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中醫所說的“正氣”就是現代醫學所說的機體免疫調節功能,免疫調節功能差就是說免疫功能低下就易引發多種疾病。我國亞健康人群發生率占總人口的70%~75%,其中尤以中年知識分子和腦力勞動者為甚。專家指出,從中醫的角度來說,亞健康人群多以正氣不足為主要的病理表現,“正氣”就是現代醫學所說的機體免疫調節功能,內經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氣內存,病焉何來”,免疫調節功能差了,各種疾病就會乘虛而入。因此,告別亞健康,首先必須扶助人體“正氣”著手。
一、正氣不足可招致多種疾病:
中醫認為,亞健康人群多以正氣不足為主要病理表現。“正氣”是現代醫學所說的機體免疫調節功能,“神經—內分泌—免疫”構成了人體的免疫調節網絡。人體正氣虛衰,衛外不固,免疫功能低下,抗邪無力,可導致多種疾病的發生。比如說,人體感受風寒之邪,抗病無力,免疫功能調節低下,就容易引起感冒、肺炎、病毒性肝炎、乙型腦炎等傳染性疾病。而機體免疫缺陷更可引起各種癌腫、艾滋病等免疫缺陷性疾病。
二、扶助正氣首防七情內傷:
內經指出首先必須扶助人體“正氣”。扶助人體正氣,首先要防止七情內傷。中醫認為,七情是指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七種情緒的變化。人的情志活動與內臟功能密切相關,不同的情緒變化對內臟有不同的影響。大怒則傷肝,大喜則傷心,憂思則傷脾,悲傷則傷肺,驚恐則傷腎。一項調查報告200多名猝死病人的顯示,50%的人是因為在24小時內生氣著急情緒低落而導致發病。事實上,情緒的異常變化都會傷及內臟,主要影響內臟的氣機,使氣機升降失常,氣血功能紊亂,從而引發亞健康乃至疾病。而七情調和則能促進臟腑活動旺盛,扶助正氣,從而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三、水果并非越吃多越好,太多易傷脾胃:
中醫講究食養,合理膳食是扶助正氣的基礎。有些女性為了保持苗條的身材,控制主食的攝入,還有的拿水果當主食,這是不對的。水果雖好,但吃得過多容易損傷脾胃。還有些老人盲目信奉“千金難買老來瘦”,為了保持消瘦的體型不吃魚肉禽蛋,這也是不正確的。均衡的營養才是健康的基石,蛋白質和脂肪要適當攝入,但不是不攝入,千萬不能因為怕發胖而一點不沾。在蛋白類食品中,魚類蛋白、大豆蛋白是最好的健康食品,有降膽固醇和防癌作用,建議多攝入一些。
四、保持經常性的適度的體育運動:
適度的體育運動也可扶助人體“正氣”。除了散步之外,每天打打太極拳都可達到強身健體,扶助正氣,告別亞健康的目的。經常、適度的運動可以保持身體良好的功能狀態,延年益壽;激烈、過量的運動卻有一定危害。
五、亞健康的自我調節:
常言說:從導致亞健康的因素來看,解鈴還需系鈴人。
導致亞健康的病因,絕大多數亞健康患者都是自身從心理習慣、生理習慣和生活習慣長期處于紊亂狀態。要想走出亞健康狀態,擁有健康,必須要充分調動機體的調節能力,養成良好的心理習慣、和生理習慣生活習慣。
六、具體包括:
(1)凡事做最壞的心理準備:對一切壞情況都做好足夠準備,心里建立這樣的信念,例如工作被解除大不了我再找份工作,最壞也不過如此等,這樣才可不為壓力和逆境所困。
(2)自我期望適當:不要作太多奢望,心里明白自身要有什么樣一個成功標準,只要身體健康、家庭幸福,就已是人間不易,其他事先讓位于這兩條標準之后。
(3)學會自我疏解:凡事遇到沖突、挫折和突發事件時,要善于自我疏解,轉移注意力,通過其它方面的活動來達到心理平衡。
(4)最重要的是在于調整:長期以來,社會形成一種共識,就是身體差了就需要補,再加一些保健品廣告宣傳的錯誤誘導,目前很多人對防治亞健康的理解就是服補品,其實這是錯誤的。處于營養不良、虛弱狀態的人現在已經很少了,大多數人是由于緊張,壓力,再加上營養過剩代謝失常才促成了亞健康狀態。
老中醫王圣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