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名醫(yī)治浮腫方
處方:黃芪50克,白術、澤瀉、茯苓各20克,大腹皮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一劑。
功效主治:健脾利濁,通利水道。本方適用于一切虛證浮腫,包括各種心臟病心功不全、慢性腎炎、貧血、特發(fā)性水腫等所致浮腫。且以下列幾項為指標:①四肢顏面浮腫呈凹陷性,皮色淡白;②小便不利;③心悸氣短,面色蒼白無華;④舌質淡,苔白潤,脈弱。
創(chuàng)方者:郭子光
河北名醫(yī)治浮腫久治不愈方
處方:地龍、黨參、丹參各10克,黃芪、魚腥草、白花蛇舌草各30克,益母草、熟地、山藥、茯苓、石葦各15克。
用法:先將藥物用清水泡過60分鐘,用文火煎2煎,第一煎煎至半小時取藥汁100毫升,再煎半小時取汁100毫升,第二煎煎50分鐘取汁200毫升,兩煎共取汁400毫升,分2~3次飯前半小時溫服。
功效主治:健脾益腎、解毒化瘀。主治浮腫久治不愈,癥見小便短少,面黃,乏力,身體虛弱,尿中蛋白久不消退,舌質淡苔薄白,脈沉弱。常用于慢性腎炎、腎病綜合癥、過敏性紫癜性腎炎、腎盂腎炎、乙肝腎炎等病出現(xiàn)上述癥狀者。
專家點評:方中黃芪性味甘溫,健脾補氣利水消腫。黨參、熟地、山藥健脾益腎,氣陰雙補,輔助黃芪發(fā)揮補益作用。魚腥草、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有明顯的消炎作用。丹參、地龍、益母草活血化瘀,疏通腎絡。茯苓甘淡健脾利濕,石葦苦甘利水消腫,二藥增強通利之功為使藥。以上諸藥相輔相成,共奏健脾益腎、解毒化瘀消腫之效。
創(chuàng)方者:楊景柱
作者: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