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做P2P投資理財掌握了一些技巧,可以減少工作量,增加小收益,等熟能生巧以后,還能享受不少小樂趣。
點擊右上角查看歷史消息可獲取“【干貨分享】“P2P”網貸投資完全攻略(上)”!
二、 如何挑選投資“標的”的具體種類
投資三要素——安全性、收益性、流動性。我們投資P2P標的,當然也要從這三個方面來分析。
個人小額借款人受宏觀經濟、系統性風險的影響較小,雖然個人借款者償債能力通常小于法人借款人,從而能承受的利率較低,但只要標的真實,并且借款人經過仔細篩選,這種平臺出不了大事;法人借款者的大額借款標的雖然利率相對會高一點,但是借款者要么不出事,出了就是大事。
在平臺自身不詐騙不自融的前提下,對標的安全性影響最大的應該該是平臺的風控能力和借款人的借款屬性,這是選標時的戰略選項。由于平臺對資產端合作伙伴的偏好不同,所以選這個選項實際上已經在我們挑選平臺時已經完成【參見上半部分的第6條第2點內容】。本節僅討論在P2P投資選標時的戰術選項。
不算活期(超短期)標的話,P2P借款的回款方式大致有:到期一次性還本付息、先息后本、等額本息三種方式。
選標的要素很多,我們為什么把回款方式作為首選?因為回款方式與安全性有一定的相關性。3個月內的短期標,還款方式差異不大。但是6個月以上的標的,就有區別了。
等額本息法回款的優點是相對安全。借款人借款(期限N個月)后,每個月都會歸還本息總額的1/N 。隨著應還本息的勻速減少,到了最后還款期,很少再會有人為了1/N 的款額當老賴;期間如果借款人發生違約,平臺、擔保方有足夠的時間去處理這個案子。缺點是每個月都有回款,在本金不大時,資金碎片化現象嚴重,月月都要花時間精力來處理回款資金。
先息后本法回款安全性較差。每個月都打錢付利息,至少說明借款人還“活著”;但是到了最后一個月付息并且需要全額還本時,常會發生借款人違約不還的事情。
爽氣的平臺會在違約發生時立刻代償代付;不太爽氣的平臺在代償前會有一個追償期,貸出方只能無奈地每天上網去看老賴繼續耍賴,追償期滿平臺才償付本息或者本金,(完全不代償的平臺根本不要去投)。 其缺點和等額本息法相同,由于每月僅付利息,資金碎片化現象會更加嚴重。
到期一次還本付息的回款方式比上一種還要差一些。投資人錢借出去后有可能一直被蒙在鼓里,到了最后一刻才發現自己被耍了。這種方法唯一的好處就是中途不用操心,像存定期存款一樣省事。
國家這兩年一直處于降息半周期、網貸利息原本偏高,因而現在下降的比國家降息速度更快一點。
長期標的優點是可以在較長的時間內幫助你鎖定相對較高的利率,而短期標到期后復投時可能就不再能買到同樣利率的產品了;但是從流動性來說,長期標肯定不如短期標。經濟不景氣,政策又多變。買了長期標,可能過了一段時間后,明明發現平臺危機漸增,卻逃命無門,那種滋味一定不好受。
作為補償措施:如果平臺對于長期標給予轉讓的機會,那么其流動性、安全性都會有所改善。所以平臺是否有標的轉讓功能,對標的選擇有很大的影響。類似地,等額本息回款方式,對流動性和安全性同樣起到一定的補償作用。
所以,在選平臺和選標的時候,平臺是否有標的轉讓功能,應作為選擇依據之一。
投資P2P,就是不愿將錢存進銀行等死,自然我們追求高息。在同一平臺內,在流動性相同或相近時,毫無疑問選擇高息的。因為承諾有限保障安全的平臺,要么不垮(意味著所有的標的到期后都能正常兌付);要么整個全垮(覆巢之下無完卵)。
