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渴陰虛燥熱,氣虛津虧,滋陰清熱,益氣生津獲愈。
孫某,男,66歲,2018年10月16日初診,患糖尿病多年,長期服降血糖西藥,血糖控制不理想,近期空腹血糖偏高。診見口干舌燥,口渴思飲,尿量增多,飲食增多,不到飯點就饑餓難忍,煩躁不安。舌紅苔薄黃,脈弦細。空腹血糖8.8mmol/L,餐后2小時血糖11.6mmol/L。證屬陰虛燥熱,氣虛津虧。治應滋陰清熱,益氣生津。方用消渴方加減:天花粉15克,黃連10克,生地30克,麥門冬15克,玉竹15克,地骨皮20克,生石膏20克,人參12克,北沙參15克,葛根30克,升麻10克,龍膽草10克,7劑,水煎服。囑其控制主食攝入量,多吃蔬菜及低熱量食品。
10月24日復診,口干舌燥,口渴思飲減輕,饑餓感緩解,空腹血糖7.1mmol/L,仍服上方10劑。
該患者經中藥內服1月余,服上方加減40余劑,癥狀消失,查空腹血糖6.3mmol/L,餐后2小時血糖7.7mmol/L。隨后采用上方打粉沖服,每次服5克,早晚各服1次。連服2~3個月。隨訪1年血糖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圍。
按:本例糖尿病患者,病史多年,加之年老體衰導致臟腑功能失調,氣陰兩虛,燥熱津虧,故見口干舌燥,口渴思飲,內熱則消谷善饑……。治用消渴方,方中天花粉生津解渴,清熱潤燥;黃連清熱瀉火;生地、麥門冬生津增液,滋陰潤燥;玉竹養陰潤燥,生津止渴,治燥熱消渴;地骨皮涼血清熱,藥理研究有降血糖降血脂及降血壓的功效。故《本經》言其:“主五內邪氣,熱中消渴……”。《食療本草》謂:“去骨熱消渴”;生石膏清熱瀉火,除煩止渴;人參補氣生津,人參能刺激內分泌系統的分泌機能,增強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的功能,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服用人參可使輕型糖尿病患者尿糖減少,改善中度糖尿病患者的全身癥狀,使渴感、多汗,虛弱等癥狀消失或減輕。服用人參還可以減少胰島素的用量:北沙參益氣養陰,現代藥理研究,具有調節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兩方面的作用,調節血糖的作用而降低血糖;葛根生津止渴,除煩熱降血糖降血脂,現代研究葛根素能對抗腎上腺素的升血糖作用,具有一定的降血糖能力;升麻升發解毒,可載補氣藥滋陰藥津液上呈以治口干舌燥,口渴思飲;龍膽草清熱燥濕瀉肝火。全方具有滋陰潤燥,益氣生津,清熱瀉火,除煩止渴之功效。用治陰虛燥熱,氣虛津虧型糖尿病療效卓著。
2、脾腎兩虛,津虧燥熱,健脾益腎,生津潤燥獲愈。
陳某,女,30歲,2017年3月16日初診,患腰酸腰痛,小便頻數,口渴思飲1年余,經醫院檢查診斷為II型糖尿病,服降血糖藥治療,雖口渴思飲,小便頻數有所減輕,但仍感全身疲倦乏力,腰酸腰痛,頭昏頭暈,納谷不馨,月經推后量少。診見消瘦,面色晦暗,舌質紅苔薄,脈沉細尺弱。空腹血糖7.6 mmol/L。證屬脾腎兩虛,津虧燥熱。治應健脾益腎,生津潤燥。方用健脾益腎降糖飲:太子參15克,炒蒼術15克,山藥30克,黃精12克,炒薏米30克,懷牛膝30克,桑寄生30克,枸杞子15克,五味子10克,麥門冬15克,葛根15克,丹參15克,川芎12克,黃連6克,地骨皮15克,甘草6克。7劑,水煎服。
