訴,并提供證據證明債權糾紛非民間借貸行為引起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據查明的案件事實,按照基礎法律關系審理。當事人通過調解、和解或者清算達成的債權債務協議,不適用前款規定。
第十六條 原告僅依據借據、收據、欠條等債權憑證提起民間借貸訴訟,被告抗辯已經償還借款的,被告應當對其主張提供證據證明。被告提供相應證據證明其主張后,原告仍應就借貸關系的存續承擔舉證責任。
被告抗辯借貸行為尚未實際發生并能作出合理說明的,人民法院應當結合借貸金額、款項交付、當事人的經濟能力、當地或者當事人之間的交易方式、交易習慣、當事人財產變動情況以及證人證言等事實和因素,綜合判斷查證借貸事實是否發生。
第十七條 原告僅依據金融機構的轉賬憑證提起民間借貸訴訟,被告抗辯轉賬系償還雙方之前借款或者其他債務的,被告應當對其主張提供證據證明。被告提供相應證據證明其主張后,原告仍應就借貸關系的成立承擔舉證責任。
王志濤律師提示
對于借貸關系的認定其實非常重要,實踐中往往存在名為借貸合同,實際上是買賣合同,或者名為投資、股權轉讓、合伙實際上是借貸關系的情形。
實際上,證明借貸關系,最完整、最有效、最正式的憑證,就是一份借貸合同。
但在實踐中,由于借貸關系通常發生在親朋好友、熟人之間,以為彼此信任,就忽略了這一步驟,而是用并不那么正式的借條、欠條等來作為約束,甚至還有一些是口頭達成的。
在沒有書面憑證的情況下,就需要重視收條、轉賬憑證、手機短信和其他聊天記錄等作為證明材料。
但是需要注意,即使借貸合同生效了,也不能以此來主張權利,還需要證明借貸事實已經發生了,也就是錢已經給到了借款人。
根據上述法律規定,被告(借款人)如果抗辯借貸行為尚未實際發生并能作出合理說明,人民法院應當結合借貸金額、款項交付、當事人的經濟能力、當地或者當事人之間的交易方式、交易習慣、當事人財產變動情況以及證人證言等事實和因素,綜合判斷查證借貸事實是否發生。
一般而言,出借人證明其已經提供借款、民間借貸事實確已發生的證明責任。
也就是說,如果出借人能夠提供借貸合同且能夠證明其已經實際提供了借款,人民法院一般認為雙方之間存在民間借貸法律關系,借款人應按照約定償還借款;如果出借人舉證不能,則需承擔不利的法律后果。
沒有任何書面憑證、僅提供轉賬記錄的情況下,人民法院也一般按照上述司法解釋第十七條的規定處理,即被告應當對其主張提供證據證明;被告提供相應證據證明其主張后,原告仍應就借貸關系的成立承擔舉證證明責任。
民間借貸糾紛主體認定和借貸關系認定的證據
1.借款合同、擔保合同、保證書、保證協議、借條、收據、欠條、收條等
2.付款憑證、收款票據、匯款憑證、還款及催款通知書、還款承諾書、還款計劃書、發票、銀行業務憑證、轉賬證明、銀行流水單、對賬單
3.出借人經濟實力的證明材料
4.身份證明、戶籍證明;工商登記資料、單位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
5.公證書、判決書、調解書、司法鑒定意見書(借款合同、收借條等材料中筆跡的真實性)
6.當事人陳述、證明筆錄、視聽資料
7.當事人往來信函、聊天記錄、錄音錄像
8.證明債務人沒有歸還借款的證據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