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乳腺增生癥的概念
乳腺增生癥是女性最常見的乳房疾病,其發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近些年來該病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年齡也越來越低齡化。據調查約有70%~80% 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多見于25~45歲的女性,亦有17、8歲~54、5歲發病者。
其主要癥狀為乳房脹痛、刺痛或觸痛,可同時累及雙側,部分患者可無明顯癥狀,以致耽誤治療。月經前乳房疼痛明顯,月經過后即見減輕并逐漸停止,下次月經來前疼痛再度出現,整個乳房有彌漫性結節感,并伴有觸痛。嚴重者經前經后均呈持續性疼痛,伴腋下淋巴結腫大時疼痛可向腋下、肩背部、上肢等處放射。乳腺增生癥常會同時或相繼在兩側乳房發現多個大小不等、界限不清的結節或囊腫,可被摸到及推動。乳腺鉬靶及B超檢查可以確診本病,穿刺活檢可以確定結節性質。目前,西醫對該病除定期檢查或手術治療外尚無特殊治療方法,且復發率較高,而中醫對該病的治療有其獨到之處,療效亦頗滿意。
乳腺增生癥屬中醫“乳癖”范疇。癖者,痞也,中醫即指痞塊,具體是指乳房出現形狀、大小、數量不等的硬結腫塊。《外科正宗》則較為詳細地闡述了該病之病因病機:“乳癖乃乳中結核,形如丸卵,或墜重作痛,或不病,皮色不變,其核隨喜怒消長,多由思慮傷脾,憂怒傷肝,郁結即成。”
二、乳腺增生癥的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本病主要與肝、脾、腎及沖任等臟腑功能失調,氣、血、痰、濕、瘀、寒等病理因素參與其形成和發展。
情志不暢,憂思恚怒,肝氣不疏,氣滯血瘀;經期小產,感受寒邪,或脾腎陽虛,寒自內生,寒凝血瘀。木郁乘土,肝強脾弱,脾虛濕盛,聚濕成痰;肝失疏泄,津失輸布,變生痰濁;或腎氣虧虛,氣不化液,液聚成痰。痰瘀互結,堵于乳房,經絡不暢,不通則痛,發為本病。痰瘀互結,阻滯氣機,氣機不暢,反致瘀滯更重。故痰瘀是導致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痰瘀同治法貫穿本病治療的始終。
三、痰瘀在乳腺增生癥中的表現癥狀
(一)痰病的體征特點
舌胖大有齒痕苔白膩,或白膩苔牢覆于舌根部,常年不化;脈多弦滑或滑數;形體豐腴,大腹便便,肌肉松弛;皮膚油垢,面色光亮,前陰、腋窩或手足心常泌汗液;眼眶或口唇周圍晦暗,眼神滯澀,眼角常有糜爛;喜食膏粱厚味及辛辣炙煿之物;頭身困重,喜臥嗜睡;嘔惡納差,噯腐吞酸,胃脘痞滿,口苦口干;大便秘結,數日一行,排便不暢,便不干燥;咽中如有物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或咯吐白色粘痰;帶下量多色白,或粘膩如濁涕,或清稀如水樣,或如豆腐渣,味或腥或臭,常伴外陰瘙癢;彩超常示囊性結節。
(二)瘀病的癥狀特點
舌質紫暗有瘀點,舌下脈絡青紫迂曲而長;脈多弦澀或沉遲;面色晦滯,皮膚黝黑,頭發易脫落,口唇青紫,眼眶暗黑;乳房多刺痛或觸痛;月經錯后,量少色黑有血塊,或淋漓不盡,綿延數日,或去而復來,小腹刺痛;失眠多夢,眠淺易醒;彩超多示低回聲結節。
四、痰瘀同治法
