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學家發現了一顆巨大的系外行星,它繞著距我們地球約3,000光年的恒星開普勒160運行,通過觀測,科學家認為這顆行星或是宜居的。
開普勒160是在2009年至2013年NASA的開普勒任務中觀測到的,在過去的六年中,先前的觀察表明開普勒160有兩顆行星——開普勒160b和開普勒160c,但是它們比地球大得多,并且緊緊圍繞著恒星運轉,這使它們的表面溫度非常熱,不利于生命存在。
這顆新發現的行星暫被命名為KOI-456.04,它比地球略大,但是不到地球大小的兩倍,其繞行的母恒星開普勒160與太陽尺寸和溫度相當,它們間的距離也和日地距離接近。
KOI-456.04與開普勒160系統假想圖
科學家表示,KOI-456.04和它的母恒星就像是我們的太陽和地球的“鏡像”一般。KOI-456.04處于恒星可居住區域內,該區域的行星表面溫度可以支撐液態水的存在,并具有生命潛力。它的公轉周期為378天,這也與地球保持一致。
宇宙很大,但是目前觀測到的像太陽-地球這樣的天文系統屈指可數
近年來我們發現了很多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但是他們普遍繞著紅矮星運行,而不是像太陽一樣的恒星。紅矮星只能散發紅外輻射,能量十分微弱。因此開普勒160才得以從“幾乎所有其他系外行星的中央恒星”中脫穎而出。
但是,科學家警告稱,他們仍然需要更多數據來正式宣布KOI-456.04是一顆行星,因為它可能被證明是“系統性的測量誤差”。研究團隊表示,KOI-456.04是行星的可能性約為85%,如果想要正式宣布其行星身份,這個可能性需要大于99%。
KOI-456.04的潛力是十分巨大的,也許它就是未來人類的第二顆地球。
NASA
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