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員在月球上來回蹦蹦跳跳的,大家看,他們是不是玩得很開心。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宇航員在執行如此重要的任務中,哪還會有心思玩樂。NASA保留了這一系列宇航員身著宇航服、在月球上摔跤的視頻,可并不是為了供大家娛樂,他們對宇航員的每一次摔跤都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為以后的登月實驗積攢數據。
在阿波羅15號的登月時,NASA研究了宇航員在月球上的各種地形上活動時新陳代謝變化,包括上坡、下坡和平地。在阿波羅16號的登月時,NASA評估了人類在月球和地球上的敏捷度、運動狀況的差異,以便能更好地了解月球引力以及它對人類在月球表面的運動狀況的影響。
宇航員之所以在月球上如此笨拙,一部分原因是,在月球上,雖然重力下降了,但質量卻不變,而慣性又只和質量相關,因此慣性也就保持不變。所以,對行走的宇航員來說,月球和地球的環境存在極大的差異。NASA的研究人員盡可能精確地描述每次摔跤的情況,并分析其中的原因。以下是阿波羅15號任務中的一次摔跤描述:
“他開始朝一片新區域移動,他繞過一片碎石,然后右腳踏進一個小坑,開始失去平衡。他踏出左腳,滑過一塊小石頭,繼續在松散的表層土壤上打滑。當他試圖使雙腳回歸重心時,卻增加了前行速度,隨后,他跌倒了。他伸出雙手以阻止摔跤,他左半身落地,身體逆時針翻滾,背部著地,然后滾出了攝像頭的視野范圍。”
也就只有NASA能把如此枯燥的事情描述的這么生動。
針對阿波羅16號任務,研究人員深入分析每次摔跤,并探究背后的原因——宇航員為何摔跤?他們如何重獲平衡?
查爾斯·杜克在取鉗子的時候踩在了鉗子上,因此取的時候失去了平衡。約翰·楊也由于取東西而跌倒過。此外,月球表面土層松散干燥,產生的摩擦力較小,這也是導致摔跤的原因。
人類也許很快就能夠再度踏上月球,所以這些信息非常有用。
貓總最近在youtube上刷到這個視頻,播放160多萬次,看來大家都覺得觀看宇航員跌倒也是一大樂子。
我慶幸自己不是宇航員,你能想象自己的每一次摔跤都要被NASA永久存檔嗎?
對了,這個視頻NASA官方最初放出的是2分46秒,但是最后被截了一段,但現在那一段究竟是什么內容?據說和外星生物有關,但是也無從考證,現在只能靠我們大家自己想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