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6月15日凌晨2點,美聯儲宣布再次加息25基點,對中國央行加息的壓力加碼,無疑觸動了當下樓市的敏感神經。
加上近來銀行在一線以及二線熱點城市繼續收緊利率,目前首套房出現1.1倍,甚至高達1.2倍利率。無疑讓剛需購房壓力巨大,如果問剛需還要不要買房?你怎么選?
■ 撰文 | 李冠喬 ? 《地盤》特邀撰稿人
樹欲靜而風不止。
隨著調控的加劇,鄭州房地產市場已經邁入了限購、限貸、限售、限贈、限價、限簽的“六限時代”。開發商和購房者紛紛絞盡腦汁施策應對。
今天,看到恒大悅龍臺的這個消息我一點也不吃驚。我隨即把這個消息告訴摯友劉森。
劉森說就算有首付分期也買不起這個項目。我說,只要有人開了這個口子,就像洪流被扒了個口子,是閘不住的。恒大會這么干,其他開發商也會效仿,最主要是他們有極大的資金壓力。
劉森合計了一下說,即便是有首付分期的項目,但利率上調了,我又得多花一筆錢。這調控可真坑剛需族啊。這攢錢買個房難,買房申請銀行貸款也提高了利率,真是屋漏偏逢連陰雨啊!
1
并非個案
房貸政策收緊已成趨勢
▽
像劉森這樣,受利率上漲而煩惱的人不在少數。
近期,熱點城市上調房貸利率消息頻出,短短幾天房貸利率上調潮已蔓延至全國各地。
據悉,截至6月14日,鄭州多家銀行跟進上調房貸利率,最高上浮20%,只有部分銀行保持基準利率沒變。
在出臺限購政策之前,大多數商業銀行首套房房貸利率還是8.5折優惠,直到最近的報道,部分銀行已經把首套房貸利率上調至1.1倍。由此計算,在半年多時間,首套房貸利率已經狂漲了40%。
甚至,有業內人士認為,未來不排除利率繼續上調的可能,這就意味著買房成本再飆新高,像劉森這樣的剛需族如不及早下手,恐將付出更高昂的等待成本。
某工商銀行信貸部人士表示,目前首套房利率雖然沒有上調,但審批更嚴格。客戶征信無問題則按基準利率執行,優先選擇資質良好的客戶進行放款。比如,擁有良好的信用記錄,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具備按時還款的能力,并購買本行的理財產品或有大額度存款。
以前都是客戶選銀行,現在卻變成了銀行挑客戶!
“目前,有很多客戶都在銀行排隊等放款,銀行審批時間更長,也更嚴格,放款節奏明顯放緩了不少。”據鄭州華夏銀行消息人士透露,今年以來,各家銀行額度一直吃緊,都在排隊放貸。
從限購到限售,再到限價、限簽、限贈、限貸,光出臺的政策就夠列滿一張A4紙。
如果說,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紛紛上調房貸利率是在意料之中,那么二三線的房貸利率也加速上升才最讓大眾心寒。
據媒體報道,目前全國533家銀行,有20家銀行已經停貸,未來的一段時間內還會新增銀行暫停房貸業務。
銀行貸款收緊,剛需購房壓力巨大,如果問剛需還要不要買房?你怎么選?
