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擦療方
1.用仙人掌切開面擠出藥汁涂擦患處。
2.丹參30克,加水500毫升煎煮,濃縮至150毫升,加少許防腐劑,瓶裝備用。使用時,用棉簽蘸藥液涂刷患處,每日數次。
3.大蒜頭5個,搗爛,浸泡在500毫升米醋中24小時后,可用,涂擦患處,每日3次。
◆擦洗療方
1.苦參、黃檗各30克,地膚子、蒼耳子、蛇床子、大楓子各15克,白芷6克,煎水擦洗瘙癢處。
2.取米泔水(浸泡生米后的水)1 000毫升,加食鹽100克,煮沸10分鐘,倒入盆內,待溫,擦洗患處,早晚各1次,每次3~5分鐘。
◆外洗療方
1.苦參、白蘚皮各60克,水煎外洗,每日1次,連用數日。
2.苦參30克,花椒9克,水煎外洗。
◆坐浴療方:苦參片60克,白蘚皮、地膚子各40克,黃檗片30克,氟輕松1支,取水6 000毫升,水煎(溫度不宜過高),過濾取汁。睡前坐浴10分鐘,擦凈身上水分,擦抹氟輕松,7日為1個療程。
◆填臍療方
1.紅花、桃仁、杏仁、生梔子各等量,研細末,加入少量冰片,用凡士林調成糊狀,使用時,取適量填入患者臍內,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10日為1個療程。
2.紅花、杏仁、地膚子各15克,桃仁、生梔子、荊芥各16克,一起研末,用蜂蜜調成糊狀,制成3×3×1厘米大小的藥餅,敷貼于臍部,每日換藥1次。
3.桃仁、紅花、山梔子、杏仁各50克,冰片2克,研為細末,裝瓶備用。用時,每取少許藥粉加蜂蜜,適量調成糊狀,填敷臍部,用敷料包扎固定,每日換藥1次,7日為1個療程。
◆涂擦療方:馬屎150克,米醋300毫升,火藥200克,熟雞油200克,裝入瓶中混勻,放置7日后使用。用時將藥糊直接涂在患處。
◆外洗療方:黃芩、烏梅、夜交藤各30克,黃檗、連翹、白蘚皮、蟬蛻、赤芍、丹參、防風、海桐皮各20克。水煎外洗患處,每劑煎2次,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約15分鐘。
◆擦洗療方
1.苦參250克,新鮮豬膽4枚,疥瘡瘙癢加花椒50克,皮損兼糜爛滲液者加白蘚皮、蛇床子各50克,單純性瘙癢僅見抓痕無原發疹者加紅花50克,先將藥物用7公斤清水浸1夜,然后煮沸30分鐘左右,去渣,在藥液中加4枚豬膽汁,擦洗患處15分鐘,3日洗1次。
2.艾葉、防風各60克,雄黃、花椒各6克,水煎,沸后20分鐘取下,溫度適宜,擦洗患處,治療老年性皮膚瘙癢。
3.陳艾葉、川椒、雄黃末各10克,防風100克,水煎沸后,文火再煮15分鐘,過濾取液,先將患部洗凈,再用此藥液擦洗,每日2~4次。
4.艾葉90克,防風30克,雄黃、花椒各6克,加水2 000毫升,煮沸15分鐘,藥液溫度40℃~50℃時,擦洗患處,每日1劑,每劑可用2次,第二次使用需加溫,治療老年人冬季皮膚干燥瘙癢。
◆藥酊療法:刺蒺藜、透骨草各50克,了刁竹、皂角刺、雄黃、百部各30克,甘草、桂枝各20克,冰片3克,研為細末,浸泡于75%酒精1 000毫升中,7日過濾去渣,取藥液貯瓶密封備用,每次用藥棉蘸藥液反復涂擦患處20分鐘,每日3~5次,10日為1個療程。治療冬季皮膚瘙癢。
◆藥浴療方
1.蒲公英、黃芩、地丁草、豯簽草、荊芥、麻黃、地骨皮、銀花藤、白芷、防風、地膚子各30克,銅綠、明礬各9克,用布袋包好,投入冷水中浸泡2~3小時,然后,連同浸泡液入煎,倒入浴盆,待水溫在40℃~50℃時,人在藥浴中浸泡約30分鐘,每日1~2次。
2.蒼耳草、艾葉各30克,苦參、地膚子、白蘚皮、露蜂房、土槿皮、蘇葉、川椒各20克,加水濃煎,濾取藥液,趁熱洗浴,早晚各1次,每次搓擦15~20分鐘,每日1劑。
3.黃檗、蛇床子、浮萍各30克,紫草、防風、荊芥、鶴虱、大黃各15克,蟬蛻、薄荷各10克,加水煮沸,過濾去渣,用紗布蘸藥液反復擦洗患處,后再坐浴,每次20分鐘,早晚各1次,每日1劑,7日為1個療程。
◆熱熨療法:蠶砂、食鹽各250克。炒熱,用布袋包裝,趁熱熨患處,每次50~60分鐘,每日2次。
◆驗方:苦參、檳榔各等份,末油調搽患處。
◆偏方:取金錢草60克,明礬、大楓子各20克,苦參、地膚子、蛇床子、白鮮皮各40克,加水3 000毫升,浸泡20分鐘,然后,用文火煎20分鐘,煎至2 000毫升,再加入雄黃粉20克,充分混勻后,過濾取汁,以不燙手為度。浸洗患處20分鐘,每日2次。(王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