痰瘀合邪為病,單去痰則瘀血不化,單化瘀則痰濁不去。因此,患者有痰瘀互結之證時,必須權衡痰濁瘀血之輕重,并用化痰祛濕、活血化瘀之法,謂之痰瘀同治。痰瘀同治不等于化痰藥與祛瘀藥等量堆砌,需根據不同的證候恰當的配伍。
痰有寒痰、熱痰、風痰、頑痰、老痰、食痰之分,瘀血亦有絡中之瘀與離經之血之分。根據痰瘀互結所在部位、病理屬性、病程長短、孰輕孰重等特點,選擇相應的祛痰化瘀藥物配伍。
病之初病位在氣在經,體質多壯實,多見單純性乳腺增生或囊性小結節,治療多用行氣化痰、解郁化痰法,并配以活血祛瘀藥治之。病久病位在血在絡,體質多虛實夾雜,多見乳腺纖維腺瘤及低回聲結節,治療常用破血逐瘀、軟堅散結及豁痰通絡法治之,此型須輔以益氣養血、健脾補腎、溫陽行氣之品,增水行舟,以祛頑癖。
瘀去有利于痰消,痰消有利于瘀去,兩者相輔相成,提高了治療效果。在化痰祛瘀的同時一定要佐以疏肝理氣之品,蓋“治痰先治氣,氣順則痰去”,“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凝”耳。
五、常用治痰瘀互結方劑及藥物
(一)痰重瘀輕。
方選蒼附導痰湯加減:蒼術20g 醋香附15g 陳皮10g 姜半夏15g 云茯苓15g 枳實10g 膽南星15g 薏苡仁30~60g 川芎15g 橘核15g 醋元胡20g 地龍15g 僵蠶15g 生牡蠣30g 車前子15g
(二)瘀重痰輕。
方選逍遙散加減:當歸15g 白芍40g 炒白術15g 云茯苓15g 柴胡15g 薄荷8g 醋三棱15g 醋莪術15g 醋鱉甲20g 生牡蠣30g 醋元胡20g 醋郁金15g 生水蛭3g(沖服) 生雞內金30g 生甘草10g
(三)加減。
1、熱痰加全瓜蔞15g、浙貝母15g、夏枯草30g、竹茹15g;
2、寒痰加白芥子15g、貓爪草15g、桂枝10g;
3、濕痰加萊菔子15g、石菖蒲15g、制南星15g;
4、頑痰加礞石15g、生龍骨30g、生牡蠣30g,昆布20g;
5、氣虛加黨參20g、生黃芪15~30g;
6、血虛加當歸15g、雞血藤30g;
7、氣滯加郁金15g、醋青皮12g、醋香附15g、木香10g;
8、病久入絡,加蜈蚣4條、生水蛭粉3g(吞)、土元15g;
9、痛重加生蒲黃15g、醋靈脂15g。
六、典型案例
王女士,33歲,鄭州人,2019-11-24初診。以經前雙乳脹痛2年加重1 個月為主訴前來就診。患者2年前因經前雙乳脹痛在當地醫院檢查發現雙側乳腺低回聲結節,經外敷膏藥治療,效果不佳,且貼敷處有過敏,故來我院就診。
現癥見:經前雙乳脹痛,月經周期正常,量少,色鮮紅,偶有血塊,帶下不多,偶有腰酸腰痛,耳鳴,口干,偶有口苦口臭,納可,二便調,眠差多夢,性急易怒。舌邊尖紅,苔薄白膩,有瘀點,脈弦細滑數。2019-11-8 B超示:雙乳多發低回聲結節(BI-RADS分類3類),左乳最大8.9*5.7mm,右乳最大3.9*1.8mm;雙側腋窩探及數個淋巴結樣回聲,右側10*5mm,左側9*4mm,內可錄及血流信號。
證屬乳癖(痰瘀互結)。患者性急易怒,肝郁化火,氣滯血瘀,痰濕內蘊,痰瘀互結,堵于乳絡,致經脈不暢,發為本病。治宜疏肝理氣,清肝瀉火,化痰祛瘀,軟堅散結。方以散結乳癖膏外敷配丹梔逍遙散加減內服:
10劑,日一劑,水煎服。
2019-12-14復診。患者服上方后,月經正常,口干不苦,納眠可,二便調,仍有耳鳴,性情尚好。舌邊紅,苔薄白膩。效不更方,守上方加減繼服:
15劑,日一劑,水煎服。
2020-01-03三診。患者服12.14日的處方后,經前雙乳未再疼痛,月經周期正常,量稍多,色鮮紅,偶有血塊,偶有腰痛,稍有耳鳴,納眠可,二便調,性情尚可,lmp:12.30。舌邊紅,有瘀點,苔少,脈弦細數。方擬:
