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科普】中藥綜合知識100條

01

,即疾病的簡稱,指有特定的致病因素、發病規律和病理演變的異常病變過程,具有特定的癥狀和體征。

02

辨證是決定治療的前提和依據,論治則是治療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03

陰陽,是對自然界相互關聯的某些事物和現象對立雙方屬性的概括,即含有對立統一的概念。事物的陰陽屬性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

04

陰陽的相互關系:陰陽的對立制約、陰陽的互根互用、陰陽的消長平衡、陰陽的相互轉化。

05

陰陽學說的臨床應用:
(1)在疾病診斷中的應用;
(2)在疾病治療中的應用。陰陽學說用以指導疾病的治療,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確定治療原則,二是歸納藥物的性能。

06

五行的特性:
(1)木的特性:具有生長、升發、條達舒暢等作用的事物,均歸屬于木;
(2)火的特性:具有溫熱、升騰等作用的事物,均歸屬于火;
(3)土的特性:具有生化、承載、受納等作用的事物,均歸屬于土;
(4)金的特性:具有清潔、肅降、收斂等作用的事物,均歸屬于金;
(5)水的特性:具有寒涼、滋潤、向下運行等作用的事物,均歸屬于水。

07

(1)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2)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3)五行相乘,是指五行的某一行對所勝一行克制太過,從而引起一系列的異常相克反應,也稱為“過克”;
(4)五行相侮,是指由于五行的某一行對所不勝一行進行反向克制,又稱“反侮”或“反克”。

08

五臟的生理功能:
(1)心的生理功能:主血脈、主神明;
(2)肺的生理功能:肺主氣、司呼吸,主宣發與肅降,主通調水道,朝百脈而主治節;
(3)脾的生理功能:主運化、主統血;
(4)肝的生理功能:主疏泄、藏血;
(5)腎的生理功能:腎藏精,主生長、發育與生殖;主水;主納氣。

09

五臟之間的關系:
(1)心與肺的關系(相互依存、相互為用);
(2)心與脾的關系(表現血液的生成和運行方面);
(3)心與肝的關系(血液與神志方面的依存與協同);
(4)心與腎的關系(心陰心陽與腎陰腎陽之間的依存關系;心血與腎精之間的依存關系);
(5)肺與脾的關系(表現在氣的生成和津液的輸布代謝兩方面);
(6)肺與肝的關系(表現在氣機的調節);
(7)肺與腎的關系(表現在津液代謝和呼吸運動兩方面);
(8)肝與脾的關系(表現在飲食物的消化和血液的生成、貯藏及運行方面);
(9)肝與腎的關系(表現在肝腎、精血,相互為用,相互制約,相互協調平衡等方面);
(10)脾與腎的關系(表現在先天后天的相互滋養方面)。

10

五臟與志、液、體、華、竅的關系:
(1)心在志為喜;心在液為汗;心在體合脈,其華在面;心在竅為舌;
(2)肺在志為憂(悲);肺在液為涕;肺在體合皮,其華在毛;肺在竅于鼻,喉為肺之門戶;
(3)脾在志為思;脾在液為涎;脾在體合肌肉,主四肢;脾在竅為口,其華在唇;
(4)肝在志為怒;肝在液為淚;肝在體合筋,其華在爪;肝在竅為目;
(5)腎在志為恐;腎在液為唾;腎在體為骨,其華在發;腎在竅為耳及二陰。

11

六腑的生理功能:
(1)膽的生理功能:貯藏和排泄膽汁,以助飲食物的消化;膽主決斷,膽具有對事物進行判斷、做出決定的功能。膽為六腑之一,又屬奇恒之腑。
(2)胃的主要生理功能:受納與腐熟水谷,胃以通降為和。
(3)小腸的主要生理功能:受盛、化物和泌別清濁。
(4)大腸的主要生理功能:傳化糟柏,并吸收部分水液。
(5)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貯尿和排尿。
(6)三焦總的生理功能:主持諸氣,總司人體的氣機和氣化,為元氣運行的通路和水液運行的通道。

12

奇恒之腑,即腦、髓、骨、脈、膽、女子胞。
是人體的生命活動中樞,能主宰和調節人體的生理活動。

13

“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由于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而調節情志活動、腎藏精而生髓充腦,故精神情志活動的認識與心、肝、腎三臟的聯系更為密切。

