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藝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愛好者聯合創建的自媒體平臺,采取文獻研究和實地探訪相結合,讓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獻庫房和專業圈子,不斷通過新發現、新求證、新視野,挖掘遺珠漏寶,傳承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從而有利于鑒古知今,更好地發揮『存史、資政、團結、育人』的作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正能量。
《文史藝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愛好者聯合創建的自媒體平臺,采取文獻研究和實地探訪相結合,讓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獻庫房和專業圈子,不斷通過新發現、新求證、新視野,挖掘遺珠漏寶,傳承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從而有利于鑒古知今,更好地發揮『存史、資政、團結、育人』的作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正能量。
唐代是回回民族先民大量進入中國并開始落籍形成族群的萌時期,也是太原回族發展史的起始。晉陽(太原)以其便利的交通、發達的商業和“北都”所在地的政治影響力,吸引了不少來自大食、波斯的商人。太原先后出土了不少阿拉伯帝國初期使用過的銀盤、銀幣器物。大食、回紇等出兵幫助中國平定安史之亂時,曾涉足太原?!杜f唐書》記載“大歷十三年(778年)正月,回紇寇太原,過榆次、太谷”?!短茣酚涊d:“貞元四年(788年),十月,上令朔州及太原分留回紇七百余人”。在各地回族的一些珍藏的家譜中,也都清晰地記載了他們的先祖在唐朝時由西域來到太原落籍的情況。太原清真古寺碑刻也明確記載該寺:“貞元(785年至805年)之建新”。這些情況表明在唐代的晉陽(太原),回族先民已經涉足或生活有二百多年了。
宋代,是太原回族先民不斷匯集的時期。來自大食、波斯和喀喇汗朝的使臣、商人通過遼朝的“草原商道”來往于北方、中原及太原,這些西域穆斯林與唐時的“土生蕃客”一起,共同組成了太原新的回回人群體,形成了怯烈、米姓、馬姓、王姓、哈姓等姓氏的穆斯林家族。其中有一些人還步入仕途,成為朝廷的重要官吏。如《太原府志》記載,宋初年,米信任太原行營馬步指揮使,是米芾的五世祖,是歷史記載最早在太原任職的回回官員,距今已有1100年的歷史。馬文成于寶元二年(1039年)任山西太原府知府?!对贰で恿覀鳌肪碓疲骸扒恿?西域人,世居太原”。宋景佑(1034至1038年)年間,回族先民在城內的朝真坊(今清真寺附近)一帶重新建起了清真寺。元豐(1078至10850)年間,著名書法家米芾曾為太原清真古寺題寫了“道法參天地”的橫幅。經過宋金時期這三百年的發展、演變,回族先民們深深扎根在了太原這塊土地上。
蒙元時期,太原是西域回回人率先并大量進入的地區之一。金興定二年(1218年)9月,蒙古軍隊占領太原,其中有不少西域穆斯林。之后隨著蒙古汗國的三次西征,大批的西域回回“色目人”,有征戰駐軍的軍士,派遣織造的人匠,上任的朝廷官員、隨官吏主人來的奴婢,經商貿易的商人及替圣傳道的教士等先后來到太原,最多時達十幾萬人,僅宗教人士“答失蠻”就有幾千人?!对贰酚涊d,至元四年(1267年),朝廷專門發布詔書免征太原的“答失蠻”戶從軍,這是史書記載太原伊斯蘭教教士的最早記錄,距今已有750多年的歷史。隨著南征北戰、統一中原和元朝建立后鎮戍邊疆、屯田墾荒等重大行動,太原的回回人又較迅速地大量遷出,足跡遍布全國各地。蒙元時期,先后有哈散納、賽典赤·贍思丁、怯烈、阿里罕、諳都剌、
民國時期,是太原回族歷史發展的一個特殊時期?;刈逯械囊慌挠凶R之士在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下,以創辦新式教育為起點,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民族文化復興運動。1910年秋季,在清真古寺創辦了新式教育——太原清真學堂,即回民小學的前身,喬烈出任第一任校長,開啟了太原回族新式教育的新時代。成立了中國回教俱進會晉支部、太原中國伊斯蘭布道會、太原伊斯蘭學友會、太原伊斯蘭婦女協會、太原市回教抗日救國會等社團組織。組織翻譯《古蘭經》和編纂出版了一批伊斯蘭著作,發行了《中國伊斯蘭布道會刊》和《太原伊斯蘭周刊》等刊物,創辦了一個聞名遐邇的“增儒圖書館”。新建了清真女寺、清真北寺和成立了威震四方的太原回民武術隊。尹光宇代表太原穆斯林參加了第二屆世界回教和平大會,將太原的伊斯蘭教推向了世界。抗日戰爭期間,太原回族和其他各族人民一起,義無反顧地投入到中華民族救亡運動中。涌現出了以馬駿、尹光宇、朵珍、程樹榮、金應豫、馬淳夷、張兆理、馬子靜、王月波、尹庭璽、常瑞生、田徑青、喬世達、梁雋、馬佩紳、馬識卓、邸松亭、哈甫章、文松三、馬
1949年4月24日,太原人民包括回族人民終于獲得了渴望已久的民族解放,太原回族的發展進入了歷史的新時代。
留言之窗
山西文史交流平臺
《文史藝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愛好者聯合創辦的一個微信公眾平臺, 本平臺優先選登史政發展、塞外文化、紅色文化、名人民俗以及非遺保護等方面的文史稿件及圖片,彌補省內各地文史典籍缺失。注意事項:
1、文史來稿要求原創,1500字以上,引用史料必須注明出處,圖片說明來源,素材切勿抄襲,文責自負;稿件附上有關照片及作者簡介,均以附件形式發郵箱:scgsjzb@163.com。
2、本平臺發布的原創作品,贊賞10元以下(含10元)作平臺運作;贊賞10元以上部分按70%作稿酬發給作者;如果閱讀量達到1000以上,在作品推出一月內全部支付作者。請加主編微信sczb0972,以便發放稿酬。
3、特別敬告:在其他微信平臺推出標注原創的作品不要再投本平臺。
4、凡本平臺發表的原創作品,其版權歸《文史藝苑》所有;轉載其它媒體的作品,由于未能及時聯系到作者和有關媒體,如涉侵權問題,接到告知之日及時刪除。
史政發展、塞外文化、紅色文化、名人民俗、文物考證以及非遺等文化
對此感興趣的朋友 請關注 文史藝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