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題:“為愛摔跤”的《蘇丹》:愛足夠飽滿,卻唯獨缺點精神氣兒
文字 | 趙菊琴
編輯 | 海貓街
本文字數:2241
閱讀時間:7分鐘
2016年,印度神劇《蘇丹》在印度的開齋節后上映,一舉拿下印度當年本土票房冠軍、印度電影海外市場票房冠軍,也算得上是一部成功的劇情、動作片。
前幾日,這部神作登上了大陸院線,在印度大獲成功的它按理說在海外院線也應不賴,可是就這幾日的票房和口碑來看,情況和我們預料的有所不同:票房偏冷淡,口碑呈好壞兩極分布。
許多人第一眼看到這個電影,肯定會想起去年上映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這兩部電影有點像“兄弟片”:同為摔跤題材,都有熱血刺激的動作元素,都有“印度三汗”之一的大牌演員,都是勵志劇作。
這么多相似點,兩者的在中國大陸的命運卻截然不同,仔細深究,還是有一定原因的。
首先,同質化的電影,二者在大陸的上映時間不同,導致后期上映的《蘇丹》錯失了一定的市場競爭力。
電影《摔跤吧!爸爸》于去年在大陸上映,并且大獲成功,這樣一來,同為摔跤題材的《蘇丹》現在有點跟風上映的嫌疑,因此部分觀眾便有了審美疲勞,選擇棄劇。
雖然《蘇丹》與《摔跤吧!爸爸》時隔幾個月才在大陸上映,可是在這樣的時間段內,后者真的是一部良心劇作,并且填補了印度電影在中國大陸的某些空白,所以它上映的時候,觀眾自然樂意帶著所有的新奇和情懷去影院觀看,并且期待值超高,最終影片也成功收尾。
因此后者印在觀眾心里的輝煌在短時間內是無法消減的,在許多人心里,《摔跤吧!爸爸》絕對是印度摔跤題材電影里最好的一部。
而《蘇丹》雖與前者題材相似,但因電影本身“底氣不足”的問題,肯定是遠遠遜色于前者的,之前國內觀眾內心的“摔跤經典”還是無法被超越或取代的。
其次,影片本身就暴露出明顯的“高低之分”。
就《摔跤吧!爸爸》而言,其演員無論是顏值還是演技都是沒得挑剔的,再配上快慢適中的節奏、極具張力的劇情沖突和精準適度的動作元素,富有真實性,堪稱一部合格甚至優秀的勵志大片。
再看看《蘇丹》,可謂是一部規規矩矩的商業片——劇情極其戲劇化、矛盾沖突極其尖銳、動作元素極其激烈緊張,再配之以優美深情的傳統歌舞場面,面面俱全。
但是,電影的不足也很明顯:全程給人生硬刻意的感覺,似乎是“為了電影而拍電影”,尤其是那種“拍”出來的感覺特別明顯。雖然其演員演技也夠硬,技術制作方面也很好,但透過這些表面的物質媒介,其在電影中所寄托的內涵很欠缺,就像一個完整合格的機器人,但唯獨缺了那種震懾人心的精氣神兒和內在力量,缺少活力與靈氣。下面我們來具體分析分析。
在中國傳統的戲劇作品中,作者為了凸顯劇作的張力,會刻意制造各種劇烈的矛盾沖突,看過元曲的人肯定都有這種感覺,它借助真人版的“插科打諢”來直接給觀眾呈現劇情,當然,所謂“演戲”,再加上直面觀眾,戲曲的“演”的意味自然是很濃重很明顯的。
但作為電影,它是借助一定的媒介而呈現出來的視覺與聽覺的現代藝術,它具有戲劇、攝影、音樂等多種現代科技和藝術特征,在這樣多方面的綜合處理和融合下,其在視覺上自然要比戲劇自然一些。
可是電影《蘇丹》卻有意無意地暴露出了某些刻意性。比如劇情的安排,全劇通過一起一落、一板一眼的規矩的跌宕劇情連接起來,男主蘇丹與妻子之間的分分合合都是通過蘇丹的每一次摔跤勝利為連接點的,這樣“套路化”“程式化”的流水線劇情自然使電影后邊的劇情失去了新奇感。
就像有人吐糟說看到他們分開了便知道下一步他們肯定還會在一起,因為男主蘇丹接下來肯定會一路開掛獲得摔跤冠軍,女主看到成功的男主便一定會和他和好,這樣的一起一落被有規律地組織與排布在一起,構成了整部電影的跌宕起伏。但這使喪失了自然而然的靈感和情思,缺少精神靈性和真實感。
另外,在電影的情感設定上,《摔跤吧!爸爸》遠超《蘇丹》。前者講的是腳踏實地的真實勵志故事,劇情循序漸進,節奏快慢合適,給人一種合情合理的真實感和極強的代入感,自然地直擊人心,容易讓觀眾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而《蘇丹》由于太過于刻意地制造沖突和一路開掛的“爽感”,給人感覺像“虛構”的勵志片,有的人甚至稱其為男性的心靈雞湯,軟而不實,缺少爆發力和核心的中堅力量。
最后,兩者在題材和情感的融合程度上的處理效果是不同的。同為體育題材的勵志動作片,《摔跤吧!爸爸》將其與女性的自由獨立相融合,而《蘇丹》則在影片里注入了愛情的情感主題,但是它們融合的程度和效果是不同的。
在《摔跤吧!爸爸》中,影片通過講述一位父親如何讓女兒成為摔跤冠軍的故事,體現出了其敢于打破印度傳統文化觀念的束縛,讓女性獲得自由和尊嚴,這種體育競技精神融合了女性爭取地位的主題,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最終達到了情感的極大升華。
而在《蘇丹》中,雖為表現愛情,但它所鋪陳的這個過程太過浮夸,男女主的愛情波折略顯牽強,影片未能很好地權衡體育勵志與愛情之間的分量,顯然二者不可能兼顧,所以必有一方要有所突出。
但影片中的摔跤成功與愛情失而復得交替出現,一起一落,二者雙向發展,而不是通過明暗線的方式來呈現,最終導致影片的愛情刻畫不是很到位,比如影片可能是為了凸顯男主的成功勵志過程,所以用男主的成功來獲取女主對他的愛情,以至于每次都讓女主在男主獲得成功后和他和好,這樣的劇情設定反而讓女主有些“黑化”的意味,從而不能很好得去刻畫和凸顯女主的人物性格。
所以《蘇丹》在勵志與愛情的處理上并未做到很好的兼容并蓄,以至于在規規矩矩的劇情中影片的情感爆發力不足。
不過影片還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各種印度風格的音樂加之勵志的摔跤故事,可以簡單地看作是勵志的愛情片,不細究的話,它可以作為青年尤其是男性很好的心靈勵志劇。
對于部分觀眾,肯定有心理激勵和治療的作用,也會讓他們被劇中的愛情所感染,當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催人奮進,獲得精神上的滿足。
“獲勝者不一定是拿到獎牌的那個,而是能夠抵抗壓力,戰勝生活的人”,這樣的臺詞,難道沒有觸動你的心靈嗎?它雖不敵《摔跤吧!爸爸》,但單就勵志性而言,它是毫不遜色的,所以這部影片還是值得一看的。
題圖均來自相關電影資料與網絡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