14

女子胞是發生月經和孕育胎兒的器官。
影響女子胞功能的生理因素:腎中精氣和天癸的作用;肝氣肝血的作用;沖任二脈的作用。

15

五臟與六腑的關系:
1)心與小腸的關系:心與小腸通過經脈相互聯系,心經屬心絡小腸,小腸經屬小腸絡心;
2)與大腸的關系:肺與大腸通過經脈的相互絡屬二構成表里相合關系;
3)脾與胃的關系: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氣主升,胃氣主降;燥濕相濟;
4)膽與肝的關系:膽附于肝,經脈互為絡屬,因而構成表里關系;
5)腎與膀胱的關系:腎與膀胱通過經脈相互絡屬,構成表里關系。

16

來源于父母先天之精氣、后天飲食物中的水谷精微以及從自然界吸入的清氣。
氣的分類包括元氣、宗氣、營氣、衛氣。
氣的功能包括:推動作用、溫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攝作用、氣化作用。
氣的運動,稱作“氣機”,“升降出入”是氣運動的基本形式。

17

血液化生的基礎物質是:水谷精微和腎精
血液的主要功能是對全身的營養和滋潤作用,營氣和津液是血液的主要成分。液,又是精神活動的主要物質基礎。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

18

津液的輸布和排泄,主要是通過脾的轉輸、肺的宣降和腎的蒸騰氣化,以三焦為通道而輸布于全身的。
津液的功能包括:滋潤和濡養作用、化生血液、運輸代謝廢料。

19

經絡系統,由經脈、絡脈及其他連屬部分所組成。經脈主要有正經、奇經和經別。絡脈有別絡、浮絡和孫絡。
十二經脈:
(1)走向規律為手三陰經,從胸走手;手三陽經,從手走頭;足三陽經,從頭走足;足三陰經,從足走腹。
(2)交接規律為相為表里的陰經與陽經在四肢部交接;同名的手、足陽經在頭面部相接;手、足陰經在胸部交接。
奇經八脈是指在十二經脈之外“別道而行”的八條經脈而言,包括督脈、任脈、沖脈、帶脈及陰蹺、陽蹺、陰維、陽維脈在內。
奇經八脈的作用:進一步密切了十二經脈之間的聯系;調節十二經脈之氣血;參與人體生殖及腦髓功能的調節。
經絡的生理功能包括:溝通聯絡、運輸氣血、感應傳導、調節功能。

20

體質由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和心理狀態三個方面的差異性所構成。人體正常體質大致可分為:陰陽平和質、偏陽質、偏陰質三種類型。

21

六淫:即風、寒、暑、濕、燥、火六種外感病邪的統稱。
六淫致病的共同特點為:外感性、季節性、地域性、相兼性。

22

七情即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變化。
七情內傷致病的特點:直接傷及內臟、影響內臟氣機。

23

瘀血的形成,一是由于氣虛、氣滯、血寒、血熱等原因,使血行不暢而瘀滯;二是由于內外傷,或氣虛失攝,或血熱妄行等原因,引起血離經脈,積存于體內而形成瘀血。

24

邪氣是發病的條件,在一定條件下,甚至可能起主導作用。邪正盛衰導致的疾病轉歸,最常見的是:由實轉虛、因虛致實和虛實夾雜。

24

陰陽失調,即是陰陽消長失去平衡協調的簡稱,形成了陰陽偏盛偏衰、陰陽互損、陰陽格拒、陰陽亡失等病機的概念。

25

未病先防的原則和方法:培養正氣,提高抗病能力;消滅病邪,防止邪氣侵害。
康復的原則為:形神共養、調養氣血陰陽。

26

四診包括:望、聞、問、切。
(1)望診是對病人的神、色、形、態、舌象以及分泌物、排泄物的色、質異常變化進行有目的觀察。其中望神包括得神、失神、假神、神亂;
(2)聞診包括聽聲音(語聲、呼吸異常、咳嗽、呃逆、噯氣)和嗅氣味(口氣臭穢,多屬胃熱);
(3)問診首先要抓住主訴,包括問寒熱、問汗、問疼痛、問飲食口味、問二便、問耳目、問經帶;
(4)切診包括脈診和按診。

