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父母有一種健康的關系對一個人來說是一種難得的幸運。說這是一種“幸運”,因為它真的不是作為子女的我們可以決定的。
某乎上有這樣的提問——有哪些時候真的對父母感到失望?
大多數人眼中,父母愛子女是天性使然的,但在實際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無私愛著孩子,對于一些孩子而言,父母反而是他們一生難以治愈的傷痛。
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到底給不給退錢?不給退我就把它摔死!"來自一位母親歇斯底里地怒吼!隨后她親手摔死了孩子父親送給女兒的“六一”禮物——一只軟糯糯的小貓咪。
浙江寧波,爸爸帶著女兒來到寵物店,興高采烈挑選“六一”禮物,女兒左看看,右看看,最終選定了貓咪作為自己的寵物。
可是,寵物店的貓咪太多了,一時間小女孩竟不知該選哪一只作為自己成長過程中的小伙伴。
也許是緣分使然,一只小貓咪盯著圓溜溜的眼睛用心望著小女孩兒,仿佛在說“快選我,快選我!我最乖了呢!”
女孩伸出手去撫摸貓咪,貓咪也懂事地舔舐著女孩的手掌。
就這樣,一段羈絆就在無形中達成。
“爸爸,我就要這只貓咪!我選好了!”小女孩開心地告訴爸爸。
就這樣,承載著父女倆的愛意,店家細心地為貓咪準備好生活用品和玩具,小貓咪隨著一大一小兩個人兒回家了。
第二天上午,寵物店老板李女士還親切地給小女孩家致電,詢問貓咪的情況,聽到客戶反饋貓咪一切正常后,李女士這才放下心來。
說實話,貓咪是“高貴的”寵物,對環境的依賴性較強,稍有不慎就容易應激。貓咪能夠很快適應新的生活環境,足以說明小女孩一家充滿愛心,對貓咪很是用心,李女士暗自思忖。
可是,好景不長。
電話掛斷沒多久,孩子媽媽就拉著小女孩帶著貓咪來到李女士的寵物店,說家里養不了貓咪,要求退掉!
李女士表示,貓咪一經售出,沒有健康問題,概不退換,要對生命負責任!
“到底退不退?不退我就把它摔死!”在雙方商量無果后,小女孩的母親歇斯底里怒吼道!直接將小貓重重摔向地面。
眼瞅著小貓在地上抽搐幾下后,就再沒了動靜,小女孩哪里見過這陣仗?
回憶起與父親一同購買小貓時的場景,毛茸茸的身體,圓溜溜的大眼睛,就這么不動了,空氣中充斥著血腥的氣息,小女孩瞬間崩潰大哭,怎么勸都勸不住,似是被這瘆人的場面嚇傻了。
多年后,這個小女孩長大成人,我想她再也不敢養寵物。父親的“六一”禮物,被母親親手虐殺眼前,擁有這樣的回憶,我不知道她的一生該如何自處?她該如何與自己的母親和解?自己母親還是軟綿綿給孩童安全感的天使嗎?這天的媽媽比魔鬼還可怕吧……
都說父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領路人,這位母親的做法,是在教育女兒如何冷酷嗎?孩子與母親間的信任和牽絆就這么土崩瓦解了,需要用一生來治愈受傷的童年。
這個世界上,有多少惡意源自于我們的原生家庭?
有的父母,怎么就那么愛看自己的孩子崩潰哭泣呢?還是用吃掉孩子朋友的方式。
我刷到一條視頻:孩子精心養大的大閘蟹,被父母蒸了。隨后端上桌,還強迫孩子吃掉。孩子們崩潰大哭,不??藓爸笆俏茵B大的大閘蟹,是我喂大的,它是我的朋友!”父母卻在一旁哈哈大笑。
家長還催促道:“你吃不吃?不吃我吃了!”“香不香?什么味道?”
