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一氧化碳是與死亡有關(guān)的無色無味氣體。天文學家普遍認為,行星大氣層中一氧化碳將濃度過高是無生命能力的明確標志。
但是現(xiàn)在,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研究小組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觀點,天上的一氧化碳探測器,實際上可以提醒我們注意那些充滿簡單生命形式的遙遠世界。
“隨著兩年后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發(fā)射,天文學家將能夠分析一些巖石系外行星的大氣”,該研究的主要作者,NASA研究員Edward Schwieterman說。“忽視一個有生命居住的世界是很遺憾的,因為我們沒有考慮所有的可能性。”
在研究中,Schwieterman的研究小組利用生物圈和大氣中的化學數(shù)值模型來識別兩個有趣的情況,其中一氧化碳很容易在有生命的行星大氣中積聚。
第一種情況,該研究小組在我們自己星球的歷史中找到了答案。在現(xiàn)代富含氧氣的地球,一氧化碳不能聚集,因為它很快就被大氣中的化學反應(yīng)破壞。
但在三十億年前,我們的地球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地方。海洋充斥著微生物,但大氣幾乎沒有氧氣,太陽也要暗淡很多。
這個模型顯示,古老地球可以保持大約100ppm(parts per million)的一氧化碳,這比當今大氣中十億分之一的數(shù)值高出幾個量級。
“這意味著,可以期待有生命居住但氧氣不足的系外行星中大氣一氧化碳含量會很高”該研究小組成員之一的Timothy Lyons說。
第二種情況,更有利于一氧化碳的積累,例如離我們的太陽最近的半人馬座的比鄰星等紅矮星周圍的光化學現(xiàn)象。如果這樣一顆恒星周圍的行星有生命居住,且氧氣豐富,那么我們也可以預(yù)估它的一氧化碳的濃度也會非常高——在幾百ppm波動。
“考慮到這些行星不同的天體物理背景,我們不應(yīng)該驚訝于發(fā)現(xiàn)微生物圈能提高一氧化碳濃度”,Schwieterman說。“然而,這肯定不是我們?nèi)祟惢騽游锷畹暮玫胤健!?/span>
“盡管已經(jīng)有研究做了包括一氧化碳在內(nèi)的系外行星光化學模型,但此前沒有人以此種研究方式來關(guān)注系外行星上的一氧化碳濃度”,Schwieterman說。“但現(xiàn)在我們有了一本指南,用于確定哪些水準的一氧化碳適合于光合生物圈。”
半人馬座的比鄰星是一顆紅矮星,也是最接近地球的恒星,有一顆可能維持液態(tài)水的巖石行星繞著它運行
參考文獻:
http://www.spacedaily.com/reports/Carbon_monoxide_detectors_could_warn_of_extraterrestrial_life_999.html
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