27

八綱指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八類證候。
(1)表證為病位潛在肌膚;
(2)里證為病位深在于內;
(3)寒證為機體的功能活動衰減;
(4)熱證為機體的功能活動亢進;
(5)虛證為人體正氣不足;
(6)實證為邪氣過盛;
(7)陰證以見寒象為辨證要點;
(8)陽證以見熱象為辨證要點。

28

心病主要證候:心氣虛與心陽虛、心血虛與心陰虛、心血瘀阻與心火亢盛證。
肺病主要證候:肺氣虛證、肺陰虛證、風寒犯肺證、風熱犯肺證、燥熱犯肺證及痰濁阻肺證。
脾病的主要證候:脾氣虛證、脾陽虛證、寒濕困脾證及脾胃濕熱證。
肝病主要證候:肝氣郁結證、肝火上炎證、肝陽上亢證、肝風內動證、肝陰虛證、肝血虛證、肝膽濕熱證及寒滯肝脈證。
腎病的主要證候:腎陽虛證、腎陰虛證、腎精不足證、腎氣不固證及腎不納氣證。

29

氣的病變包括:氣虛、氣陷、氣滯、氣逆四種。
1)氣虛證以全身功能活動低下為辨證要點;
2)氣陷證以內臟下垂為主要診斷要點;
3)氣滯證以脹悶疼痛為辨證要點;
4)氣逆證以氣機逆而向上的癥狀為辨證要點。

30

血的病證有:血虛、血瘀、血熱和血寒
1)血虛證以面色、口唇、爪甲失其血色及全身虛弱為辨證要點;
2)血瘀證以痛如針刺,痛有定處,拒按,腫塊,唇舌爪甲紫暗,脈澀等為辨證要點;
(3血熱證以出血和全身熱象為辨證要點;
4)血寒證以手足、腹部等局部冷痛,膚色紫暗為辨證要點。

31

津液不足證多以皮膚口唇舌咽干燥及尿少便干為辨證要點。
水腫分為陽水和陰水,陽水以發病急,來勢猛,先見眼瞼頭面,上半身腫甚者為辨證要點。陰水以發病較緩,足部先腫,腰以下腫甚,按之凹陷不起為辨證要點。

32

治病求本:
(1)治標與治本: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標本并重或均不太急時,當標本兼治;
(2)正治與反治。正治又稱逆治,逆其癥候而治,“熱者寒之”“寒者熱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反治為順從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種治療方法,又稱從治。

33

扶正祛邪:
(1)扶正,即是扶助正氣、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抗邪能力;
(2)祛邪,即是祛除病邪,使邪去正安。

34

調整陰陽,使之恢復平衡,促進陰平陽秘,也是臨床治療的根本法則之一,包括:損其有余補氣不足兩方面。

35

三因制宜,即因時、因地、因人制宜,是指治療疾病要根據季節、地域以及人體的體質、性別、年齡等不同而制定適宜的治療方法。

36

感冒是感受觸冒風邪,邪犯衛表而導致的常見外感疾病,分為:風熱感冒、風寒感冒、時行感冒、體虛感冒。

37

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氣上逆作聲,咯吐痰液而言,為肺系疾病的主要證候之一,分為:風寒犯肺、風熱犯肺、燥邪傷肺、痰熱壅肺、肺腎陰虛。
咳嗽患者在服藥期間忌煙、酒及辛辣、生冷、魚腥、油膩類食物。

38

喘證是以呼吸困難,甚至張口抬肩,鼻翼煽動,不能平臥為特征者,謂之喘證,可分為:風寒犯肺、痰熱郁肺、腎不納氣。

39

胸痹是指以胸部悶痛,甚則胸痛徹背,短氣、喘息不得臥為主癥的一種病證,可分為:氣虛血瘀、氣滯血瘀、痰瘀痹阻、寒凝心脈、氣陰兩虛、心腎陽虛。

40

不寐是指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一種病證,可分為:心火熾盛、肝氣郁結、陰血虧虛、心脾兩虛。

41

胃痛又稱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窩脘處疼痛為主要表現的病證,可分為:寒凝氣滯、飲食停滯、肝胃不和、肝胃郁熱、脾胃虛寒。

42

泄瀉是以排便次數增多,糞質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瀉出如水樣為主證的病證,可分為:食傷腸胃、濕熱內蘊、脾胃氣虛、脾腎陽虛。

