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于貴州省與周邊各地區劃變動的故事,例如貴州省與重慶市、貴州省與四川省等等。今天,作者和大家聊聊貴州省與湖南省之間的區劃變動。在清朝雍正皇帝統治時期,湖南省的天柱縣、平溪縣,劃入了貴州省管理。那么,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區劃變動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聊聊貴州省的基本情況。貴州省屬于我國西南地區省份,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由于地形結構非常復雜、交通不便,限制了貴州各地的經濟發展。近年來,貴州省的交通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隨著鐵路、公路網絡的完善,貴州省的經濟發展非常迅猛。尤其是貴州省的省會貴陽市,城市建設很漂亮,具備了成為大都市的雛形。
按照2020年七普統計的數據,貴州省總人口3800多萬。在西南各省中,這樣的人口基數并不算少。2021年,貴州省的GDP總量達到了1.95萬億。目前,貴州省下轄了6個地級市、3個自治州,總計9個地級區劃,分別是:貴陽市、六盤水市、遵義市、安順市、銅仁市、畢節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至于貴州省與周邊各省的區劃變動,歷經了好幾個階段的區劃變動。在我國古代歷史上,西南地區的土司問題一直是老大難問題。早在唐朝統治時期,西南地區的土司問題就已經非常明顯了。土司們掌握了當地的耕地、人口和各方面資源,向朝廷效忠,但不允許朝廷插手自己的地盤。對于這樣的問題,朝廷有心無力,只能采用安撫和籠絡為主。
因為對于朝廷來說,北方游牧政權才是最大的威脅。不過,西南各地土司們桀驁不馴,一旦與地方官府發生矛盾,立刻就會發動叛亂。在元明清三朝,西南各省的土司們屢屢叛亂,朝廷也屢屢用兵西南地區。例如明朝后期楊氏土司發動的播州之亂,明朝從各地調集精銳官軍鎮壓,極大消耗了明朝的財力物力。至于西南各省的區劃,歷經了好幾個階段的變化才基本形成。
1279年,元朝統一全國以后,疆域面積空前龐大。依靠唐宋兩朝的州縣兩級區劃,根據無法有效管理各個地區。在這樣的情況下,元朝借鑒了金國行尚書臺的經驗,設立了行省制度,把全國劃分為10個行省,例如河南江北行省、湖廣行省、嶺北行省等等。其中,湖廣行省的管轄范圍很大,包括了當代的湖北大部分地區、湖南全境、廣西大部分地區、貴州大部分地區、廣東部分地區。
當時,貴州省并沒有組建,貴州省下轄的各個區域,分別隸屬于四川行省、湖廣行省和云南行省。1368年,明朝建立以后,繼承了元朝的行省制度,并且進行了完善和調整。明朝沿用了湖廣省的名字,不過,明朝的湖廣省和元朝時期的湖廣行省,根本不是一回事。明朝的湖廣省大體上就是現在的湖南省、湖北省,在明朝永樂皇帝在位時期,貴州省正式組建。
貴州省建立以后,省會確立在貴陽市。不過,在明朝統治時期,貴州省與現在的貴州省相比,整整小了一圈。17世紀中期,清朝逐步消滅了各地的農民起義軍、南明各個政權,確立了自己的統治。清朝在明朝各個省份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和調整。把江南省撤銷,設立了江蘇省、安徽省。把湖廣省撤銷,設立了湖北省、湖南省。
總計設立了18個省份,出現了漢地18省的說法。在清朝統治的前期,貴州省基本上沿用了明朝時期的區劃格局。在康熙皇帝在位時期,清朝基本上鏟除了各方面的外部威脅。1722年,45歲的雍正皇帝繼位以后,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內部問題上。雍正皇帝陸續提出了攤丁入畝、火耗歸公等政策,有利于減輕普通百姓們的負擔。
針對西南地區的土司割據問題,雍正皇帝大力推行改土歸流,并且任命心腹重臣鄂爾泰擔任云貴桂三省總督,全面負責西南地區的事務。鄂爾泰到任以后,采用了“胡蘿卜加大棒”的策略。對于那些愿意歸屬朝廷的土司,給予官爵和賞賜,土司的子弟還能得到官職。對于那些負隅頑抗的土司,鄂爾泰則調集各路官軍鎮壓,效果非常好。
雍正皇帝對鄂爾泰的工作非常贊賞,在朱批中回復:“是,當之極,實慰朕懷。朕心中嘉悅,竟至于感矣,有何可諭,勉之。若是如此,妙不可言。是極,通極,當極,此朕之本意,諄諄告誡近邊督撫者不計其數矣。自然就近歸滇為是,題到有旨,卿只管奉此旨籌畫料理”等等。
當時,鄂爾泰發現貴州省與湖南省交界地形的情況復雜,各個土司部落雜居,非常不利于管理。再加上其他各方面的原因,需要調整貴州與湖南兩省的部分區域。雍正皇帝在位的第5年,1727年,鄂爾泰上奏,請求把湖南省的平溪縣、天柱縣,劃入貴州省管理。其實,湖南省隸屬于湖廣總督、湖南巡撫管理,根本不在鄂爾泰的管轄范圍之內。
由于鄂爾泰屬于雍正皇帝的心腹,其上奏以后,雍正皇帝迅速批準。湖廣總督、湖南巡撫的意見,雍正皇帝“留中不發?!本瓦@樣,平溪縣、天柱縣從湖南省,劃入了貴州省管理。后來,平溪縣被撤銷。目前,隸屬于貴州省的玉屏縣管理(玉屏縣平溪鎮)。鄂爾泰在西南地區的政績非常出色,雍正皇帝在位的第10年,鄂爾泰升遷保和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辦理軍機事務。
關于我國各地區劃調整的一系列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