父母還嫌棄事情不夠大,孩子的崩潰要與大眾分享,于是再拍下來,發網上,美其名曰分享一樁教育趣聞。
很抱歉,我感受不到任何笑點,只有陰森恐怖。
一條簡單的視頻,一個不經意的玩笑,一樁不以為意地小事,背后葬送的是孩子們無憂無慮的童年。
自己的朋友被吃掉,幾乎是孩子們童年必經的劫難。
在我們的慣性思維中,總是教人如何做子女,卻從不教人如何做父母。
網友們集體回憶自己的傷心童年,小時候養的貓咪、小狗、小雞、小鴨……大多數都以被吃掉收場。即便已經成人,每個午夜夢回,還是令自己毛骨悚然。
有一個網友的留言格外引人注意:早晨上學前,“我”一如往昔與貓咪告別,放學后就再也找不到自己的小貓,吃飯后“我”央求父母陪自己找貓咪,父母卻告訴我飯桌上的那一盤肉就是“我”的貓咪?!拔摇北罎⒘?,大哭大鬧,要求父母把貓咪還回來,這時候父親厲聲指責“哭,就知道哭,再哭把你也吃了”。就這樣,我的哭聲戛然而止。隨后的幾年,每一分鐘與父母相處的時光都令“我”感到恐怖,“我”擔心自己也被吃掉。后來,考上初中,“我”就要求住校,截至目前,我能不回家就不回家。
在不少成年人的邏輯里,這些動物是食材??墒牵瑢τ诎阉鼈凁B大的孩子來說,也許就是朝夕相處的玩伴,更是可以傾訴心聲的朋友。
這樣的事情太普遍了,太悠久了。以至于很多人說:養的動物不就是用來吃的嗎?和吃雞鴨魚肉有什么區別?
可是,過去父母宰殺寵物,是因為物資匱乏,還有原因可說。
而如今呢?那些連寵物都要吃掉的父母,是缺這一口肉嗎?
在我看來,在物質充足的年代,吃掉孩子養大的寵物,就是一種心理扭曲。
父母吃掉孩子的寵物,不是為了一口肉,而是為了宣示權力,一種對孩子絕對控制的權力。
成人和孩子生活在兩個世界。
孩子的世界是天真的。在這里,所有的物品都是有生命的,可以成為朋友,小寵物們是擬人的,甚至可以與它們溝通。
成人的世界是功利的。在這里,浪漫已經枯竭,童真已經消失殆盡,不要說人與動物之間,就是人與人之間都別提有多少真情。
本來這兩個世界可以相安無事,可是某些父母以吃掉孩子寵物的方式,完成對孩子的馴化。
因為,他們無法再得到天真無邪,便以毀滅天真為樂趣。
當孩子哭過了,吃下了肉。就代表著孩子已經完全被父母征服。
這個時候,烹飪寵物只是征服的方式之一,他們還可以毀滅孩子的心愛物、隱私、任何孩子珍視的物品。
在這些物品被毀滅殆盡的時候,父母對孩子不容抗辯的權威就此建成。
在本該保留童真的年齡,他們要求孩子迅速長大;在該擁有平等權利的時候,他們又說你不懂事。
總之,一切似乎都是父母說了算。
可是,在孩子心中,“吃寵物=吃人”,吃掉你的自我,吃掉你的童真,吃掉你的熱血,吃掉你的理想。
直到有一天,你成長為和所有人相似的麻木、世故、自私、冷漠的——社會人。
大人們一定會欣喜地祝賀你:你長大了!
▽
多年后,我們被時間催熟,被職場打磨,越發麻木不仁……
為什么?
我想童年崩塌時,我們心中最柔軟的那部分便停止了成長。
這些被成人強行催熟的瞬間,其實并沒有讓孩子健康成長,只是為日后打造里一片廢墟,是無法治愈的童年之殤。
這種痛感是好的,它會不時發作,來提醒你——別成為那樣的大人!
作者介紹:
曌露,企業二級人力資源管理師。
用冷靜、專業的視角帶給你不一樣的認知,歡迎關注交流。
文章原創確權,盜用必究!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點擊下方卡片 ★ 關注微語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