43

便秘是指糞便在腸內滯留過久,秘結不通,排便周期延長,或周期不長,但糞質干結,排出艱難,或糞質不硬,雖有便意,但排而不暢的病證,可分為:熱結腸胃、氣滯郁結、津虧腸燥、陽虛寒凝。

44

中風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斜、言語不利和半身不遂,或不經昏仆而僅以半身不遂和口眼喎斜為主癥的一類病證,可分為:半身不遂、語言不利。

45

頭痛是指以頭部疼痛為特征的一類病證,反復發作,經久不愈者稱“頭風”,可分為:風寒頭痛、風熱頭痛、肝陽上亢、瘀血阻絡。

46

眩暈是以頭暈、眼花為主癥的一類病證,可分為:肝火上擾、氣血虧虛、痰濁上蒙、肝腎陰虛。

47

消渴是以多飲、多食、多尿、形體消瘦,或尿有甜味為特征的一種病證,可分為:陰虛燥熱、脾胃氣虛、腎陰虧虛、陰陽兩虛。

48

淋證是指以小便頻數短澀,淋瀝刺痛,小腹拘急引痛為主癥的病證,可分為:熱淋、石淋、勞淋。

49

癃閉是以小便量少,排尿困難,甚則小便閉塞不通為主癥的一種病證,可分為:膀胱濕熱、濕熱瘀阻、腎陽衰憊。

50

陽痿是指成年男子性交時,由于陰莖痿軟不舉,或舉而不堅,或堅而不久,無法進行正常性生活的病證,可分為:驚恐傷腎、心脾兩虛、腎陽不足、肝郁不舒。

51

郁證是以情志抑郁,情緒不寧,胸部滿悶,見以湯劑治療,或加用相關西藥,以免致虛勞、脅肋脹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異物梗塞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類病證,可分為:肝氣郁結、痰氣郁結、心脾兩虛。

52

虛勞又稱虛損,是以臟腑虧損、氣血陰陽虛衰、久虛不復成勞為主要病機,以氣血陰陽不足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多種慢性虛弱證候的總稱,可分為:氣虛、血虛、陰虛、陽虛、陰陽兩虛。

53

痹癥是以肢體筋骨、關節、肌肉疼痛、酸楚、重著、屈伸不利,甚則關節腫大變形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證,輕者病在四肢關節肌肉,重者可內舍于臟,可分為:行痹、痛痹、著痹、熱痹。

54

中暑是指在夏天酷暑炎熱之季,因于烈日下或高溫環境中勞作,暑熱內襲或炎暑挾濕傷人,驟然發為高熱、出汗、神昏、嗜睡,甚則躁擾抽搐的病證,可分為:陽暑和陰暑。

55

瘡癤是指發生在肌膚淺表部位、范圍較小的急性化膿性疾病,可分為:熱毒蘊結、濕毒瘀結。

56

痤瘡是以顏面、胸背部黑頭、丘疹、膿皰、結節、囊腫等損害為特征;常伴有皮脂溢出,可分為:肺經風熱、胃腸燥濕、痰濕瘀滯。

57

癮疹是一種皮膚出現紅色或蒼白風團,時隱時現的瘙癢性、過敏性皮膚病,可分為:胃腸濕熱、風熱犯表。

58

痔瘡是指直腸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膚下靜脈叢淤血、擴張、屈曲所形成的柔軟靜脈團,可分為:內痔和外痔。

59

月經不調是指月經周期、經期、經量等發生改變,以及伴隨月經周期出現明顯不適主癥的疾病,可分為:月經先期、月經后期、月經先后無定期三種癥狀。

60

痛經是月經的經期或行經前后,出現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劇痛暈厥的疾病,可分為:氣滯血瘀、陽虛內寒。

61

崩漏是指經血非時而下,或陰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斷,可分為:氣血兩虛、脾不統血、肝腎不足、瘀血阻絡。

62

小兒積滯可分為:乳食內積、脾虛夾擊。
1)應注意調節飲食,乳食要定時定量;
2)飲食應易消化,且營養豐富;不吃零食,糾正偏食、挑食;
3)要循序漸進地添加相適應的輔食,避免過多、過雜;避免貪涼飲冷、過食油膩與煎炸食品;
4)保持大便通暢,配合針灸、按摩、捏脊療法。

63

小兒厭食可分為:脾運失健、脾胃氣虛、胃陰不足。
小兒厭食并非一種獨立的疾病。尤其是在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或精神障礙及多種感染性疾病時也能見到,因此必須詳細詢問有關病史,盡早到醫院就診。

