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歷虎年的腳步越來越近,街上又開始張燈結彩,也響起了【常回家看看】和【恭喜發財】這過年時才有的旋律。
很多人現在老是覺得年味不濃,尤其是對于年夜飯雖然是期待已久,但是當面對一桌子美味佳肴時卻又覺得不夠新穎,畢竟現在過年能吃到的食物,平時也會經常做來吃,因此對于年夜飯的期待已經不是那么的強烈。
作為一個70后,我印象中的過年可跟現在有著很大的不同,尤其是80年代的時候。
80年代過年雖然沒有現在物質這么豐富,娛樂活動也沒有現在這么多,但是當年一進入臘月,幾乎家家戶戶都開始進入忙年的節奏。
從采購年貨、置辦新衣、打掃衛生、蒸饅頭、炸年貨一步步的來,可以說整個臘月都在為過年做準備,尤其是對于除夕晚上這頓團圓飯,更是竭盡所能。
不過80年代的物質沒有現在這么豐富,因此年夜飯的餐桌上不像現在海陸空齊備,而且還要做夠至少12道菜,當年可沒有這么多的食材和種類,不過有這5道硬菜幾乎是家家餐桌上都必備的,可惜現在已經越來越少,很多年輕人都覺得:“過年哪能吃這樣的食物”?
有頭有臉(烀豬頭)
豬頭肉是80年代年夜飯餐桌上最受歡迎的硬菜,因為過年時買豬頭不需要肉票,都是副食品供應本上按戶分配的,這個在當年一家可以買一個整個的大豬頭。
買來的豬頭刮毛處理干凈以后,加上佐料自己在家烀熟,其中骨頭和一些碎肉在烀好的時候就被等在鍋臺邊的孩子分食了,大塊的肉需要存起來留著過年期間享用。
年夜飯上的豬頭不像現在要用黃瓜等來拌,就是切成大塊搭配蒜醬來蘸食,這么敞開肚皮大口吃肉在當年,也就是過年的時候才能做到。
現在生豬頭已經很少有住家自己買,因為收拾起來麻煩,而且不少人覺得吃豬頭肉脂肪太高不利于身體健康,因此即使是平時有不少年輕人也不會吃豬頭肉,更甭提年夜飯餐桌上有豬頭肉上桌了。
炸帶魚(代代有余)
帶魚雖然是深海魚,但是因為容易捕撈和產量大,所以不論以前還是現在都是我們餐桌上常見的海魚品種。
80年代的時候,帶魚是過年時家家戶戶都會囤點的魚,因為帶魚比較耐存放,即使凍得干硬也不太影響它的鮮味。
帶魚以前都是過年前家里炸上一大盆,然后留著過年期間食用。
炸好的帶魚回鍋一熥,把里面的油脂熥出來,夾在饅頭里面吃,這是過年期間特別令人期待的美食。
現在帶魚因為屬于海魚中價格比較低廉的魚,而且因為都是冷凍貨,所以很多家庭都已經把帶魚從年貨清單上剔除,畢竟現在年貨市場上各種新鮮的魚都能買到,帶魚自然沒有以前那么受歡迎了。
炸蘿卜絲豆腐丸子(團團圓圓)
丸子也叫“圓子”,寓意著一年的結束和團團圓圓,因此以前家里過年,家家戶戶都會用冬儲的蘿卜搭配上豆腐炸點蘿卜絲豆腐丸子。
不過用蘿卜絲和豆腐炸的丸子即使再好吃,也不會趕上雞鴨魚肉和海鮮,而且炸這丸子也比較費事。
現在過年除了家里有老人的還會保留炸丸子的傳統,很多年輕人即使會炸也不會用蘿卜絲和豆腐搭配來炸丸子了,因為給大家的感覺年夜飯上吃它有些過于寒酸了。
白菜燉豆腐粉條(百財長久)
白菜寓意著“百財”,北方的冬季以前蘿卜和白菜是常菜,即使過年市場上也很難買到像現在這么多的反季節蔬菜品種。
以前過年副食品商店也會供應豆腐,家里買來的豆腐為了便于保存都會用鹽腌了做成炸豆腐,過年的時候用大白菜、炸豆腐和粉條燴上一大盤子,這是年夜飯餐桌上特別受歡迎的一道菜。
現在的年夜飯餐桌上,如果誰家擺上一道白菜豆腐燉粉條,估計傳出去都會被人笑話,因為這幾樣食材屬實太過廉價了。
蒜苔炒肉
以前北方的冬季見不到什么青菜,蒜苔是市場上能夠買到的,不多的綠顏色的蔬菜。
過年的時候油膩的食物吃多了,也需要吃點綠色的蔬菜清口解膩,蒜苔因為耐存放,這在當年是特別受歡迎的蔬菜品種,過年的時候幾乎家家會都買上一把。
現在蒜苔也很常見,但是在年夜飯的餐桌上出鏡率已經越來越低,因為蒜苔都是冷庫里保存到現在的,這跟現在市場上隨處可見的新鮮蔬菜是沒法比的,因此蒜苔炒肉受到冷淡也是必然的。
80年代的年夜飯跟現在不可同日而語,就像以上這5種當年必備的硬菜,現在的年夜飯餐桌上幾乎見不到了,很多年輕人都覺得:過年吃這樣的菜太過寒酸了!大家的回憶中還有哪些消失的年夜飯美味,歡迎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