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疾病綜述
疥瘡是由疥蟲感染皮膚引起的皮膚病,俗稱“千瘡子”。本病傳播迅速,典型體征是皮膚劇烈瘙癢(晚上尤為明顯),而且,皮疹多發(fā)于皮膚皺折處,特別是陰部。疥瘡多為散在性毛囊小丘疹及小水皰,有時可在瘙癢處發(fā)現(xiàn)長約數(shù)毫米、蜿蜒彎曲、灰白色或淡灰色的小點,形成虛線。疥瘡是疥蟲寄生在皮膚上的一種傳染病,是通過密切接觸傳播的疾病。疥瘡的傳染性很強,在一家人或集體宿舍中往往相互傳染。疥蟲離開人體能存活2~3天,因此,使用病人用過的衣服、被褥、鞋襪、帽子、枕巾也可間接傳染,性生活無疑是傳染的一個主要的途徑。個別頑固者在皮疹消失后,還會殘留硬結節(jié),甚癢,叫結節(jié)疥。
疥瘡在中醫(yī)學屬于“濕疥”、“蟲疥”、“癩疥”、“干疤疥”等范疇。中醫(yī)認為多因各經(jīng)蘊毒,日久生火,兼受風濕化生而成。
2.民間驗方
⑴營養(yǎng)茶治療疥瘡
鄭女士今年30歲,不知何故,近來覺得身體有些不適,時常有想要瘙癢的感覺,經(jīng)醫(yī)生診斷為疥瘡。有一老中醫(yī)介紹了一個營養(yǎng)茶方:柏子仁2錢,天冬5錢,藿香、薄荷各2錢,陳皮1錢,金銀花2錢,薏苡仁3錢,龍眼肉2錢,甘草1錢(相子仁、薏苡仁,研磨成粉后使用)。將諸藥放入茶壺,用開水沖泡即可,每一次藥能喝一天,沖淡沖濃隨個人愛好而定。老醫(yī)生還對她說:“可以經(jīng)常飲用這種營養(yǎng)茶,不但能除病,還能起到健身、順氣、清涼、養(yǎng)心的功效。”她如法炮制,幾天后,不但身上舒服了,而且還有一種清爽的感覺。
⑵苦參散治療疥瘡
張先生皮膚奇癢難忍已有半年多了,陰部、腹股溝有小紅點,紅點潰破后流有膿水,搔抓后膿水滲出,醫(yī)生診斷為疥瘡,特開苦參散方:取等量的苦參、檳榔,研磨成碎末后,用油調(diào)勻搽患處,張先生涂用3次后,癥狀大為減輕。
3.民間偏方
⑴蚺蛇羌活酒:蚺蛇1條,羌活60克,白酒2升,將蚺蛇、羌活搗碎成粉末裝入布袋,用酒浸泡10天,隨意飲服。活血化淤,祛濕消毒。適用于防治疥瘡。
⑵蟾蜍瘦肉湯:蟾蜍4只,瘦肉100~200克,陳皮6克,先用清水將蟾蜍養(yǎng)2天,2天后將蟾蜍剝皮后剁去頭爪,再用清水浸泡2小時,與瘦肉、陳皮一起煮成湯即可,趁熱服用。利水消毒。適用于防治疥瘡。
4.外用偏方
⑴金錢草合劑:金錢草60克,明礬、大楓子各20克,苦參、地膚子、蛇床子、白鮮皮各40克,加水3000毫升,浸泡20分鐘,后用文火慢煮20分鐘,煎制出2000毫升的藥液,再加入雄黃粉20克,攪拌均勻后,過濾取汁,溫度以不燙手為度。使用時浸洗患處20分鐘,每日2次。
⑵繡球丸:將適量川椒、輕粉、樟腦、雄黃、枯白礬、水銀一起研磨成細粉,再將適量的大楓子肉碾壓均勻,混合后加入已熔化的柏油1兩,攪拌均勻后做成如桂圓大小的丸藥。使用時兩掌合搓,一面用鼻嗅其藥味,一面涂擦患處。
5.其他療法
⑴熏洗療法:夏枯草、蒼耳孵草、葎草各50克,白礬、川椒各30克,加入1500毫升的清水,煎熬20分鐘后,用以熏洗,每日1劑,早晚各1次。
⑵煙熏療法:砒霜0.5克,硫黃、薄荷、焦艾葉各5克,一起烘干后,碾成粗質(zhì)粉末,用輕厚草紙卷或紙卷包卷住藥末,點燃后,煙熏患處,每次15~30分鐘,隔日1次,溫度以患者能適應為度。
6.生活建議
一個人身上長有一點疙瘩本屬正常,但疥瘡除外,不但自己忍不住要時常抓撓,有礙觀瞻,而且,還有可能殃及親朋,因此,對疥瘡不可不防。
⑴禁止不潔性交。
⑵在外留宿旅店時,要勤洗澡,注意換床單。
⑶注意個人衛(wèi)生,有可能被染上病菌的衣服、被褥、床單等要用開水燙洗殺菌消毒,如不能燙洗者,一定要放置于陽光下曝曬一周以上再用。
⑷一旦患上疥瘡,首先要及時清洗,尤其對可能被污染的衣服、被褥、生活用品要徹底消毒;其次,要避免過度的抓撓,要及時修剪指甲,以防通過搔抓感染膿疥,勤換衣服勤洗澡,并予以及時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