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心理研究:一個人能否成功,自律的影響是智力的2倍還多。
越自律越成功,是成人世界無法推倒的鐵律,對孩子亦是。
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直接影響學習成績和效率。
因此,美國人非常注重培養兒童的自律性,剛踏入幼兒園,孩子會被要求學會自己制定計劃,并在家長和老師的幫助下完成計劃,一步步從“他律”變為“自律”。
而從小就有自律意識的孩子能有多優秀?
必須要提海清的兒子“蛋妞”。她家不存在一做作業雞飛狗跳的場景。“蛋妞”從來都是自己主動寫作業,一絲不受外界的誘惑,完全不需要媽媽擔心。
除了獨立做作業,“蛋妞”很有自己的想法,暑假會自我管理時間,甚至給自己布置挑戰。
最可怕的是,還能抽出時間幫同學復習、學習大提琴,還有喜提游泳比賽金牌。這些從小就學會自律的孩子,他們的人生簡直像開了掛一樣……
自律不僅是精英家庭孩子贏在起跑線的法寶,還是寒門子弟跨越階層的捷徑。
一對貧窮的陜西農村夫婦,他們的五個孩子,個個考上大學,四個考入清華(北大),最小的女兒也在準備考研。
沒錢沒資源,為啥這一家能翻身改變命運?
還是我們常說的自律。父母為了給孩子掙學費,大半夜就擔著沉重的水果去城里賣,一天來回三趟,沒一天偷懶。
父母自律勤奮,五兄妹也是如此。
自律性甩開同齡人一大截。只要父母起床,也摸著黑早起,在燈下背書。假期、周末他們都會抽出至少半天的時間和父母一起勞動,互相鼓勵監督,不曾偷懶。
命運總是慷慨回報那些自律的人,他們的幸運從不偶然。
殘酷的現實是——
大多數家庭養不出自律孩子
然而,對于大多數家庭來說,只要你不管著孩子,他基本上啥事都干不成。
寫作業拖拖拉拉,小動作特別多,折騰大半天也沒寫完。
起床、吃飯、上學磨磨蹭蹭,推進進度全靠你來吼。
沉迷電視、手機,說好看10分鐘,非得你發脾氣才能停下。
出門不懂禮貌,道理說了幾百次,依然是個十足的熊孩子。
作為家長,無助又無奈,規矩說過,罵也罵過,但孩子說到卻做不到,立好的規矩沒兩天就反悔了。
是因為孩子天性“懶”,性格不成熟的原因嗎?等長大了孩子就會好?
不要被這樣的誤解耽誤孩子成長!孩子的85%性格、習慣和生活方式會在12歲前形成。等孩子形成了散漫拖拉的習慣,以后工作拖延磨蹭,凡是只會靠父母的時候,就沒有后悔藥可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