當我們投資不止一個平臺時,要密切關注各個平臺的優惠活動。通常可以把我們自己對平臺的評分和在該平臺打算投入總資金的百分比事前確定好,然后根據實際情況,相對高息的可以優先投、有優惠活動的可以優先投。活動常常是輪番上陣的,我們不妨踩準節拍,爭取最大的收益。
很多平臺為了分散風險和方便投資人,會將類似的小標的整合起來,再以“某某寶”或類似的名義發售。這種做法的優點是投資人無需面對一個個具體的借款對象去進行甄別判斷,省工省時,同時實際上平臺也這些“寶”們做了一定的信用背書,沒聽說“某某寶”到期了平臺不付本息的;而具體“點對點”的借款到期遇到老賴,很多平臺會讓你去熬一個不舒服的追償期。
這種做法也有不好的一面:相對信息不夠透明,如果平臺自融、搞資金池,會相對難以察覺。個人建議是:在選平臺的時候多下功夫,一旦選定平臺投資了,就自求多福吧。
三、新手如何確定具體的投資方案
P2P平臺本身如同標的一樣也遵循“大數定律”,所以資金如果分散的平臺多一些會相對安全。但投的平臺要是過多了,就難免會感到照看不過來;同時資金碎片化嚴重,投資效率降低。
如果只是嘗鮮試探性的投資,建議投1到2個平臺足矣。
如果資金量較大,或者是職業性投資,建議每個平臺投入的資金控制在你年收入的1到2倍之間。這樣萬一遇雷,不至于傷筋動骨。
很多平臺都有推薦投資人的有獎活動。你開戶時如果使用老客戶的“推薦碼”注冊,就會單方面或者雙方同時獲得一點紅包或者加息獎勵。比方說用夫妻倆的身份證、銀行卡、手機號分別開戶,其中:
后開的賬戶的記得要用先開的賬戶的“推薦碼”注冊,然后可以用足游戲規則,獲得最大收益。至于單身汪、AA制夫妻、資金量過小者,那就另當別論了。
有些平臺一方面推出種種優惠來吸引客戶;另一方面又有意無意地設下許多陷阱,讓你忙了半天卻得不到承諾的優惠。所以注冊開戶以及首次充值、首次投資時、首次使用紅包時,務必看清游戲規則,免得被平臺戲弄,變得十分掃興。
在綁定銀行卡的時候,要注意是否已經開通并且熟練使用網銀,檢查在銀行預留的手機號是否有問題(方便隨時接受驗證碼)之類。平臺、銀行、第三方支付之間如果任何一環出問題,都會有麻煩。網上經常可以看到投資者在這方面的吐槽,但是只要認真仔細,大多數麻煩其實是可以避免的。
根據需要選定一個或者多個投資平臺;你的投資最好是一個組合。根據標的的種類,兼顧安全性預期、利率高低和流動性,可以做到滾動投入、滾動回收的狀態。
資金量小的要盡量集中投資, 避免碎片太多且無法利用(投標時經常有最低起投金額的概念);資金量大的要盡量分散投資,以追求收益性、安全性、流動性之間的最佳匹配。
在投資有回款發生時,要記得及時處理回款,進行復投,以便達到收益最大化的目的。
有時候會遇到借款方提前還款的情況。所以資金量不大,達不到每天有回款的人,要經常上網檢查一下自己的賬戶,以免發生資金站崗或者資金睡覺等現象。
當平臺提供轉讓標服務的時候,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轉讓標大多會在原有利率基礎上加一定的折讓優惠,因此轉讓標通常會是平臺上的搶手貨;喜歡買入轉讓標的,最好下載一個APP,因為絕大多數平臺用APP搶轉讓標,遠比用PC來的快。
投標前看好轉讓規則,如果平臺規定折讓或者手續費高的,要盡量避免對外轉讓的情況發生,以保護受益,減少損失。
許多平臺不允許分割購買轉讓標,即要求全額一次性購買轉讓標。那就千萬注意投資時不要一次性投5萬元以上的大標。比如你今天打算投資50萬,那么最好分成25個2萬元的標投出。
