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了,日歷娘給大家看點輕松愉快的內容。孔雀的求偶動作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雄孔雀開屏,把長長的尾羽打開成扇形,展示自己漂亮的羽毛吸引雌性。而這一次給大家看的,是孔雀開屏的慢動作:
這里是5倍慢放的效果
如果仔細觀察的話,可以發現孔雀開屏其實是包含“振動模式”的:求偶動作中伴隨著羽毛快速的抖動,頻率相當快,甚至要慢放才能看清。
前段時間,發表在PLOS ONE上的一篇論文就對孔雀尾巴的抖動進行了詳細的研究。研究者們對14只成年雄性孔雀進行了記錄,結果發現,這些孔雀開屏抖動的頻率在22~28Hz之間。接下來,他們又在實驗室里對單根羽毛振動時的特征進行了記錄:
這是利用機器讓羽毛以25.6 Hz振動的慢放情景,可以看到周圍的毛毛魔性地抖動著,而色彩鮮艷的眼斑部分則相對保持穩定
研究發現,孔雀們實際采用的抖動尾巴的頻率和尾羽的共振頻率是比較匹配的,采用這樣的頻率也能幫助它們更有效率地抖動尾巴。在其他比較松散的毛毛明顯晃動的同時,眼斑的地方能夠保持相對穩定,這個得益于其中的微觀結構:在這里,羽毛的羽小枝上有鉤子一樣的微觀結構,能夠彼此緊密聯系在一起,變成比較致密的一個整體,所以不容易被抖散或是大幅晃動(在鳥類的飛羽上也有類似的結構)。
電鏡下看到的鉤子狀的微觀結構
研究者們認為,這些抖動尾巴的求偶動作也能向雌性展示良好的運動能力。要是有機會看到孔雀開屏,可以好好觀察一下它們的“振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