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是近年來不可多得的一部好劇,因為它沒有太多矯情的劇情,而是通過一些樸實的感情故事為我們揭示了古今通用的道理。
在這部劇中,很多人都在心疼小公爺齊衡這個角色,我覺得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為扮演者朱一龍實在是太帥了,很容易讓大家三觀跟著五官走。畢竟把齊衡這個角色單拉出來說,他是有很多不足的。
齊衡是個沒什么擔當的男人,尤其是面對感情,他什么都想要,卻無法兌現自己的承諾,他不敢豁出來一次,卻還不甘心放棄。
就因為這樣,他傷害了明蘭,也傷害了自己。雖然最后他的妻子申氏很聰明地挽回了他們的婚姻,可我覺得這樣的男人放在現實中,很難給任何女人幸福。
但我們一定要知道,沒有人天生就是如此,造成齊衡在感情中如此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覺得有三個方面。
齊衡是國公府的獨子,在那個年代,對于這樣的大戶人家來說,只有一個孩子的確比較稀奇。所以平寧郡主和國公爺對他非常寵愛,也對他有著頗高的期待,讓他擁有了軟弱的性格。
這樣的男人放在現代,就一定是媽寶男無疑,因為父母給了太多的關注和寵溺,讓他成為了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雖然嘴上說著要過自己的生活,但實際上非常依賴父母和原生家庭。
相信任何女人都不想嫁給這樣的男人,因為婆婆對兒子過多的關注勢必會成為你們婚姻中的阻礙,如果這個男人還不懂得反抗,那么這個女人就一定無法幸福。
尤其是平寧郡主這樣有權有勢的女人,對兒媳婦的要求自然是非常高,這也就是她為什么一直看不上明蘭的原因。
我明白父母都是愛孩子的,都希望給孩子最好的,但我們必須要記得,你認為好的不一定是孩子想要的,如果你總是把自己認為好的強加給孩子,可能就會毀了他一生的幸福。
就像齊衡,失去明蘭是他一生的痛,雖然電視劇中他最后愛上了申氏,但小說中他一生都沒有釋懷,最后還讓自己的孫子娶了盛家的六姑娘。
為人父母,要明白什么時候該得體地退出孩子的生活,因為這樣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那么作為孩子,也要明白,不管父母有多愛自己,都要有自己的底線和原則,不管父母有多強勢,也要堅持自己的選擇不放棄,你的人生是你自己的,只有你自己才能為自己的一生負責,記住這一點,去努力,去堅持,去用正確的方式和父母溝通,相信你會有更多的幸福。
對于齊衡來說,有齊國公府這樣一個原生家庭,既是幸運,也是不幸。
齊國公府給了齊衡數不盡的榮華富貴,也讓他一出生就贏在了起跑線上,但這個家族能夠給你的名利也是和你要背負的責任捆綁在一起的,需要齊衡用自己的一生來償還。
尤其是對于這種沒什么實權的家庭,不可能永遠靠著平寧郡主從小在皇上皇后身邊長大的這一點點情分苦撐。
所以平寧郡主才希望通過齊衡的婚姻來找到靠山,也才在邕王一家苦苦相逼的時候手足無措。
看著齊衡的無奈和痛苦,我感覺特別心酸,也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無論你的 原生家庭能夠給你多少,你都需要非常努力,因為你擁有的能力才是你的底氣,只有你可以完全掌控自己的生活,不需要依靠任何人的時候,你才能夠有自由選擇的權利。
就像是明蘭,她雖然沒有大富大貴的原生家庭,可她憑著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最好的幸福,就像顧廷燁,因為有逆風翻盤的底氣,所以他不懼怕任何人的威脅,可以愛己所愛恨己所恨。
希望每個人都能夠活成明蘭和顧廷燁這般,不用看任何人的臉色活著,而是成為最真實也最快樂的自己。
那么,如果想要活成這樣,你首先就要拋開原生家庭給你的一切,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都不要自滿,也不要自我貶低,告訴自己,我命由我不由天,告訴自己,只要努力,就能改變命運。
至于你的原生家庭,請相信一切冥冥之中都有安排,你要做的就是努力更努力,讓自己先掌控自己的命運,再去撐起你的原生家庭。
沒有人能夠甩開原生家庭去生活,因為原生家庭就是我們每個人的軟肋,但我相信只要你變得更強大了,就能夠很好地處理這個問題,讓你成為自己人生的主人,讓你成為原生家庭的依靠和驕傲。
齊衡的悲劇,有著許多外界原因,包括原生家庭的壓力,強勢的母親以及邕王一家的不講道理,但我覺得,他自己身上的原因是造成這樣悲劇的主要原因。
因為從沒有經歷過什么磨難,他根本不知道這世間的險惡,總以為任何事情只要自己想要,就能做成。
于是,他在無法給明蘭未來的時候就給了她承諾,雖然也用絕食對抗自己的母親,雖然也想方設法努力,但最終還是只能在隨從不為被打死的時候苦苦哀求母親,而不是直接撲過去保護他,也不敢接受顧廷燁給他的建議,和邕王一家拼個你死我活。
我知道,齊衡有他的難言之隱,但這些都不是理由,他的悲劇,還是必須由他自己來扛。
我們每個人活在塵世間,都會有許多無奈,如果要隨便放棄,那就永遠無法得到幸福,但如果要改變,前提就是我們必須有這個能力。
我聽到過很多人說,我太難了,我太苦了,命運對我太不公了。我也嘗試著去勸說這些人放下抱怨,去努力,去嘗試,去改變自己的命運。
但是最終我得到的答案都是,你不懂,你不明白,我做不到。這就讓我想起了齊衡在知道明蘭要嫁給顧廷燁后,沒有找找自己的原因,而是讓顧廷燁放棄,這種總是認為我弱我有理,你強你活該的心態,就是大多人總是失敗的原因。
我認識很多悲慘的人,包括我自己,也遇到過許多的坎坷、挫折,可我目光所及那些能夠讓自己走出困境的人,大多都是咬著牙努力的,就像是明蘭和顧廷燁那樣,從不把自己的苦告訴別人,而是努力讓這些苦變成甜。
如果你的人生中也有許多不幸,那不妨去看看,是否自己總是優柔寡斷,是否自己沒有辦法勇往直前。如果是,那就努力讓自己剛強起來,可能一開始會比較難,但只要堅持下去,就會有好的結局。
活在塵世間,沒有誰不可憐,但你的結局如何,是可以由自己來決定的。
我不希望你活成齊衡的模樣,我也希望你能夠從他的悲劇中吸取經驗教訓,因為人生很短,但磨難很多,不努力讓自己強大起來,永遠不會擁有好的人生。
我是夕言,專欄作者,人不老心也不老的大齡少女,喜歡寫溫暖的文字,做感性的節目,已出版《你的余生,與我有關》,如果你有故事,記得來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