轉讓標金額在萬元以下的,如果利息吸引人,會瞬間被搶走;5萬一個的標,可能要等2小時才能遇見買家;10萬一個可能要等一整天,50萬一個,說不定一星期都轉不出去;因此那種大標持有者當急用錢需轉讓時,常會忍痛加大折讓幅度,所以應當避免這種現象發生。
投資應該是謹慎的事情,同時也應該是件快樂的事情。平臺要精挑細選,但是一旦投資,便不要整天提心吊膽。如果沒有這種心理承受能力,就最好別做P2P投資。
P2P領域因為信息不透明,是個謠言滿天飛的地方;常見的謠言往往來自同業惡性競爭所散布的謠言、心態有如驚弓之鳥的投資人遇到風吹草動以后的一驚一乍;做P2P,有個好心態很重要,遇到負面消息,一定不要先自亂陣腳,而是要鑒明真偽,再想對策。
幾乎隔三差五就會有平臺真的雷掉。你應該去研究一下雷掉的平臺是否符合本文的標準,和你投資的平臺是否同一類型;實際上數年內大多數現有平臺或許都會雷掉或者良性退出;去年開始的互金整頓,會將大批的不良平臺甚至騙子平臺從市場中驅逐出去。但只要堅持投資標準,P2P的風險并沒有傳說中的那么大。
與平臺有關的哪些消息一定要嚴密注意呢:平臺頻繁變更股東和法人(風投進來后的正常調整除外)、資本注入方中止注資或者撤資或者注資談判破裂、平臺主要股東發生內訌、平臺出現個別大型標的債務人不能按時兌付、平臺出現短時的提現困難,等等。一但有以上這些惡性信號出現,那就應該盡快撤離,不要再立于危墻之下。
我個人認為平臺資金交由銀行托管毫無用處,理由可參見拙貼《絕對愚蠢的政策—P2P資金實行銀行托管》 。我也不喜歡下載什么電子合同——平臺不出事,你下載那玩意兒干嘛?平臺出了事,你下載了那玩意兒就有用嗎?
最后說說平臺的客服。平臺客服往往是一個素質不太高、薪酬也不高、流動性卻很大的群體,因此大多平臺客服都不很理想,特別是當你咨詢一些有技術含量的問題時,多答非所問。所以投資人盡量多自學P2P知識,盡可能詳盡閱讀平臺的游戲規則頁面,免得在糊涂中讓自己的利益受損。
結束語
本文適用于有幾個積蓄又不愿存銀行等死,想來做P2P的相對穩健型準投資人;也適用于忐忑之間做了P2P又時常感到困惑,投資后常在噩夢中驚醒的新手;至于愿意傾聽投資者聲音的各網貸平臺的策劃人,歡迎看看本文——如今獲客成本那么高,與其不惜血本砸錢打廣告,不如去用心改善用戶體驗,好口碑吸引來的客人比用廣告忽悠來的客戶,會更加忠誠和穩固。
本文不適合功底深厚的P2P大蝦,也不適合道不同不相為謀的羊毛黨。
如果你不能承受任何風險,請不要來嘗試P2P投資。P2P可以獲得遠高于銀行的投資收益,但是風險毫無疑問也比存銀行大得多。
不過你該知道關于存銀行的如下事實:
(1) 我國《存款保險條例》規定銀行也是可以破產的,而且破產最多只賠50萬;
(2) 銀行破產了,理財產品不在保險賠償范圍之內,當前許多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比不見得就比P2P更低;
(3) P2P雖然現在被嚴重污名化,但是騙子畢竟只是少數人;本人投資三年,尚未遇到任何一次本息無法回收的經歷。
作者聲明
文章中三分之二內容來自于個人長期來投資P2P的客觀感受;三分之一來自于個人對于P2P相關內容的主觀思考和理解。一千個投資人眼中自然有一千種P2P,見仁見智,敬請留意;如有錯漏,尚望海涵。
文章在本人在真實的投資經歷基礎上總結而成,和任何第三方不構成利益關聯,對閱讀者也不構成任何有關投資的實質性建議。
(作者:張打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