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方賢《奇效良方》正方
黃芪(剉炒)、天南星(炮)、懷香子(炒)、地龍(去土)、骨碎補(炒)、防風(去叉)、赤小豆(揀)、狗脊(去毛)、白蒺藜(炒)、烏藥(去木)、白附子(炮)、附子(炮去皮臍)、萆薢,以上各半兩。牛膝(酒浸切焙)三錢,木鱉子(去殼)三分。
右為細末,酒煮成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鹽湯或茶酒任下。治風氣,補元陽,活血脈,壯筋骨,潤肌膚,聰耳目,延壽籌,駐容顏,久服則身輕。男子久冷,元氣虛憊,腳手疼痛等疾,皆可服之。
[按語]
方中懷香子,即八角茴香,因其系隨“番舶來”,即隨外國商船傳入中國之意,故又名“舶上茴香”、“舶茴香”,為木蘭科常綠喬木八角茴香的果實,味辛甘性溫,目前臨床上主要作為理氣散寒、溫腎助陽藥使用。
木鱉子又名木蟹,為葫蘆科多年生草質藤本植物木鱉子的成熟種子,味苦微甘性溫,有毒,臨床上一般作為消腫散結藥使用,外用或研末調敷,或磨汁敷,或煎水熏洗;內服多入丸、散,煎服亦可,用量應控制在0.6至1.2克之間。《本草經疏》認為“木鱉子……甘溫能通行經絡”,此方中即取其通經活絡作用。
骨碎補又名猴姜、胡猻姜、石毛姜、毛姜、申姜等,為水龍骨科植物槲蕨、石連姜槲蕨、崖姜、光亮密網蕨以及骨碎補科植物大葉骨碎補、海州骨碎補等的根莖,味苦性溫,功能溫腎活血,強筋壯骨。
方中用黃芪以補中益氣,行水消腫;附子回陽補火,散寒除濕;狗脊、牛膝補益肝腎,強壯筋骨;羌活、防風、萆薢祛風勝濕;赤小豆清熱利濕;天南星燥濕化痰,祛風解痙;白附子祛風痰,逐寒濕;白蒺藜疏風明目,行瘀散結;地龍清熱利尿,活絡止痙;烏藥順氣開郁,散寒止痛。
本方藥不僅能補中氣,溫腎陽,而且可以祛痰,逐濕痹,既扶正,又祛邪,為攻補兼施的方劑。本方藥適宜于中老年人腎陽虛衰、風痰內停、寒濕痹阻、精神耗減、步履艱辛、眼昏耳聾、皮膚干燥者服用。凡陰虛火旺或痰熱熾盛者,應當列為禁忌。
[附方甲]神仙一井金丹
《奇效良方》中尚載有“神仙一井金丹”,其方為“牛膝(酒浸三日),川椒(去目炒出汗),黑附子(炮去皮),木鱉子(煨去殼),白附子,肉蓯蓉(酒浸三日),何首烏(水三碗,黑豆半碗煮熟去豆),以上各三兩;烏藥(天臺者)二兩;羌活(炒)、狗脊(赤去毛),南星(炮),舶上茴香,萆薢(黑豆煮),地龍(去土炒),防風(去蘆),赤小豆、骨碎補(去毛炙),白蒺藜(炒去刺),綿黃芪(蜜炙),五味子(炒),覆盆子(炒),青鹽(火炮),全蝎,以上各一兩。”
右為細末,用無灰酒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煎五味子湯送下,空心,日午各一服。補益真元,大壯腰腳,久服髭鬢不白,牙齒牢固,進美飲食,聰明耳目,步行輕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