3月25日復診,感覺服藥后較前有了精神和食欲,腰酸腰痛頭昏頭暈減輕,繼服上方7劑。
4月3日復診,上述各種癥狀均有減輕,查空腹血糖為6.6 mmol/L,餐后2小時血糖8.7 mmol/L。囑其繼續服中藥治療,并注意飲食調理,適當控制主食,限制淀粉類食物攝入量,加強體育鍛煉。
該病人經以上中藥加減治療三個多月,服中藥80余劑,身體素質顯著提高,面色紅潤,體重增加,月經周期及經量恢復正常。空腹血糖在6.0~6.6 mmol/L之間,餐后血糖在7.5~8.2 mmol/L之間。隨訪1年糖尿病血糖基本穩定。
按:該例糖尿病人經中醫辨證為脾腎兩虛,津虧燥熱。病機由飲食不節,脾胃受傷,運化失常,病久及腎,脾腎兩虛,燥熱津虧,津不上呈,病發消渴。治應健脾益腎,生津潤燥。方用健脾益腎降糖飲:方中太子參益氣健脾,補益氣陰,生津止渴;蒼術燥濕健脾,對濕阻中焦脾失健運之脘腹脹滿,食欲不振有較好療效,藥理研究其蒼術所含之揮發油具有降血糖、鎮靜、保肝利膽等功效……;山藥具有補脾胃、生津、補腎的功效,俗話說“白色山藥勝人參”,其含的多種人體營養元素,具有降血糖血脂,有增強免疫力抗衰老的作用,對脾胃虛弱,體倦乏力,煩熱口渴,腎虛之小便頻多,消渴之血糖血脂高有較好療效;薏苡仁健脾利濕,清熱利水,藥理研究有解熱抗炎降血糖,抗腫瘤,增強免疫等功能;黃精有“北有長白山人參,南有九華山黃精”,還被稱為“百補之圣”滋補肝腎陰虛,主治腰酸腰痛,下肢無力;懷牛膝補肝腎強筋骨,通經活絡,主治腰膝酸痛;桑寄生補肝腎強筋骨,主治腰膝酸軟,筋骨無力;枸杞子滋補肝腎,具有降血糖降血壓降血脂,抗疲勞抗衰老等的功;五味子補腎,益氣生津,有降血糖降血脂等功效;麥冬養陰生津,研究發現可以調節體內胰島素的分泌,促進體內肝糖原的合成,從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其養陰生津功效可以緩解糖尿病患者的口渴、咽干、心煩等癥狀;葛根生津止渴,用于陰虛消渴,現代研究其中含有的異黃酮類化合物葛根素,對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和心血管病有一定的療效;丹參、川芎協同葛根、牛膝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糖尿病患者因血中的糖分增高而呈現血液粘稠,久之則血液滯行或血瘀血脂升高,加用活血化瘀藥可以有效的改善血液循環,并能提高降糖療效;黃連清熱解毒,現代研究有抗炎抗菌抗病毒,降血糖降血壓,抗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功效;地骨皮清熱涼血,治虛勞潮熱消渴……;甘草清熱解毒,益氣健脾,調和諸藥。全方益氣健脾,滋陰補腎,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并集多種降血糖中藥從不同角度調理人體各臟器功能,臟腑功能正常,相互協調,自然可使血糖恢復正常。
3、陰精虧虛,陽熱偏盛,滋陰降火,生津止渴獲愈。
黃某,男,48歲,2018年5月18日初診,近三四個月口干口渴,飲不解渴,多尿頻多。診見消瘦,口干舌燥,善食易饑,疲乏無力,腰膝酸軟,下肢沉重。舌質紅苔白,脈沉細數。測空腹血糖16.4mmol/L,尿糖++++,診斷為糖尿病,證屬陰精不足,陽熱偏盛,治應滋陰降火,生津止渴。方用生脈石膏湯加味:黨參15克,麥冬20克,五味子10克,石斛20克,山藥30克,玉竹15克,枸杞子15克,烏梅10克,天花粉30克,葛根30克,生石膏50克,知母15克,生地30克,甘草6克。7劑,水煎服。
