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頸椎病的臨床癥狀與病變部位、組織受累程度以及個體差異有一定關系。臨床上頸椎病常分為以下幾型。
1. 頸型頸椎病
常見的臨床表現有:
(1)頭、頸、項背、肩強硬疼痛或酸痛,嚴重者轉側困難,睡眠差,往往疼痛越嚴重睡眠越差,而睡眠差進一步會加重項背強硬疼痛等癥狀。體檢的時候常見一側或兩側斜方肌和/或胸鎖乳突肌起點壓痛,項背部與肩部肌肉壓痛明顯,癥狀與體征與落枕非常相似。
(2)X線片上顯示頸椎生理曲度改變或椎間關節不穩等表現。
(3)醫生在診斷此型頸椎病是會排除或者與頸部其他疾患(落枕、肩周炎、風濕性肌纖維組織炎、神經衰弱及其他非椎間盤退行性變所致的肩頸部疼痛)相鑒別。
2. 椎動脈型頸椎病
(1)眩暈:為本型的主要癥狀,可表現為旋轉性、浮動性或搖晃性眩暈。
(2)頭痛:表現為枕部、頂枕部,也可以放射到顳部。多為發作性脹痛,常伴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癥狀。
(3)視覺障礙:突發性弱視或失明、復視,短期內自動恢復。
3. 神經根型頸椎病
(1)開始多為頸肩痛,短期內加重,并上上肢放射。具有較典型的根性癥狀(即通常我們所說的想一根筋一樣從頸項向手臂放射、麻木、疼痛),且范圍與頸脊神經所支配的區域相一致。可伴有上肢肌力下降、手指動作不靈。當頭部或上肢姿勢不當、或突然牽拉時,即可發生劇烈的閃電樣銳痛。
(2)檢查可見患側頸部肌肉痙攣,頭喜偏向患側,且肩部上聳。病程長者上肢肌肉可有萎縮。在橫突,斜方肌,肱二頭肌長、短頭,肩袖以及三角肌處有壓痛。患肢上舉、外展、或后伸有不同程度的受限。壓頂試驗或臂叢牽拉試驗陽性。
4. 脊髓型頸椎病
(1)脊髓受壓的早期,頸痛不明顯,以四肢乏力,行走、持物不穩為最先出現的癥狀。隨著病情的加重發生自下而上的運動神經原癱瘓。
(2)X線片表現與神經根型頸椎病相似。脊髓造影、CT和/或MRI可顯示脊髓受壓情況。腦脊液動力學測定、核醫學檢查以及生化分析可反映椎管通暢程度。
(3)除外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癥、脊髓腫瘤、脊髓損傷、繼發性粘連性蛛網膜炎、多發性末梢神經炎。
5. 交感神經型頸椎病
(1)交感神經興奮癥狀:頭痛或偏頭痛,頭暈、眼花、耳鳴、手麻、心
動過速、心前區疼痛,血壓升高,頭頸以及上肢汗出異常、耳鳴、聽力下降,發音障礙;視物模糊、視力下降,眼后部脹痛。
(2)交感神經抑制癥狀:頭昏,眼花,鼻塞,心動過緩,血壓下降及胃腸脹氣等。X線片有失穩或退變,椎動脈造影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