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迎來今年第十六個節氣——秋分。“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當天日夜時間均等,而后夜愈長日愈短。
秋分分為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
一候雷始收聲。雷二月陽中發聲,八月陰中入地收聲。陽光隨之衰微。前半秋,秋云逶迤,秋霞爛漫已成告別。后半秋,陰風四起,秋雨纏綿,該秋蟲殘鳴、紅葉傷心了。
二候蟄蟲坯戶。王安石詩云:“忽忽遠枝空,寒蟲欲坯戶。”“坯”在這里是“培”的意思,蟲類受寒氣驅逐,入地封塞巢穴,提前告別殘秋,準備冬眠了。
三候水始涸。涸是干竭,水氣的影響,春夏水長,到秋冬就會干涸。
秋分到了,意味著正式進入秋季。全國大部分地方氣溫下降快速而明顯。涼風習習、碧空澄澈、丹桂飄香、蟹肥菊黃,是秋分的標志性景色。
品秋蟹
秋分時節,最是一年菊黃蟹肥時,秋水漣漣處,丹桂飄香時,美食相佐,妙不可言。
嗜蟹如命的李漁,寫道螃蟹“鮮而肥,甘而膩,白似玉而黃似金”,所有食物可以他人代勞,唯螃蟹需自己動手才有味。
螃蟹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其蛋白質含量比豬肉、魚肉都要高出好幾倍,而且含有豐富的鈣、磷、鐵以及維生素A等營養元素。但螃蟹性寒,切勿大量食用。
賞花時
秋分時節,菊花黃得清麗,對花清賞,消磨得一天時光,紅塵多少逍遙愜意?
秋來常為桂花忙,
葉葉西風粟粟涼。
奎甫宅中開四樹,
儒珍園后粲孤芳。
小山招隱人空老,
朗月當庭影亦香。
可必明年能賞得,
一觴且醉此花旁。
“獨占三秋壓眾芳,何詠橘綠與橙黃”,每到秋分時節,桂花的幽香如約飄起,秋天就真的觸手可及了。
忙收獲
秋季降溫快的特點,使得秋收、秋耕、秋種的“三秋”大忙顯得格外緊張。秋分棉花吐絮,煙葉也由綠變黃,正是收獲的大好時機。
登山望
秋分之后日照減少、氣溫漸降,一部分人容易憂郁傷感。為避免產生消極情緒,此時節最適宜的運動莫過于登山,在晴朗的日子里,登高望遠,心情愉快的同時,也鍛煉了身體,身心都能得到放松。
秋祭月
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現在的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由于月宮中的嫦娥是位女子,因此有了“惟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即民諺所說“男不拜月”的傳統。
中醫認為,秋分時節自然界的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燥氣上升,易傷津液。因此,在飲食上應以滋陰潤肺為宜,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另外,多吃豆類等食物,少吃油膩厚味之物。以下幾款食物是秋分養生的好食物!
01
鴨肉
鴨肉的營養價值很高,適于滋補。但與其他肉類相比,鴨肉性涼,具有滋陰養肺、止咳化痰的作用。其蛋白質含量也比豬肉、牛羊肉要高出20%左右,經常食用可以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而且,鴨肉中的脂肪含量較低,其中不飽和脂肪易被人體消化,可以降低膽固醇,保護心臟。
推薦食譜:山藥老鴨煲
原料:鴨子約1000克、山藥500克、蔥、姜、八角、料酒、鹽適量即可。
做法:先將鴨子洗凈剁塊,山藥去皮切塊,姜切片,蔥切段;鴨肉焯水后,冷水下鍋煮,放入蔥、姜、八角、料酒;大約40分鐘后,待湯表面浮出油花后,放入山藥,煮至食材酥軟,再加入鹽調味即可。
02
銀耳
銀耳被稱為“窮人的燕窩”,燕窩雖補,但價格昂貴,而銀耳無論顏色、口感、功效都和燕窩相似,價格便宜。銀耳具有補腎、益胃、補氣、和血等功效。銀耳中富含天然植物性膠質,具有很好的潤膚功效,再加上它的滋陰作用,確為秋季潤燥的絕佳補養品。
推薦食譜:銀耳秋梨羹
原料:銀耳10克,百合10克,秋梨1只,冰糖適量。
做法:將秋梨洗凈去核切小塊,加入水發銀耳及百合、冰糖,放入碗中蒸1個小時后,食梨喝湯。
03
梨子
梨是秋季最好的潤肺食物之一,每天吃一兩個梨可有效緩解秋燥。梨子自古被尊為“百果之宗”,有潤肺、止咳、消痰、降火等功用。梨子是解秋燥的圣品,但考慮到梨子性質偏寒,所以體質虛寒、寒咳者不宜生吃梨。
推薦食譜:川貝冰糖燉梨
原料:川貝、冰糖、梨適量。
做法:梨洗凈,從頂部切下梨蓋,再用勺子把梨心挖掉,中間加入川貝和幾粒冰糖。用剛切好的梨蓋,將梨蓋好,拿來幾根牙簽從上往下固定住。將梨放在杯子里或大碗里,加水,放入鍋中燉35分鐘左右,直至整個梨成透明色即可。
04
百合
百合具有潤肺止咳的功效,是養肺佳品。因為百合鮮品含黏液質,能夠潤燥清熱,對于治療肺燥和肺熱咳嗽等癥狀非常有療效。但由于百合偏涼性,胃寒的患者要少用,風寒咳嗽、虛寒出血、脾胃不佳者忌食。
推薦食譜:百合粥
原料:百合粉50克、大米60克、糖適量。
做法:先將百合與米分別淘洗干凈,放入鍋內,加水,用小火煨煮。等百合與大米熟爛時,加糖適量,即可食用。
“金氣秋分,風清露冷秋期半。涼蟾光滿,桂子飄香遠。”國慶中秋小長假就要到了,秋高氣爽,風景宜人,大家準備好去秋游了嗎?當然,利用小長假回家看看也是不錯的選擇,可能父母早已買好肥蟹、煲好鴨湯翹首以盼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