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飛船自2月抵達火星軌道以來,終于準備嘗試登陸紅色星球,我們等待這一天太久了。
天問一號探測器在著陸艙中載有火星著陸器和祝融號,前往紅色星球
恐怖七分鐘
祝融號預計將在北京時間2021年5月15日7:11開始降落,并經歷“恐怖七分鐘”,這與今年早些時候NASA毅力號火星車所經歷的動蕩狀況相似。在此期間,地球上的團隊會在10分鐘內完全失去與飛船的通信,航天器將以每小時12,000英里的速度穿越火星大氣層,待穿透大氣層后,著陸器和火星車將彈出隔熱罩,并打開降落傘,以確保在7分鐘內減速至平穩著陸。
雖然都要經歷“恐怖七分鐘”,但祝融號與毅力號的登陸方式相比更為先進。NASA采用久經考驗的“天車懸掛(skycrane)”方法將毅力號小心地降到地面,而祝融號是在探測器底部安裝推進器以減緩下降速度,同時它還會使用一組攝像頭和激光雷達進行導航,精準降落到指定地點。
祝融號將在火星上的烏托邦平原著陸,與NASA在1976年發射的維京2號降落在同一區域。
1976年維京2號降落在烏托邦平原
歷史使命
祝融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火神,它呼應火星的中文名稱。這個名字也是中國航天工作者科學浪漫史的又一例證,他們以中國傳統文化命名了太空探索事業,彰顯了中國人民的探索精神和文化信心。
盡管這是中國的第一個行星際任務,但近年來中國在太空探索領域已取得了巨大成功。嫦娥四號任務是第一個在月球遠端著陸的探測器,幾個月前,它的繼任者嫦娥五號從月球表面帶回了2千克(4.4磅)巖石樣本。
如果登陸成功,中國將成為在火星上進行軟著陸的第三個國家,并成為部署火星車的第二個國家。祝融設計工作壽命是90個火星日,相當于地球上的92天。NASA的機遇號和勇氣號最初也有相似的設計壽命,但這兩者的服役時間遠超于此,希望祝融號也能如此,并在火星上給我們帶來更多新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