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用偏方
偏方1:土茯苓60克,金銀花、防風、僵蠶、蒼耳子、皂角刺各10克,荊芥5克,全蝎6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具有清熱利濕,殺蟲止癢的功效。適用于全身性皮膚瘙癢病。
偏方2:當歸、芍藥、玄參、黨參、棗仁、牡丹皮、天冬、麥冬各10克,丹參15克,茯苓、柏子仁、遠志各9克,生地15~30克,水牛角30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具有清熱利濕,殺蟲止癢的功效。適用于全身性皮膚瘙癢病。
偏方3:馬尾松針60克。水煎服。具有清熱利濕,殺蟲止癢的功效。適用于全身性皮膚瘙癢病。
偏方4:桃仁10克,高粱米50克。將桃仁和高粱米研碎,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水,共煮成粥。日服1劑。具有助陽散寒的功效。適用于風寒侵表型全身性皮膚瘙癢病。
偏方5:紅棗15克,泥鰍30克。將紅棗與泥鍬煎湯,加少許食鹽調味服食。每日1劑,連用10天。具有養血,祛風,止癢的功效。適用于全身性皮膚瘙癢病。
偏方6:熟地、丹參各30克,蟬蛻450克。上藥共研細末過篩,每次服3克,每日3次,15日為1療程。具有活血止癢的功效。適用于全身性皮膚瘙癢病。
偏方7:干姜9克,紅棗10枚,桂枝6克。將3味共煎湯服,每日1劑,1周為1療程。具有散寒,祛風,止癢的功效。適用于風寒型全身性皮膚瘙癢病。
外用偏方
偏方1:豨薟草、苦參各30克,地膚子15克,明礬9克。以上4味加水煎取半盆藥湯,去渣,半溫時反復洗患處,每日2次,每次洗15分鐘。具有燥濕止癢的功效。適用于全身性皮膚瘙癢病。
偏方2:蛇床子、地膚子、白礬各30克,苦參15克,花椒10克。上藥加適量水,水煎濾渣后,趁熱浸泡或熏洗患處,每日1劑,每劑可用2~3次,每次30分鐘。具有清熱利濕,殺蟲止癢的功效。適用于全身性皮膚瘙癢病。
偏方3:地膚子、紅花、蟬蛻、僵蠶各9克。以上4味共研細末,每次取1~2克藥末,用水調成糊狀,敷于臍部,然后用消毒紗布覆蓋,再用膠布固定。具有祛風活血止癢的功效。適用于全身性皮膚瘙癢病。
偏方4:苦參30克,地膚子、蛇床子各16克,黃柏、蟬蛻各10克。水煎,外洗浸泡患處15~20分鐘,每日1劑。具有祛風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適用于肛門瘙癢病。
偏方5:醋150克。將醋加200克水燒熱,每日洗頭1次。具有殺蟲止癢的功效。適用于全身性皮膚瘙癢病。
偏方6:醬油、醋各等份。以上2味混勻,搽患處。具有祛風止癢的功效。適用于全身性皮膚瘙癢病。(蔡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