20劑,日一劑,水煎服。
2020-03-26四診。因疫情影響,患者在三個月內只以散結乳癖膏外治為主,未服中藥。今來復診,現癥見:雙乳疼痛不著,月經周期正常,量少,色鮮紅,偶有血塊,耳鳴減輕,帶下不多,納眠可,二便調,性情尚穩。舌胖大,有齒痕瘀點,苔白膩。2020-3-26 B超示:雙乳多發低回聲結節(BI-RADS分類3類),左乳最大5.3*4.3mm,右乳最大3.0*2.3mm,且右乳結節減少一個,腋下淋巴結結節消失。方擬:
兩劑,打細粉沖服,早晚飯后半小時各服10g。
2020-06-28五診。患者服3.26日中藥方后,已無耳鳴,今來復診。現癥見:雙乳經前脹痛明顯減輕;納眠可,二便調;性情尚穩。末次月經6月1日,周期正常,量少,色鮮紅,夾雜少量血塊,帶下不多。舌邊尖紅,苔薄白;脈弦數。方擬:
15劑,日一劑,水煎服。
七、用藥心得
乳腺結節和乳腺囊腫的病程一般都很長,長得快的一年就可達幾毫米,長得慢的幾年都沒多大變化。根據我的經驗,囊腫多由痰濁所化生,所以在用藥上以化痰祛濕為主,輔以活血化瘀、軟堅散結之品;結節或肌瘤多由瘀血所化生,故以破血逐瘀、軟堅散結為主,輔以健脾化濕、扶助正氣之品。正所謂“久病必有瘀”、“久病必有虛”也。
葉桂認為,“久病入絡”,“久病必瘀閉”,甚至“經年累月,外邪留著,氣血皆傷,其化為敗瘀凝痰,混處經絡”。因此,久病入絡,其深而重,或為絡脈久滯,或為癖血痰凝,以致瘤結難解。初病者,多屬氣機失調,尚可以草木類藥調之,而病久血傷人絡,陽動之氣無以旋運,必須用蟲類藥物治療。故清代醫家吳鞠通有言:“以食血之蟲,飛者走絡中氣血,走者走絡中血分,可謂無微不入,無堅不破。”
臨床上,我喜用鱉甲、牡蠣、地龍、僵蠶、水蛭、蜈蚣、土元之類(穿山甲雖力猛效彰,因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且價格昂貴,故多以水蛭代之)搜剔絡中頑痰死血,以達破積消癥、行氣活血、化痰軟堅、通絡散結之功。
八、總結
本病多發于中青年女性,也偶發于部分青年男性。我們都知道,病從口入,但是大部分人不知道,很多疾病,都是生氣造成的,不生氣才能不生病。最新研究表明,50%的疾病是由不良情緒引起的,20%的疾病是由飲食不節制和作息不規律率造成的,還有30%是由過度勞累引發的。“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人們只有保持健康的心態,才能保證有健康的身體。
本人經過大量的臨床觀察,發現乳腺增生患者十人有九人都是性急易怒,還有一人性格溫柔,卻愛生悶氣。故本病的發生都是肝氣郁結,肝失疏泄,氣滯血瘀,痰瘀互結引起的。足厥陰肝經抵小腹,布協肋,經乳房,循喉嚨,肝經一旦瘀堵就會引起本經相關臟器的疾病,故乳腺增生出現結節或囊腫時很多都會并發甲狀腺結節和子宮肌瘤、卵巢囊腫。我稱之為:一條藤上的三個瓜。手術只是把瓜給摘掉了,只要瓜根不除來年還會再長出新瓜的,這就是手術復發率高的主要原因。
在治療上,除了中藥內服加膏穴外敷療法外,我還要囑咐患者做到三點:
1、戒怒,調情志,忌抑郁,保持心情愉快;
2、忌食生冷、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和海鮮;
3、遵照醫囑,按時用藥。 (邢志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