2
貸款難度加大
普通購房者陷入迷茫
▽
對于購房者來說,房貸利率的上調意味著購房成本上升。以100萬商業貸款(等額本息)來算,利率上調20%:
根據房貸計算器結果顯示,按基準利率4.9貸款,貸款30年,月均還款5307元,利息91萬元。利率上浮20%后,執行5.88%利率,月均還款5919元,利息為113萬元。月均多還612元,多付利息22萬元。
由此可見,房貸利率上行對購房者的負擔將明顯增加。而對于剛需購房者來說,多付22萬利息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而6千的月供相當于普通上班族一個月的薪資,剛需購房者壓力無疑要加大很多。
另外,購房者還面臨著無款可貸的局面,因為接下來會有一批商業銀行暫停房貸業務。
即使有款可貸,貸款的資質審查、還款期限也使得貸款發放更加嚴格漫長。相較之前一般一個月可批貸放款,現在起碼要兩個月,甚至不少銀行根本無法確定幾個月才能放出款來。
比還貸壓力大更可悲的是:我們擔心自己根本沒資格做房奴。
那么,還沒有買房的我們怎么辦。
對于現狀, 北京青年報6月11日發表最直接的評論:《房貸現狀:要么貴要么等》。文中提到: 某股份制銀行上海分行零售業務部門人士近期曾向媒體透露,在該行內部,房貸放款的先后順序已開始按照貸款利率的高低排序,而非“先來后到”。
接受利率上浮幅度更高的貸款人才能較快獲得貸款,未上浮者則可能面臨長達數月的等待。所以,如今對需要貸款的買房人來說:要么貴,要么等。
對于大多數普通購房者來說,買房還是剛需。就拿每年畢業的幾百萬大學生來說,要不是因為經濟原因,恐怕沒有人不想買房。對于劉森這樣的普通人,無論是“貴”還是“等”,都是無奈之舉。
“貴”,增加的是未來的生活負擔;“等”,要面臨風起云涌變化無常的市場。誰知道房價是跌了還是漲了?不確定因素太多,未知的風險太多,房貸變成了一場賭博。
原本就是因為沒錢才貸款,現在又限制貸款,攢了全家大半輩子積蓄也買不到一套房子,努力的速度趕不上房價和房貸上漲的速度。
我們不可能奢望房價暴跌,那是天方夜譚。就市場角度而言,房地產是支柱產業,必定以穩定為先。
我們希望:只要房價能保持在一個穩定狀態就很好。因為房價如果暴跌,會引發蝴蝶效應,影響大量相關行業,導致人群失業、收入下降,如果真成這樣,即使房價便宜,老百姓一樣買不起。
3
剛需買房
是“冰凍”購房意愿 還是及時出手
▽
如果說去年買不到房,是剛需錯失了大好機會,那么今年買不到房,可能大部分原因就來自于外部了。
首先、貸款越來越不友好
這一點,一直關注樓市的剛需朋友們應該深有感觸,去年買房還有85折,今年根本別想了,哪怕你是樓市小白,從未買過房也沒用,現在買房也要1.1倍,還得排隊,還不一定能拿到貸款。
這到底是為什么?
因為貸款是調控最重要的工具。除了首付比例之外,貸款利率是另一大主要工具。通常情況下,房地產越紅火,折扣越大,房地產越冷清,折扣越小。
而且商業銀行在政策主線之外,還會放大這種效應。簡單說,寬松的時候,銀行比政策更松,收緊的時候,銀行比政策更緊。
受成本影響,銀行現在非常不愿意給首套房貸款。
所以結合上面房價的行情,你會發現,房子還沒怎么便宜呢,貸款壓力卻蹭蹭上去了,算來算去,買房成本仍然是只升不降。
其次、樓市不好的時候,房子也不多,大家也不愿意出手
房子跟股票還是有比較大的區別,流動性更差,單位價值更高,持房的更愿意堅守。所以,即使樓市不大好,幾乎很少人愿意便宜購房者。像文章開頭寫的恒大這樣的指標沖鋒型公司,可能會在某些拉價值樓盤上采取一定的促銷行為,跑量盤想都別想。
樓市的晴雨表就是成交量,行情不好的時候,成交量率先下行。新房供應量在行情好的時候消耗太多,跟不上節奏,二手房業主們更是不愿意賣房。
而作為購房者這一邊,買房也變得更加猶豫,“天知道現在買了會不會站崗呢”。其實,剛需買房看的是長期,過度計較短期的得失,往往是在給自己挖坑。
對剛需來說,有個亙古不變的真理:你不打算租房,就盡可能買房,買小一點沒關系,現在不是求全的時候,而是能買就買的時候。
第三、因為實力不夠,往往更愿意等待
有相當部分人曾經買得起,但仍然希望搏一搏,要么找個便宜的時間點買,要么想買個更大的。結果往往事與愿違,這個時候你會深有感觸:那么多房子跌了幾百萬,為什么你一套也買不到?
其實,大部分剛需都踩不準樓市的最低點,他們所能決定的是自己的購房時機——有首付了,能買套房,就買了。
樓市大起大落,剛需都很難參與,更何況,房子這種漏,撿起來也并不容易,要么你沒有人給你提供消息,要么房子有了,你卻沒有足夠的錢。
所以,根據自己的節奏來才更現實。
對剛需來說,錯過了可能就是錯過了幾十萬,不信回頭看看,歷史是用來鑒今的,別再重蹈覆轍了。剛需,你不需要等房價,該出手時就出手。
坊間傳言白沙片區重現9700元/㎡的項目,是完全可以重點考慮的;像重心轉移到成品房項目的亞新美好系列產品,也是可以考慮的;像品質和口碑俱佳的康橋、永威的剛需項目,照樣值得考慮。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這句話對于剛需同樣適用。
歡迎來稿
【地盤】面向社會征集地產行業分析、產業解讀等深度原創文章,字數3000字以內,一經采用,稿酬豐厚!
投稿信箱:34958846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