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方1:山豆根30克,加水適量,煎煮成藥浴液,去渣,洗浴肛門。具有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適用于肛周濕疹、痔瘡、肛周膿腫等。
偏方2:黃柏、大黃各10克,石菖蒲、白鮮皮、大風子、地膚子各15克,苦參、金銀花各20克,蟬蛻7個。加水1500克,煎煮30分鐘,去渣,溫洗患部,每日3次,每次10分鐘。具有清熱燥濕、祛風止癢的功效,適用于肛周濕疹。
偏方3:五倍子、蛇床子各30克,紫草、土槿皮、白鮮皮、石榴皮各15克,黃柏、赤石脂各10克,甘草6克。上藥入布袋,放入鍋中,加水5000克,煎煮至3000克,去渣,洗患部,每日2次,每次20~30分鐘。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殺蟲、祛風止癢的功效,適用于頑固性肛周濕疹。
偏方4:地膚子、馬齒莧、生大黃各30克,白鮮皮15克,明礬5克,加水1500克煎煮成藥浴液,去渣,熏洗肛門周圍,每日2次,10天為一療程。適用于肛周濕疹。本方中硫黃有毒,外用不宜大面積涂擦及長期持續(xù)使用。
偏方5:蛇床子、地膚子各30克,苦參、芒硝各20克,川椒、艾葉、荊芥各15克,明礬5克,加水適量,煎煮數(shù)沸,去渣取汁,倒入盆中趁熱先熏后洗患處,每次15~20分鐘,每日2次,每日1劑。適用于肛周濕疹。
偏方6:蛇床子、浮萍、豨薟草各15克,大風子、苦參各50克,蒼耳子30克,加水2000~3000克,煎煮至沸15~20分鐘,去渣取汁,倒入盆中,趁熱先熏后洗患處,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鐘。適用于肛周濕疹。
偏方7:地榆、荊芥穗、苦參、蛇床子各30克,研為粗末,每次取藥末60克,加水適量煎煮成藥浴液,去渣,洗浴肛門。適用于肛周濕疹。
偏方8:金銀花、野菊花、大黃、黃柏各15克,樸硝30克。以上前4味加水2000克,煎煮15分鐘,去渣加入樸硝,待溶化后先熏蒸患處,待藥液溫度降至適宜后再坐浴20分鐘,每日熏洗2~3次。適用于肛周濕疹。
偏方9:地膚子、五倍子、生大黃各30克,白鮮皮15克,明礬5克,加水1500克,煎煮至沸,去渣取汁,倒入盆中趁熱熏洗肛門周圍,每日2次,10天為一療程。適用于肛周濕疹。本方中硫黃有毒,外用不宜大面積涂擦及長期持續(xù)使用。
偏方10:荔枝草、魚腥草各50克,明礬10克,加水500~1500克,浸泡30分鐘,煎煮去渣,倒入盆中,先熏蒸患處,待藥液溫度適宜再用消毒紗布蘸藥液敷洗患處,直至藥液不熱為止,每日2次,便后使用為佳。適用于肛周濕疹。(蔡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