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法,是用辛散疏通之藥解肝郁,順肝升發之性,以維護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的治療法。它以藏象學說為基礎,肝的生理特性是立論依據,肝主疏泄是立論核心。
通過病例總結,我們統計出疏肝法的治法分類,分析總結段富津教授運用疏肝法的診治思路和用藥特點。總結出疏肝法六法:疏肝行氣法、疏肝養血法、疏肝活血法、疏肝泄熱法、養陰疏肝法、健脾疏肝法。
疏肝行氣法
肝失疏泄,氣機郁滯,致足厥陰肝經循行之處經氣阻滯,治宜疏肝行氣。常用方劑:柴胡疏肝散,天臺烏藥散、四磨湯、越鞠丸等。
疏肝養血法
肝為藏血之臟,體陰而用陽,故有“靜則血歸于肝”之說。肝郁日久,氣郁而致血虧;或血虛則肝無所藏,肝血不足,肝氣易郁,治宜疏肝養血。常用方劑:逍遙散、酸棗仁湯等。
疏肝活血法
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凝。肝郁日久,氣機不暢,氣滯血阻,治宜疏肝活血。常用方劑:自擬柴胡金黃湯、血府逐瘀湯、膈下逐淤湯等。
疏肝泄熱法
氣有余便是火,肝氣不疏,郁久化熱;或邪熱蘊結肝經,氣機阻滯,治宜疏肝泄熱。常用方劑:龍膽瀉肝湯、金鈴子散、左金丸等。
養陰疏肝法
肝陰不足,肝脈失于濡養,疏泄失職,氣滯不通,肝氣郁滯;或久用辛燥之品傷陰,液愈虛而氣愈滯,不可再過用辛香燥烈之品,治宜養陰疏肝。常用方劑:一貫煎、鎮肝熄風湯等。
健脾疏肝法
肝氣郁結,疏泄失常,木郁乘土;或脾運失常,土虛木乘,肝脾不和,治宜健脾疏肝。常用方劑:逍遙散、痛瀉要方等。
段富津教授認為,肝經的生理特性中“體陰而用陽”“以血為體,以氣為用”“喜條達,惡抑郁”,這三點最為重要。要充分認識肝經的生理特性,方能疏肝得法。體陰是藏血,用陽是主疏泄。因此,肝郁和血虛關系密切,一旦肝郁氣滯,即影響肝的藏血功能,易生血虛;而一旦肝血虛,則疏泄失常而出現肝郁。所以臨床施治時,當充分辨明氣血陰陽關系,疏肝與柔肝并施。
肝脾在生理、病理上聯系密切,肝病時脾土最易受病,而致肝郁脾虛,即所謂“見肝之病,知肝傳脾”。而脾虛又易致肝木乘土,即所謂“土虛木賊”。肝郁與脾虛常相兼并見,木郁乘土,土虛木乘,遣方用藥要辨肝郁與脾虛之輕重,靈活用藥。
疏肝六法既可單獨運用,又可據病證之變,數法合用。一法分六法,六法化百法,圓機活法。數法合用時,當細辨病證之寒熱虛實,恰當選方用藥,以切合其證。
(陳寶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