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陽的氣化作用,是指腎主水液代謝的功能,主要表現腎對水液的升清降濁作用。即水入于胃,由脾上輸于肺,肺氣肅降則水下流歸于腎。
腎主水液是通過腎陽的氣化作用,一方面將歸于腎之水液,使清者再上升歸于肺而輸布全身,濁者下注入膀胱排出體外;另一方面是腎中陽氣為全身陽氣之根,肺的宣降、三焦氣化、膀胱氣化,以及脾的運化水濕等功能,都需腎中陽氣之蒸化才能進行,才能維持全身水液代謝的平衡。所以說“腎主水”。
膀胱氣化有兩個方面:一是指膀胱的排尿作用,即《素問·靈蘭秘典論》說:“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二是指由膀胱經脈發泄則為“氣”。
三焦、腎、膀胱的氣化雖然主要都是指水液代謝的功能。但三焦是主管體內水液流通和排泄的器官,也是水液流通和排泄的通道,故三焦又有“水道”之稱。
萬物療法提示三焦水道是否通調,與肺的宣發與肅降有密切關系,故稱“肺為水之上源”。《素問·經脈別論》說:“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
水飲入于胃,脾為胃行其津液,脾氣散精,內而臟腑四肢百骸,外而肌媵皮毛使之滋養。
另外脾氣散精,又能上輸于肺,再靠肺氣的宣發肅降協調作用,使三焦水道通調,并使下注于腎的水液通過腎的升清降濁功能將濁中之清上歸于肺,濁中之濁下注膀胱排出體外。
可見在整個水液代謝過程中三焦是貫穿始終的通道,將肺、腎、膀胱等臟器與腠理密切聯系起來,所以《靈樞·本臟篇說:“腎合°
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應。”腎臟與三焦膀胱密切聯系,相互配合。
《靈樞·本輸》篇又說:“腎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府也,少陽屬腎,腎上連肺,故將兩臟。三焦者,中瀆之府也,水道出焉,屬膀胱。”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在水液代謝過程中,雖以腎臟為主,以肺之宣降為其動力,而三焦確是貫穿始終的水液通道,所以稱三焦為“中瀆之府”,有“總司人體氣化”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