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50歲,干部。1992年 1月 17 日初診。主訴:多飲、多尿、乏力、消瘦 2年,后背皮膚癰腫 3個月。患者嗜酒多年,近 2 年雖有多飲、多尿、乏力伴體重減輕而未予注意。1991 年10月因后背皮膚癰腫化膿,外科手術切開引流時,檢查血糖增高,始確診為消渴合并蜂窩織炎。給予皮下注射胰島素治療,但背癰久不收口,血尿糖控制也不理想,最近查空腹血糖 12.4mmol/L,尿糖(++++)。每日用普通胰島素總量 54U皮下注射。
現口渴多飲,每日飲水量>5 L。燥熱汗出,后背皮膚癰腫,久不收口,皮膚瘙癢,四肢刺痛難忍,影響睡眠。手足發涼,乏力尿頻,大便干燥。舌暗紅,苔白膩,脈滑數。氣陰兩傷,燥熱入血,瘀血阻絡。
治以益氣養陰,清熱涼血,活血通絡。
方選降糖對藥方加減。
組成:生黃芪50g,生地30g,玄參 30g,蒼術 15g,丹參 30g,葛根 15g,黃芩 10g,黃連 6g,枸杞子10g,桑寄生 20g,桂枝 10g,威靈仙10g,雞血藤 30g,益母草 30g,蘇木10g。1劑 / 日,水煎服。
治療經過:服藥1個月,諸癥均減,后背癰腫愈合收口,查空腹血糖9.99mmol/L,胰島素每日用量減至26單位。仍感四肢肌肉刺痛,入睡不佳,舌淡紅,苔薄白,脈沉滑。
守方去桂枝加海風藤15g,鉤藤 15g,再服1 個月,完全停用胰島素,僅服中藥,近查空腹血糖 14.59mmol/L,尿糖(++++)。仍有四肢刺痛,發麻發涼感。
仍守前法,加重通絡止痛之力。
用降糖對藥方加黃芩 10g,黃連 6g,雞血藤 30g,海風藤 15g,絡石藤15g,鉤藤10g,威靈仙10g,大蜈蚣2條。28劑,水煎服。
消渴合并皮膚急性化膿性感染,癥見燥熱殊甚,牙齦膿腫疼痛,面赤唇紅,皮膚癰瘡癤腫頻生,或久不收口,便秘溺黃,舌紅脈數者,祝師常辨為燥熱入血型。推究其發生原因,誠如 《外臺秘要》 所云:“其病變多發癰疽,以其內熱而小便利故也。小便利則津液竭,津液竭則經絡澀,經絡澀則營衛不行,營衛不行則熱氣留滯,故成癰膿也。”病機乃津液耗損,氣血不暢,內熱積蓄成毒而致。祝師治療本證,常用溫清飲合降糖對藥方以清熱涼血,滋陰解毒,兼益氣托里。溫清飲出自 《醫學入門》,由黃連解毒湯合四物湯組成,原治婦人濕熱下注胞宮之崩漏帶下證。祝師用其治療糖尿病合并急性化膿性感染是取其清熱解毒養血和營的功能。因病為血糖過高,氣陰兩傷,治療一方面要重用清熱解毒,涼血活血以消癰,另一方面要益氣養陰以降糖,所以伍用了降糖對藥方,若毒熱太盛還常加金銀花、連翹、蒲公英、紫花地丁等。本案嗜飲酒醇,內熱蓄積,既可傷陰耗氣,發火消渴;又使邪熱壅聚,氣血凝滯,腐肉成膿,釀成背癰。然而癰腫潰破,為何久不愈合?氣陰兩傷,無力托毒外出故也。祝師治療時未用溫清飲清熱解毒、養血和營之清多于補,而是取降糖對藥方,重用黃芪加芩、連等補多于清,扶正托里,排膿生肌。再加四藤一仙湯,通達氣血,消散積熱,調和營衛。僅治2個月,背癰愈合而停用胰島素,因證選方,不可不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