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都需要監護人來處理其人身和財產方面的一些事務,這就涉及到誰可以擔任上述兩種人的監護人的問題。那么怎么確認沒有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呢?佛山律師已經整理了如下的內容供大家做法律參考。
一、怎么確認沒有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
根據我國《民法典》的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其父母是監護人,在父母死亡或沒有監護能力的情況下,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兄或姐,經有關部門同意的有意愿的個人或組織按照順序可以擔任監護人。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由配偶,父母或子女,其他近親屬,經有關部門同意的有意愿的個人或組織按順序擔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十七條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監護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第二十八條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親屬;
(四)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二、在什么情況下監護關系終止
1、被監護人取得或者恢復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2、監護人喪失監護能力;
3、被監護人或者監護人死亡;
4、人民法院認定監護關系終止的其他情形。
5、監護關系終止后,被監護人仍然需要監護的,應當依法另行確定監護人。
根據我國《民法典》的規定,未成年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父母,如果父母死亡或沒有能力,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兄姐可以按順序作為監護人。如果是成年人,則由配偶,父母子女,其他近親屬按順序擔任。無論哪種情況,經有關部門同意的有意愿的個人或組織都可以排在最末順序擔任監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