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題:《地球最后的夜晚》:未映先火,
一吻跨年,預售已達三千萬
電影作為新時代的一種文化商品,本質上和其他商品的產生沒有任何區別,都是先生產出產品,再把產品推向市場。
一部電影的誕生要先有一個項目,然后圍繞這個項目,統籌利用生產資料和各種生產力。
投資人就是大老板,是資本家,是生產資料的擁有者,然后導演就是項目總監,劇組的技術工種就是廉價勞動力。
就這樣組成一個劇組之后,各部門分工協作,苦拍幾個月,一直到外景戲全部殺青。
外景戲殺青之后,電影這個產品頂多算是才完成了第一道工序,緊接上馬上就要進入后期制作。
到了后期,大部分工作就是技術工種的工作了,各種來回剪輯,各種來回調色,以及補錄聲音,加入字幕等等。
等到這些活都干的差不多了,電影也就能出廠了,出廠之后,就要緊接著找銷路了。
如果是主流商業電影的話,沒什么好說的,抓緊時間送廣電審查,拿到龍標之后,再選一個好檔期,就能在市場上收攏現金了。
如果是藝術片的話,在上映之前,還能去各大主流電影節鍍鍍金,一旦獲個有分量的大獎,就會有源源不斷的電話,打爆制片人和導演的手機。
我們今天要講的這部電影,就是一部在電影節上鍍過金的國產文藝片佳作,畢贛的新作《地球最后的夜晚》。
2015年,畢贛的處女座《路邊野餐》震驚了華語電影圈,全片以一種全新的電影美學彰顯了華語電影出人意料的創作力。
《路邊野餐》的巨大成功,也讓畢贛本人一時聲名鵲起,被主流媒體和影評人看作是未來華語藝術電影的接班人。
《路邊野餐》的成功,不僅為畢贛帶來了巨大的聲名,更為他的創作帶了最實際的好處,那就是再也不怕找不到投資人了。
所以到了他的第二部長片《地球最后的夜晚》的時候,自然而然的就配上了全套的金馬班底。
就連演員也是華語電影里的一線大明星,實力派演員黃覺,文藝女神湯唯,以及老戲骨張艾嘉。
背后的投資制作更是吸引了韓寒,張歆藝,黃曉明等好多大明星的公司直接參與投資。
2017年,這部電影在貴州開機,拍了好長時間,一直到年底才殺青,又為了能夠趕上今年的戛納電影節,過年后就抓緊進行了后期制作。
天才導演到底是天才導演,這部《地球最后的夜晚》在戛納亮相之后,收獲了一定的口碑,并且獲得了極大的關注度。
《地球最后的夜晚》首曝片段 湯唯黃覺陳永忠關系成謎
其實,這部電影在今年的戛納電影節上獲得了一個小單元的大獎,但是我覺得畢贛電影不應該只拿小單元的里獎,他要做的是代表華語電影再次沖擊金棕櫚。
戛納之后,這部電影又獲得今年金馬獎的多項提名,其中還有比較重要的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的提名。
但是,很遺憾,這部電影在金馬獎并沒有獲得什么有分量的大獎,只不過得了幾個不痛不癢的技術獎。
從戛納到金馬,《地球最后的夜晚》都沒獲得什么有分量的大獎,這也就說明這部文藝片的鍍金之路走的并沒有多么的理想。
文藝片沒有獲得大獎,只能靠市場上回本了。于是,金馬獎之后,《地球最后的夜晚》宣布定檔今年最后的夜晚,2018年12月31日。
《地球最后的夜晚》定檔預告 湯唯黃覺深陷謎情如末日逃亡
《地球最后的夜晚》定檔之后,也就意味著電影這個商品正式進入了面向市場面向買票觀眾的最后一個環節,那就是宣發。
任何一部面向市場的電影都離不開宣發,尤其主流商業電影,甚至好的宣發直接影響了一半的票房收入。
當年姜文的《邪不壓正》上映時,在首都機場的一塊地里,中出了自己的海報。
諾蘭的《敦刻爾克》上映時,在國外的一幢大樓上面畫出了自己的海報,而今年春節檔上映的《捉妖記2》更是把宣傳語很接地氣地帶到了農村的墻上,這才有了大年初一單片票房一天過五億的奇跡。
作為本來就是比較小眾的文藝片,《地球最后的夜晚》更不應該忽視宣發這一環節。
很顯然,《地球最后的夜晚》的宣發公司深知這一點,他們首先派比較小眾的畢贛走上了國內知名的網絡綜藝節目《吐槽大會》。
隨后,他們又極具創意的來了一筆,將影片的上映時間和現實世界里的意義聯系了起來。
《地球最后的夜晚》上映時間是12月31日,這就比較特殊了,這是跨年夜啊。
跨年夜,看電影,跨年夜和自己心愛的人一起看一部文藝愛情電影,有沒有,光聽聽就感到很浪漫。
《地球最后的夜晚》“甜言蜜語”預告 蛇蝎美人湯唯化身黃覺夢魘
《地球最后的夜晚》的宣發團隊,巧妙地運用起了這一創意,推出了“一吻跨年”的營銷活動。
真是太有想法了,這個營銷活動一下子就抓住了觀眾的購買心理,一下就爆了,如今各大城市的各大影院遵照這一營銷活動排的場次,票都買完了,搶都搶不到了。
今天距離這部電影的上映還有將近20天左右,
而預售票房已經超過了3000萬,
簡直前所未有的火爆。
看到了吧,這個“一吻跨年”的營銷活動有多厲害了吧,這絕對值得所有電影的宣發來學習,也絕對是今年最成功的營銷案例。
這次《地球最后的夜晚》的營銷從源頭入手,一下就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從根本上抓住了票房。
有人覺得《地球最后的夜晚》作為一部文藝片,這么營銷有些過頭了,那到時候,你別去“一吻跨年”了,就讓其它的觀眾在電影院幸福死算了。
題圖均來自相關電影資料與網絡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