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永遠是一個人在世間行走最堅實的依靠。
家絕對不是一個冷冰冰的房子,而是承載著每一個人的溫情寄托,護佑家里每一個人安居樂業的所在。
汪曾祺曾經說過,“家人閑坐,燈火可親。”
只要還有家可以回,家中有人在等你,哪怕生活再普通再平凡,也是一個人最向往的所在。
有人說,你是什么樣子的,你的家就是什么樣子的。我們可以很輕易透過一個人,去看到他背后的支撐力量。
如果想讓家成為你不斷前行的勇氣和動力,這三件事一定要做好。
#01
大事商量著來
民間有句老話:一人主張,不如二人商量。
為人處世最怕固執己見,不僅指婚姻中,生活、工作中也是一樣的。比如在家中遇到大事,完全不跟家人商量,不考慮家人的感受,不顧及家人的利益,自己擅自做主。
一個人再聰明也不可能面面都想得到,一家人一起分析商量,想法和主意總會比一個人在那里干想要好的多。而且在這種交流和溝通中,家人之間的關系也能更親密。
畢淑敏有句話,“如果我是一個有思維的生命,我必須以同等的敬畏來尊敬其他生命,而不僅僅限于自我的小圈子。”
家庭是社會最小的單位,作為微型的社會群體,家人之間的關系同樣需要認真經營。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互相商量著去做事,才能家和萬事興啊。
#02
小事互相體諒
家人相處時出現摩擦是難免的,這個時候,互相體諒就可以稱得上是家的“潤滑油”。
有對恩愛50年的老夫妻,一輩子生活看似平淡,卻能細水長流。每日清晨時分,兩位老人牽手漫步到運動場地,一起在晨練中看日出。
如此恩愛羨煞旁人,有人問起他們的恩愛秘訣是什么,他們這樣回答,“婚姻美滿的秘訣就是互相遷就,互相體諒。”
生活中我們很容易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和家人爭吵,吵得面紅耳赤,把在外面受的委屈都發泄在家人身上。
一個和睦的家庭,是愛生發聚集的地方,用壞情緒去講道理,永遠無法真正解決問題。最終只會傷害家人間的感情,導致家庭氛圍越來越壞。
面對一件小事,與其過度計較,不如放寬心態去諒解。只有懂得經營家庭的人,才能收獲到家的溫暖。
#03
繼承好的家風
家風雖是無形的、潛在的,但對孩子的影響卻是巨大的,它對孩子的成長既是一種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教育,又是孩子行為規范的“調節器”,更能陶冶孩子的道德情操。
梁啟超曾經這樣訓誡子女:“梁家是寒士家風出身,但寒門家風并不等同于寒酸;不能因為節儉而虧了身體,對于學習,增長見識的錢,該花就花。”
有什么樣的家風,有什么樣的傳承,對父母和孩子的影響作用都是巨大的。
父母重視讀書的力量,才會督促子女好好學習改變命運;父母若見識短淺,教出的孩子也會一直被困在井底。
家風,影響著家里的每一個人。栽什么樹苗結什么果,撒什么種子開什么花。
托爾斯泰曾說,“所有幸福的家庭都十分相似,而每個不幸的家庭各有各自的不幸。”
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也許跟五行無關,但是跟家里的每個人息息相關。每個家庭成員的品質、性格、德行,左右了這個家庭的風水。
讓人心生溫暖的家庭,從來不是互相猜忌、嫌隙叢生,而是所有家人堅定一個目標,秉持一個信念,朝著同樣的方向互相扶持走下去。今生相遇就是緣分,一起生活便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