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很多古人為了總結生活經驗,通常會改編成俗語,既能方便記憶,又能朗朗上口,大部分俗語都暗含一定道理,比如今天我們要跟大家說的這句“寧窮死,別娶生妻。”雖然讀起來有些淺顯,但卻隱藏著很深的道理。
當大家第一次看到這句話的時候,都會產生一種疑問:“難道在古代真的就寧可窮死,也一輩子都不娶媳婦嗎?不娶生妻嗎?”這個“生妻”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其實關于“生妻”一詞,主要來源于一個典故,出自漢代。我們都知道蘇軾滿腹才華,他有一個好友叫李陵,兩個人是無話不談,即便不經常在一起,蘇軾和李陵也會經常進行書信往來。
當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的時候,李陵就寫信告訴他說他的妻子已經改嫁了,在信中李陵就用“生妻”這個詞去描述了蘇軾的妻子,它用來形容前夫還在人世的女子或者是離過婚的女子。
所以從這以后,在古人眼里寧可男人窮死也不會娶這種女人(生妻)。
古人的思想一直都是傳統封建的,在男尊女卑的社會中,男人非常在乎女人的第一次,不管生活到哪種程度,男人都不會娶結過婚離異的女人,或者不會娶有前夫在世沒離異的女人。
歷代古代帝王對婚姻把控都是非常嚴格的,還制定了相關法律條文,比如只有女子犯了七條法律規定的罪行,男人才可以一紙休書,而在古人眼里觸犯婚姻條例的女子,大多數都是道德敗壞的。
所以古代男人寧可窮死,寧可打一輩子光棍,也不會娶生妻。
如果說“寧可窮死,不娶生妻”這句話非常適用于古代社會,那么在現代社會中這句話是行不通的,隨著經濟與科學文化的發展,現代社會倡導更多的是男女平等,尤其是在最近幾年中,大齡剩男也隨之而多起來,他們會降低標準,考慮“生妻”也是我們所說的二婚女人。
與大齡剩女相比,二婚女人占據了很多優勢,比如她們在經歷了上一段失敗的婚姻后,她們會更加懂得如何珍惜感情,珍惜眼前人。
因為在經歷了一切感情創傷后,二婚女人知道所謂的幸福是來之不易的,再次選擇伴侶時,她們會更加在乎對方,不會像以前那樣任性。
此外,二婚女人一般都會擁有雄厚的經濟基礎,不是有房子,就是有存款和車子,再次步入婚姻的殿堂,她們并不覺得自己會比誰差。
而剩女卻不同,一般大齡剩女對婚姻往往是期待非常高,在左挑右選之后,她們對男友的要求也是極其苛刻的,與感情相比,她們還更看重對方的經濟實力,活得也是非常自私的,不管做什么時期都會以自我為中心,從來不會娶考慮對方的感受。
往往大齡剩女就變成了淘汰的對象,對于大多數男人來說,他們寧可二婚女人,也不會娶剩女。
所以古代俗語“寧可窮死,不娶生妻”這句話在現代社會中還是行不通的,被后人已推翻,畢竟如今的男人思想更加開放,他們不會在乎女人是不是第一次,不在乎女人離過婚,他們在乎的是只要這個女人能夠踏踏實實跟自己過日子,一心一意愛著自己就足夠了。
希望天下有情人能夠終成眷屬,也希望每一對夫妻都能夠珍惜彼此,不要做一些悔之莫及的事情,在前行的道路中,把對方丟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