5月27日復診,口干口渴思飲等癥狀減輕,空腹血糖10.2 mmol/L,尿糖++,初診服藥見效,繼服上方7劑。
該病人經中藥治療三個月,服用生脈石膏湯加減70余劑,諸證消失,體重較前增加,體力恢復,空腹血糖在6.5 mmol/L以下,尿糖多次測試為陰性,隨訪八個月,糖尿病血糖基本穩定。
按:本例糖尿病病人屬于中醫之腎水不足,加之膳食肥甘,積熱于中,陰津消爍,陰虛陽盛,陰虛為本,燥熱為標,燥熱愈甚則津液愈傷,津液愈傷則燥熱愈甚。治應滋陰降火,生津止渴。方用生脈石膏湯加味,方中黨參益氣生津;五味子、枸杞子、山藥滋補腎陰,益氣生津;麥冬、石斛、玉竹養陰生津,潤燥止渴,以治其本;烏梅味酸,酸可化陰而助滋陰藥養陰潤燥,并能生津止渴,治虛熱消渴;天花粉、葛根清熱潤燥,生津止渴治消渴;生石膏、知母清熱瀉火,能除煩熱,煩渴可止;生地滋陰養血,清熱生津;甘草甘平養陰生津,調和諸藥。若血糖不降可加蒼術、玄參,尿糖不降加黃芪、山藥、萆薢。
4、腎氣陰虛,濕邪蘊結,膀胱氣化不利,益氣補腎,氣化膀胱獲愈。
崔某,男,56歲,2016年10月8日初診,患糖尿病多年,經常性的血糖控制不理想,近半年來小腹墜脹,小便不利,加重1個月,不能自己排尿,沒有便意,住院檢查為糖尿病神經性膀胱(尿潴留),導尿加降糖治療只能緩解癥狀,拔導尿管后仍不能自己排尿。邀中醫用中藥治療,診見面色萎黃,痛苦面容,小腹脹滿,無排尿意思,B超查膀胱尿液滿盈,雙腎積液。舌質淡暗苔薄膩,脈濡。餐后2小時血糖14.6mmol/L。證屬久病腎氣陰虛虧,濕邪蘊結,膀胱氣化不利。治應益氣補腎,氣化膀胱。方用黃芪山藥烏藥湯:黃芪30克,山藥30克,烏藥15克,石菖蒲10克,蒼術15克,黃柏10克,玉米須20克,牛膝20克,枳實10克,生甘草6克。3劑,水煎服。
10月12日復診,藥后已經有尿意,但感排尿無力,尿不凈,上方加桂枝3克繼服5劑。
10月18日復診,已經能自己排尿,小便基本恢復正常,測空腹血糖6.8mmol/L,餐后2小時血糖10.2 mmol/L。繼服上方7劑。
該患者經以上中藥治療月余,尿潴留得以痊愈,并且空腹血糖控制在6.5~7.2 mmol/L,餐后血糖在7.7~8.6mmol/L之間,隨訪半年病情基本穩定。
按:本例糖尿病人并發神經性膀胱,屬于中醫之腎氣陰虛虧,濕邪蘊結,膀胱氣化不利。治應益氣補腎,氣化膀胱。方用黃芪山藥烏藥湯:方中黃芪補氣升陽,可用治糖尿病;山藥含有多種營養素,滋腎益精,其黏液蛋白,有降低血糖,強健機體的作用:烏藥順氣開郁,氣化膀胱,修復膀胱氣化功能;石菖蒲理氣祛濕,化痰開竅;蒼術祛濕鎮靜降血糖;黃柏清熱祛濕,瀉火解毒,降糖降壓;玉米須降火利尿降糖降壓,現代研究玉米須當中含有一種特殊的物質叫做皂苷,這種物質能夠有效地降低人體當中的血糖含量。而且玉米須當中的硌能夠促進人體胰島素的分泌,故能起到一定的降血糖的作用;牛膝滋補肝腎,協助山藥滋補腎陰,并引藥下行,以達下焦膀胱;枳實行氣導滯化痰散結,以助烏藥氣化膀胱;生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藥。少佐桂枝溫陽,以鼓動陽氣,助烏藥增強氣化膀胱功能。全方益氣養陰,順氣開郁,祛濕散結,化痰開竅。對糖尿病神經性膀胱尿潴留治療,服八劑既痊愈,后期繼續服用對降血糖控制血糖效果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