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下冊語文期末專題練習
文言文閱讀
一、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字的意思。
1.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
2.其人弗能應也( )
3.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 )
4.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 )( )
5.孔指以示兒曰。( )( )
6.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 )
7.為設果,果有楊梅。( )
8.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 )( )( )( )
二、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楚人有鬻盾與矛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為設果,果有楊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斷題,對的畫“√”,錯的畫“×”。
2.“莫能”是“沒有什么不能”的意思。 ( )
3.“鬻”的意思是“買”。 ( )
4.寓言就是童話故事。( )
5.“君”與“夫子”都是對人的尊稱。( )
6.《楊氏之子》中的“家禽”和現在的“家禽”意思一樣。( )
7.《楊氏之子》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 )
8.“兒應聲答曰”中的“應”應該讀yìnɡ。( )
四、讀下面的句子,在停頓恰當的句子后面畫“F”。
1.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 )
2.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
3.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
4.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
5.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
6.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
7.孔指/以示/兒曰。( )
8.孔/指以示兒/曰。( )
五、結合《自相矛盾》一文,說說寓言的特點。
1.寓言的故事都非常短,都通過一個故事來說明 。
2.寓言中的人物都很好笑,如《自相矛盾》中那個賣矛和盾的人開始說盾很 ,任何武器都
六、根據文言文內容,回答問題。
1.你怎樣理解“自相矛盾”這個成語?用“自相矛盾”寫一句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自相矛盾》一文中,這個楚國人為什么要這樣夸耀自己的矛和盾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覺得那個楚國人說話前后矛盾對他賣東西會產生什么后果?[來源:學|科|網Z|X|X|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楊氏之子》中,楊氏之子中哪一句可以看出孔君平與楊氏子很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這句話精妙極了,妙在何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喜歡孔君平說的話還是楊氏之子說的話?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閱讀《自相矛盾》,回答問題。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
1.那個賣盾與矛的人說的自相矛盾的話是哪些?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個人不能回答的原因是 。
3.對于那個人不能回答的表情,你會用哪些詞語來形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閱讀《楊氏之子》,回答問題。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字敢允緝涸唬骸按耸蔷夜!眱簯暣鹪唬骸拔绰効兹甘欠蜃蛹仪?。”
1.寫出文中加點字的意思。
甚聰惠( ) 為設果( )
2.“孔君平詣其父”中的“其”指的是 。
3.文章的第一句話點明了人物以及人物特點,起到 作用。
4.楊氏之子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源:學科網ZXX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南轅北轍
魏王欲攻邯鄲。季梁①聞之,中道②而反③,衣焦④不申⑤,頭塵不去⑥,往見王,曰:“今者臣來,見人于大行⑦,方⑧北面而持其駕⑨,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荚唬?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唬?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唬?吾御者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今王動欲成霸王,舉欲信于天下。恃王國之大,兵之精銳,而攻邯鄲,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也?!?/span>
【注釋】①季梁:魏國人。 ②中道:半路。③反::假字,同“返”,返回。 ④焦:皺褶。 ⑤申:通假字,同“伸”,拉
1.翻譯下列句子的意思。
(1)曰:“吾用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曰:“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個人知道走錯了方向,仍堅持往北走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小時了了
孔文舉①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②(yì)門者,皆俊才清稱③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奔韧?,前坐。元禮問曰:“君與仆④有何親?”對曰:“昔先君⑤仲尼⑥與君先人伯陽⑦有師資⑧之尊,是仆與君奕世⑨為通好也?!痹Y及賓客莫不奇⑩之。太中大夫陳韙后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蔽呐e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韙大踧踖(cù jí)。
【注釋】①孔文舉:孔融,字文舉,是漢代末年的名士、文學家。②詣:到。③清稱:有清高的稱譽的人。④仆:謙稱。⑤先君:祖先,與下文“先人”同。 ⑥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⑦伯陽: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⑧師資:師。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過禮制的事。⑨奕世:累世;世世代代。 ⑩奇:認為他特殊、不尋常。
1.根據文意,可以知道“小時了了”的意思是( )。
A.小的時候很聰明 B.小的時候很迷糊 C.小的時候不怎么樣
2.孔融真的是李元禮的親戚嗎?請把他的解釋改寫成現代漢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源:學+科+網Z+X+X+K]
3.“大踧踖”是形容非常局促不安的樣子。陳韙為什么會“大踧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讀了這個故事,你怎樣評價十歲的孔融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來源:學???。網]
參考答案
一、1.有的 2.回答 3.擋在句首,表示將發生議論 4.拜見 于是,就 5.給……看 說 6.沒有 聽見 7.擺設 8.我 堅固 沒有什么東西 穿透
三、1.楚國有個賣矛又賣盾的人。
2.我的盾十分堅固,任何東西都不能穿透它。
3.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結果會怎么樣呢?
4.一天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
5.孩子給孔君平端來水果,其中有楊梅。
三、1.√ 2.√ 3.× 4.× 5.√ 6.× 7.√ 8.√
四、1.F 3.F 6.F 8.F
五、1.一個深刻的道理
2.堅固 無法刺破 非常鋒利 互相抵觸
六、1.自相矛盾比喻說話做事前后抵觸,不能自圓其說。造句示例:我們在寫作文或說話時,語句要前后一致,不能自相矛盾。
2.因為他急于將自己的矛和盾賣出去,最好能賣個好價錢。
3.他的東西不但賣不出去,而且他還失去了信用。
4.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
5.孔君平指著楊梅給楊家兒子看,說:“這是你家的果子?!睏罴覂鹤哟鸬溃骸皼]有聽說孔雀
6.提示:無論是喜歡“孔君平”的話還是楊氏之子的話都可以,只要能說出為什么以及話的意思即可。
七、1.“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薄拔崦?,于物無不陷也?!?/span>
2.因為他說話自相矛盾。
3.目瞪口呆、啞口無言、張口結舌。
八、1.智慧 介詞,替 [來源:學科網]
2.孩子
3.總起全文
4.楊氏之子是一個思維敏捷,機智幽默的孩子。
九、1.(1)他對我說:“我的路費多?!?/span>
(2)我說:“路費雖然多,但這不是去楚國的方向啊。”
2.他的馬跑得快,他的盤纏很足,他的車夫技術好。
3.做事不能背道而馳,要切合實際情況。如果行動與目的相反,結果會離目標越來越遠。
十、1.A
2.孔融不是李元禮的親戚。他的解釋:從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經拜您的祖先老子為師,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
3.因為陳韙說孔融“小的時候很聰明,長大了未必很有才華”,而孔融反過來說他“我猜想您小的時候一定很聰明吧”,意思就是說陳韙沒什么才華。
4.孔融是個非常聰明,口齒伶俐,反應很快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