64

鼻淵是指鼻流濁涕,量多不止為主要特征的鼻病,可分為:風熱蘊肺、膽經郁熱。
鼻淵口服藥物治療同時,可藥物滴鼻或熏鼻治療;不宜長期使用含血管收縮劑的滴鼻液,以免導致鼻黏膜萎縮。

65

五元包括:土元、水元、火元、風元、空元,五元缺一不可。
三因:即隆、赤巴、培根三種因素。

六味:甘、酸、咸、苦、辛、澀。

八性:重、膩、涼、鈍、輕、糙、熱、銳。
十七效:柔、重、溫、膩、穩、寒、鈍、涼、軟、稀、燥、干、熱、輕、銳、糙、浮。

66

藏醫在配方時形成按味、性、效配伍的方法。
配伍原則包括:君、臣、佐、使配伍原則;找溫和配伍原則;加減原則;寒、熱藥性分別配伍的原則。

67

藏藥的劑型主要有:湯劑、散劑、丸劑、糊劑、酥油丸、灰丹劑、膏劑、藥酒、膠囊等。

68

蒙醫的三根:赫依、希日、巴達干,是人體的本基。
七素又稱七精,分別為:精華、血、肉、脂、骨、髓及紅或白精。

三穢:稠、稀、汗等三種排泄物,是七素生化過程中的產物。
蒙藥的組方依據包括:依據藥味配組、依據藥物功能配組、依據藥物化味配組。

69

蒙藥使用藥物時應注意一定要辨別病證的寒熱性質,對熱證忌熱、溫性藥;對寒證忌寒、涼性藥;對于老年、兒童一般禁用峻瀉劑和內有草烏且味數少的制劑。

70

愛日康(四大物質)學說:包括火、氣、水、土四大元素。

71

維吾爾醫根據藥物性質的強弱不同,分成四級,1級為藥性最弱,4級為藥性最強。

72

維吾爾藥制劑劑型為四大類,即:膏狀制劑、硬狀制劑、散狀制劑、液狀制劑。

73

性能類似,宜放于同一藥斗的是:桔梗、前胡,蒼術、白術,知母、浙貝母等。

74

同一藥物的不同炮制品,常放在同一斗中,如生首烏、制首烏,生甘草、炙甘草。

75

干漆一般需要炭制;延胡索一般需要醋制;瓦楞子一般需要碾搗;益智仁一般需要鹽制;馬兜鈴一般需要蜜制。

76

顏色、氣味類藥材的顏色和氣味也與質量密切相關,如紫丹參、香白芷、苦杏仁等。

77

配伍中同用的藥物一個斗:
麻黃、桂枝;
酸棗仁、遠志;
射干、北豆根;
黨參、黃芪;
桃仁、紅花;
杜仲、續斷;
陳皮、青皮;
澤瀉、豬苓;
山藥、薏仁;
板藍根、大青葉;
辛夷、蒼耳子;
火麻仁、郁李仁。

78

同一藥物的不同炮制品一個斗:
梔子、炒梔子;
生大黃、制大黃;
生黃芪、炙黃芪;
炒白術、生白術;
生甘草、炙甘草;
生內金、炒內金;
生薏仁、炒薏仁;
生山藥、炒山藥;
生牡蠣、煅牡蠣;
炒檳榔、焦檳榔;
生黃芩、酒黃芩;
首烏、制首烏。

79

性能相類似一個斗:
銀花、連翹;
知母、黃柏;
龜甲、鱉甲;
桔梗、前胡;
防風、荊芥;
牡丹皮、赤芍;
升麻、葛根;
紫菀、款冬花;
當歸、川芎;
生龍骨、生牡蠣;
車前子、木通。

80

處方“藥對”一個斗:
羌活、獨活;
蒼術、白術;
麥冬、天冬;
川烏、草烏;
知母、浙(川)貝母;
蒲公英、紫花地丁;
萹蓄、瞿麥;
三棱、莪術;
乳香、沒藥。

81

屬于配伍禁忌的藥物,不能同一斗或上下藥斗:
(1)甘草與京大戟、甘遂、芫花;
(2)藜蘆與丹參、南沙參、玄參、苦參、白芍、赤芍、細辛;
(3)烏頭類(附子、川烏及草烏)與半夏的各種炮制品、瓜萎(瓜萎皮、瓜蔞子、瓜菜仁及天花粉);
(4)丁香(包括母丁香)與郁金(黃郁金、黑郁金);
(5)芒硝(包括玄明粉)與荊三棱;
(6)肉桂(官桂)與石脂(赤石脂)。

