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認為,臟腑養生是養生保健的重要內容。臟腑在臨床上可因六淫侵襲、七情所傷、飲食失節以及臟腑本虛等原因引起相關病證。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趨避引起臟腑病證的常見病因,對維護健康、減少疾病有積極意義。
外感溫熱之邪,如夏季暑熱病邪,可引動心火;過食辛辣食物、溫補藥食,也可助陽生火;七情不調,情志過極亦會生熱化火,從而出現心煩、心悸、失眠、燥熱、大便干結、口舌生瘡等心火的不適或病證。
蓮心甘草茶
做法:取蓮子心2g、生甘草3g,以開水沖泡代茶飲,可頻頻添水,至味淡為止。
功效:適用于心火偏盛所致煩躁不眠、眩暈頭痛、手足心熱、口舌生瘡、尿赤便秘等病證的調治。
銀花綠豆粥
做法:取綠豆30g,煮至爛熟,再加入用紗布袋單包的金銀花20g、生甘草3g,繼續微沸10分鐘,棄除紗布包,兌入少許冰糖水即可。
功效:適用于心火偏盛所致煩躁不眠、眩暈頭痛、手足心熱、口舌生瘡、尿赤便秘等病證的調治。
外感寒邪或過食寒涼冷飲都可引發肺寒。心、脾、腎陽氣虛衰則虛寒內生,肺、脾、腎功能虛弱則寒飲停聚,內寒、內飲亦會損傷肺臟,由此出現惡寒、咳嗽、痰多質稀等肺寒病證。
生姜杷葉粥
做法:取生姜10g、炙枇杷葉6g,加適量水煎汁,再加粳米100g煮粥,加少許鹽即成。
功效:適用于風寒侵襲、肺胃受寒所致惡寒發熱、頭身疼痛、咳嗽咯痰、胃涼胃痛、嘔吐腹瀉等病證的調治。
款冬定喘茶
做法:取款冬花9g,放入保溫杯之中,倒入沸水,加蓋泡10分鐘,少許冰糖即可。
功效:適用于肺寒所致咳嗽氣喘、痰多質稀、畏寒肢冷等病證的調治。
外感風邪,如春季風熱偏盛可傷肝動風,而肝腎陰虛、肝陽上亢,肝血不足、血不養筋更易生風,從而出現頭暈目眩、肢體拘攣抽搐、肌肉麻木震顫等肝風病證。
杞菊豬肝湯
做法:取豬肝500g洗凈,切片,沸水焯去血污,與枸杞子15g,紅棗20g以及適量姜片、蔥段放入燉鍋,燉煮15分鐘左右。將熟時放入白菊花8g、玫瑰花2g,稍煮,加精鹽調味即可。
功效:適用于春季風熱眩暈,或肝腎精血不足、陰虛陽亢眩暈的調養。亦適用于高血壓病癥見眼花頭昏、頭痛目澀、腰膝酸軟者,或因用眼過久造成視力疲勞、眼睛干澀者。
天麻蜂蜜茶
做法:取天麻6g,加水煎煮20分鐘,再入綠茶3g,梢沸片刻取汁,調入適量蜂蜜化開即可。
功效:適用于陰虛陽亢所致頭目眩暈、頭痛頭脹、腰膝酸軟、口干便結、口苦心煩等病證的調治。
外感濕邪,如長夏季節的桑拿天氣往往會傷脾,而過食肥甘厚味、過度貪涼飲冷亦能化濕生痰,困遏脾氣、脾陽。
蓮子芡荷粥
做法:取干荷葉20g,切細,以水煎取濃汁約1500ml,去渣后與蓮子60g、芡實60g、糯米50g同入砂鍋,加水適量,以小火慢煮,待粥將熟時,加入冰糖,攪勻稍煮片刻即可,放稍涼,分2次溫食。
功效:適用于脾腎不足之人夏季出現食欲不振、胃腹脹滿、大便泄瀉、小便不利、心煩失眠等不適的調養,以及婦女白帶較多、男子滑精遺精等的調治。
三豆苡仁粥
做法:取綠豆、赤小豆、黑豆及薏苡仁各10g,置鍋中,加清水600ml左右,用小火煮20~30分鐘,晾涼,連豆帶湯一起食用。
功效:適用于夏季尤其是夏秋交接的長夏季節出現肢體困乏、胸悶脘痞、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者以及低熱不退、汗出不暢者的調治。
腎為水臟,主藏精,主津液。自然界六淫燥邪除易傷害肺臟之外,亦易于傷害腎臟。同時,人體本身精液、津液損傷,亦會產生類似于燥邪傷腎的病證。因此說“腎惡燥”。
防燥桑葚茶
做法:取桑葚、鎖陽各20g放入杯中,沖入沸水,加蓋靜置15~20分鐘,加適量蜂蜜,攪勻飲用。
功效:適用于腎之精津不足所致形體消瘦、腰膝無力、大便燥結等病證的調治。
玉竹烏梅茶
做法:取玉竹、沙參、麥冬、石斛各9g,烏梅5枚,水煎代茶飲。
功效:適用于陰虛燥熱所致消渴證及熱病后期陰津損傷煩渴證,常見癥狀如口渴喜飲、消谷善饑、小便頻數、形體消瘦,或低熱、煩躁、心悸、虛煩不眠、口干、大便燥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