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根基是什么?有人說金錢,有人說是房子,但是我想說生活的根基應該是記憶,有了記憶,就會有了我們,提到杭州傳統手工藝,很多人不約而同的想起了“張小泉剪刀”,經過數百年歲月沉淀,與無數個工匠的千錘百煉,最后凝固成人們心目中抹不去的經典名字“張小泉剪刀”。
在眾多杭州傳統工藝品中,“張小泉剪刀”名列前茅,它擁有著三百余年的歷史,成為聞名遐邇的“五杭”產品之一。普通的這把傳統家用剪刀是張小泉的起家產品,磨工精細,花樣繁多,做工精巧,經久耐用,物美價廉這就是“張小泉剪刀”。
回眸歷史長河歲月,在明末清初之際的剪刀就已經出名。張小泉自幼就跟著父親張思學藝,與其他父母不同的是,張小泉的父親做事認真,他打磨的剪刀,堅韌鋒利,備受人們的稱贊。張小泉父親盡心盡力把祖傳的手藝交給聰明伶俐好學的張小泉。
短短幾年的功夫,張小泉在父親的悉心指教下,練就了集熔、鑄、鍛、打、磨于一體的本領,此時他的手藝已經超越了他的父親。一把鐵疙瘩,在張小泉手中游刃有余,最后變成了鋒利的剪刀。老一輩人說從張小泉手里買的菜刀,就是剁骨頭,也不會變形。
清朝官兵入關時,為了茍且活命,張小泉和他的父親逃到杭州,為了維持生計,張小泉和他的父親便開設了這家剪刀作坊,父子倆一直潛心研究工藝,改變傳統鑄造技藝。
因為選的材質都是極好的鋼材,所以在打磨過程中也是精益求精,最后制成的剪刀猶如一面鏡子光亮照人,因為父子倆將就的是貨真價實,很快他們的生意格外興隆。繼承了父親的傳統工藝,張小泉又制作認真,推陳出新.
所以很快在杭州就出了名,為了防止別人冒用自己的技術,所以很快張小泉就為自己的產品命名為“張小泉”。
經過數年的勤學苦練和不斷鉆研,張小泉很快掌握了十多個剪刀品類的制作技藝。精湛的制法,是張小泉這樣的制剪者安身立命的手段。
值得一提的是張小泉剪刀制作過程最核心的地方是嵌鋼,這是任何老手藝人都無法做到的。
張小泉最獨特之處就是把鋼條恰到好處的嵌入鐵槽之內,然后熟練的 把握火候,對于工匠者們來說,火候是手工制作過程中重要一環,從磨制到裝配,環環相扣,這樣一來整個剪刀便有了刃口鋒利的特點。
張小泉把畢生精力和心血都用在了傳統工藝制作中,他的獨占精藝和技巧歷經磨練被延續下來,張小泉告訴自己的后人選材一定要貨真價實,品質的鋼材能制成一把好的剪刀。
所以張小泉剪刀一來品質好,二來手工刻花技藝精湛,造剪工匠在剪刀表面刻上杭州特色美景,栩栩如生,一道道工序凝聚了勞動者的智慧和心血的結晶。
在隨后的幾十年中,張小泉的企業發展壯大,變成了多元化的有限責任公司,很多在張小泉企業工作過的老手藝說:“一把小小的剪刀,需要我們用心制作。光打磨的時間就需要半天功夫,整個工序一旦失之毫厘,就有可能前功盡棄。”
如今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經濟快速發展的當下,張小泉剪刀的制作傳統工藝承載著一路走來的故事,記錄著一個人對一門技藝的眷戀和守望。一份情懷和傳承,讓張小泉剪刀散發著它獨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