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工作、方式的改變,疾病譜也發生了變化,特別是近年來,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在大幅上升,成為影響人們身體健康和生命的主要因素。
近年來,隨著自媒體的快速發展,人們接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于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知識,認識到了心血管疾病對人體的危害,特別是當自身出現胸痛、胸悶、心悸等相似癥狀的時候,人們會非常的擔心自己是否也患上了冠心病,特別是胸痛癥狀,更容易讓人聯想到心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如果自身出現這樣的癥狀,往往會非常的擔心和焦慮。
那么,是不是胸痛一定代表心肌缺血呢?其實不是的,心肌缺血不是引起胸痛的唯一病因,還有許多疾病都會引起胸痛,常見的有如下這些:
一、肺栓塞
肺栓塞是指來源于體循環的各種栓子隨著血液循環到達肺部,阻塞肺動脈引起肺循環障礙而引起的疾病。這類患者往往具有以下病史:慢性肺心病、既往下肢靜脈血栓、各種手術后、機體創傷(包括軟組織挫傷)、大骨骨折、長期臥床病史、各類惡性腫瘤、身體肥胖癥等,還有個別患者無明確病因和誘因。
患者會發生不明原因的身體虛脫、面色蒼白、全身冷汗、呼吸急促困難、胸痛、咳嗽等。有的病人還會出現咯血甚至暈厥等癥狀。大多數病人會出現血壓下降以及呼吸、心率增快等體征。急性肺動脈主干栓塞會導致死亡,極為兇險;肺小動脈栓塞會
二、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
冠心病患者往往存在以下危險因素: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煙、肥胖、有冠心病家族史、年齡在35歲以上女性,30歲以上男性。這些危險因素中除年齡外,具有3個以上危險因素,就很容易患冠心病。
胸痛可分為心絞痛及心肌梗死。由于胸痛呈發作性,很容易被病人忽視。多數為胸骨后痛,像左肩放射,一般發生在活動當時或晨起遇到冷空氣時,心絞痛每次持續數分鐘,經休息或消除誘因后緩解,胸痛緩解后無不適感。
如果胸痛劇烈且持續時間超過30分鐘,伴有大汗、胸悶甚至有窒息感,說明已經發展成了急性心肌梗塞。即使胸痛緩解,已經無不適感,也應盡快去醫院,起碼做心電圖檢查以確定是否為急性心肌梗死。
臨床上我們遇到許多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本來應該立即住院,但病人感覺你在忽悠他,從而延誤治療時機。另外還有些病人活動過程中發作時感覺咽部像吃了辣椒面,或是像有人掐脖子的感覺,這些都是心絞痛的癥狀。
三、主動脈夾層
患有主動脈夾層的人80%以上都患有高血壓病,而且平時血壓控制不佳,甚至從未服用過降壓藥,血壓一直未得到控制。多數患者胸痛發生在活動時,胸痛開始就特別劇烈,可伴有撕裂感、大汗淋漓。如果夾層發生破裂,可導致病人迅速死亡;如果夾層發生的部位在腹主動脈及其分支等,患者可能出現腹痛、腹脹等癥狀,應予以重視。
四、帶狀皰疹
有受涼或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胸部或腰部皮膚感覺過敏或神經痛,呈針刺樣,局部皮膚有明顯觸痛,繼而出現集簇性粟粒大小紅色丘疹群,迅速變為水泡。一般疼痛部位在一側,如胸痛很少超過胸骨,背痛很少超過脊柱。
五、肺炎、胸膜炎
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胸痛以咳嗽或深吸氣時
六、肺癌
患者可出現胸痛,于呼吸、咳嗽時加重。除胸痛外,早期病人會出現刺激性咳嗽,胸悶氣短,甚至咯血,并伴有逐漸消瘦,乏力以及食欲不振等癥狀。
七、自發性氣胸
多見于瘦高的健康年輕人、患有慢性肺部疾病的病人,多發生于持重物、屏氣、劇烈活動或咳嗽后,突然感覺胸悶、氣短,呈持續性;一側胸痛,不劇烈,多于活動時或咳嗽時出現,能忍受。可有咳嗽,但痰少。
胸部X線攝影即能確診。如果瘦高的年輕人出現上述情況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八、反流性食管炎
胸痛表現為位于胸骨后的燒灼樣痛,多在飽餐后平臥位或彎腰時出現,可伴有反酸、燒心、反胃等癥狀,也可在熟睡時出現。
九、肋間神經痛
多存在精神緊張、情緒不穩及睡眠差等誘因,表現為胸部或背部針刺樣痛,瞬間即逝,但反復發作,持續數秒或數分鐘,可自行緩解,疼痛范圍為局部一個點或無固定部位。消除誘因后,上述癥狀可消失。
十、化膿性肋軟骨炎
疼痛部位多發生在胸骨旁第2-4肋軟骨,以第2肋軟骨最常見,單側或雙側均可累及,受累的肋軟骨局部可腫大隆起,疼痛為鈍痛或銳痛,局部有明顯觸痛,皮膚無紅腫改變,嚴重者可因上肢活動或咳嗽等動作使胸痛加重,胸痛持續時間較長,可達數小時。有時與前胸相對應的后背部也出現疼痛。經理療或熱敷以及服用活血化瘀藥物后可使癥狀減輕。
十一、急性心包炎
胸痛與發熱同時出現,胸痛部位多位于心前區或胸骨后,可放射至頸部、左肩部、左臂部,輕重不一,嚴重者呈縮窄性或尖銳性痛,吸氣和咳嗽時疼痛加重,有時在變換體位或吞咽時出現或加重。
心包滲出液較多時會出現呼吸困難,此時胸痛可有所減輕。除了胸痛外,還會伴干咳等癥狀。
十二、心臟神經癥
胸痛部位常位于心尖區及左乳房下區,常為刺痛或隱痛,為時數秒或數小時,常伴有胸悶、氣短、心悸、失眠等癥狀。胸痛多于緊張、激動后誘發,與體力活動無關,常在休息時出現,活動或轉移注意力后減輕。多見于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