82

加蓋的瓷罐:
熟地黃、龍眼肉、青黛、玄明粉、松花粉、生蒲黃、乳香末、沒藥末、兒茶末、血竭末等。

83

中藥湯劑的煎煮注意事項:煎藥用具不易與所煎之藥起化學變化;保持用具清潔;切忌使用鐵、鋁等器皿;煎藥用水要清潔;煎藥環境要保持潔凈等。

84

特殊煎藥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沖服、兌服、煎湯代水、沖服。

85

先煎:
1)礦物、動物骨甲類飲片:生蛤殼、生龍骨、生龍齒、生寒水石、生石膏、生石決明、生瓦楞子、鱉甲、龜甲、鹿角霜、生磁石、生牡蠣、生石、自然銅;
2)有毒飲片:生川烏、生草烏、制附子。

86

后下:
1)氣味芳香:降香、沉香、薄荷、砂仁、白豆蔻、魚腥草;
2)久煎后被破壞:鉤藤、苦杏仁、徐長卿、生大黃、番瀉葉。

87

包煎:
1)含粘液質較多:車前子;
2)富含絨毛:旋覆花、枇杷葉;
3)易糊:蒲黃、海金沙、蛤粉、六一散。

88

烊化(溶化):阿膠、鱉甲膠、鹿角膠、龜鹿二仙膠。

89

另煎:人參、西洋參、西紅花、羚羊角、水牛角。

90

兌服:黃酒、竹瀝水、鮮藕汁、姜汁、梨汁、蜂蜜。

91

煎湯代水:葫蘆殼、灶心土。

92

沖服:雷丸、蘄蛇、羚羊角、三七、琥珀、鹿茸、紫河車、沉香、金錢白花蛇。

93

易氣味散失:如肉桂、沉香、豆蔻、砂仁。

94

易酸敗的劑型:如合劑、酒劑、煎膏劑、糖漿劑、軟膏劑等。

95

易酸敗:如桃仁、杏仁、刺猬皮等。

96

易霉變:糖類、黏液質、淀粉、蛋白質及油類飲片,如牛膝、天冬、菊花、蘄蛇、五味子、人參、獨活、紫菀。

97

易蟲蛀:如白芷、北沙參、前胡、大黃、桑螵蛸等。

98

易泛油、“走油”:如當歸、丁香、柏子仁、桃仁、杏仁、牛膝、麥冬、黃精等。

99

易粘連:如蘆薈、沒藥、乳香、阿魏、鹿角膠、龜甲膠等。

100

常見的并開藥名:二門冬(天冬、麥冬),二術(蒼術、白術)、二母(知母、貝母)、二芍(赤芍、白芍)、二活(羌活、獨活)、全紫蘇(紫蘇子、紫蘇梗、紫蘇葉)、乳沒(乳香、沒藥)等。


注:本號意在傳播中醫文化,文中提到的中醫藥知識,僅供學習交流。

微信改版了!如果你既不星標我又沒點贊或'在看'我的文章系統會默認你不需要了解中草藥知識的相關資訊,最后就收不到我們的文章更新推送

全文完。感謝您的耐心閱讀。如果覺得好看,請在底部點個'

贊'和'
在看'吧
~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中醫錦句
中醫基礎理論題庫8
中醫完整版
中醫名言名句集錦 (一)
《望診遵經》下卷 清·汪宏撰于1875年
高血壓與五臟關系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德县| 偃师市| 巴林右旗| 山东省| 阳江市| 左权县| 英德市| 大新县| 新竹市| 哈尔滨市| 贵港市| 玛曲县| 托克托县| 梁山县| 中山市| 吉安县| 绵阳市| 达日县| 台北市| 麻栗坡县| 南涧| 和平区| 抚远县| 资溪县| 郎溪县| 乐平市| 安吉县| 内乡县| 微山县| 顺义区| 成安县| 哈巴河县| 于田县| 福建省| 昭苏县| 神木县| 建水县| 临高县| 广宗县| 钟祥市| 扬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