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于電影界網站
本文字數:1656
閱讀時間:5分鐘
有多少時候,中國觀眾面對好萊塢大片也是很無奈的。
2016年5月6日《百鳥朝鳳》上映,撞上《美國隊長3》,票房慘敗,于是就有了“方勵一跪”求票房的頭條。這一跪是無奈也是可悲。
國產片撞上好萊塢大片,多數都是票房慘敗,很多時候大家都習慣了。
因此,也出現了一個檔期好幾部國產新片趕不上一部好萊塢電影的局面?;厥?017年春季,尤為明顯。
原本北美票房、口碑撲街的《極限特工3》、《金剛:骷髏島》、《刺客信條》、《生化危機:終章》、《攻殼機動隊》等在中國都能大賣。
2018年,這一現狀終于打破了。
1月5號上映的《星球大戰8》,首日只拿下了6153萬元票房,而已經上映一周的《前任3:再見前任》當天拿下了1.475億,實力碾壓《星戰8》。
緊接著是非常重要的周末。1月6日,《星球大戰8》單日票房依舊停留在6000萬+,而《前任3》則砍下了1.7億票房。《星球大戰8》在中國開畫失利,有些尷尬。
在歐美,《星球大戰》系列電影好比中國的《西游記》,是現象級的存在,已經形成了一種“星戰文化”,還影響了后來很多科幻大片。
基本上,我們后來看到的《星際迷航》系列、《銀河護衛隊》系列,多多少少都有它的影子。就是現在很火的漫威超級英雄電影,也會出現致敬“星戰”的梗。
但是,沒想到這部能在全球掃蕩10億美金的好萊塢大片,在中國卻賣不過一部投資僅在千萬級別的愛情片,這也有點讓人驚奇。
如果說是像《魔獸》《新木乃伊》《刺客信條》《生化危機:終章》《變形金剛5》這樣的影片在中國不敵國產片,還說得過去,畢竟這些影片在北美上映時口碑就不好,加上文化差異,中國觀眾不喜歡有情有理。
但是,偏偏這些影片在中國的票房反而比北美還要好,口碑崩盤基本不影響它們在中國大賣。
而《星球大戰8》在北美上映時,口碑不錯,首日還拿下了1.04億美元票房,成為北美影史上首日票房亞軍,可以說是叫好又叫座的作品。
按理說,這樣的好萊塢大片會穩居上映首周票房榜首位置,然而在中國它遇到不小的阻力,火爆的可能性已經很小了,而國產片《前任3》反而有了沖擊20億票房的希望。
一部是迪士尼出品的大片,擁有強大的情懷營銷氛圍,口碑不錯;一部是為中國普通男女打造的都市愛情片,口碑一般,票房差別有些大,究其原因是:中國觀眾逐漸擺脫了對好萊塢大片的盲目追捧,遇上看不懂或者不喜歡的好萊塢大片,能夠勇敢的選擇說“不”,而對于國產片,中國觀眾也是以足夠寬容的態度去支持,因為根植于中國文化尤其是當代文化的國產片更能抓住中國觀眾的心。
從內容上來看,《星球大戰8》是科幻片,更容易吸引年輕男性觀眾,受眾主體多集中在一二線大城市,也多以受教育程度高的群體為主。
所以,《星球大戰8》在豆瓣評分較高,7.4分。《前任3》就是一個都市男女戀愛分手的故事,呈現了許多當下年輕人的戀愛模式,很容易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群眾基礎大。
從淘票票的用戶畫像可以看出,《前任3》主要受到20-29歲年輕觀眾的喜歡,其中女性觀眾占據60%。能夠將女孩子的心俘獲,故事應該是接地氣,畫面應該是很時尚。
《前任3》的情侶分手看哭了不少人,孟云和林佳最后沒有在一起,像很多年輕人一樣有遺憾也有傷心。正處于成長期的90后,有多少人沒有一個前任,誰沒有一段難以忘懷的戀情呢?
而看《星球大戰8》門檻要高一些了。沒看過前7部的,需要看之前補一下知識點,看過的也需要不時調動大腦回憶區,跟上導演的梗,再加上文化差異,又失去了那些原本就不喜歡好萊塢大片的觀眾。
而淘票票數據顯示,《前任3》的觀眾群體中,二線城市占比高達41.4%,三、四線城市觀影人群合計占比46.1%,顯然大眾更喜歡劇情簡單點的來自生活的故事。
就在《前任3》上映中,已經發生了不少狗血事情,
“帶著前任來看《前任3》,
遇到了現任也帶著前任來看”
“看完《前任3》,他們又復合了”
“看完《前任3》,我決定分手了”
這大概也是電影受歡迎的佐證吧!
其實,2017年部分好萊塢大片在中國受冷遇,部分國產片逆襲就已經能看出國產片與好萊塢大片在票房上逐漸在縮小差距。
《戰狼2》成為年度票房冠軍,超過《速度與激情8》創下了26億多票房;《羞羞的鐵拳》破20億,超過之前上映的《蜘蛛俠:超凡歸來》;加上《變形金剛5》《銀河護衛隊2》《異形:契約》《新木乃伊》《神奇女俠》等好萊塢大片也沒能在中國賣出個好成績,正表明:好萊塢大片那種靠特效的優勢正在下滑,中國觀眾不像以前那么好俘獲的了,而國產片的春天似乎正在到來。
題圖均來自相關電影資料與網絡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