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社會里,有“匈奴不滅,何以家為”的霍去病,也有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李隆基,有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李清照,也有你儂我儂忒煞情多的管道升,誓死捍衛自己的愛情,這些曾經在歷史上留下個性鮮明故事的人物 ,刻畫著一個個熟悉而陌生的面孔,而古人說“男無性不剛,女無性不秧”,你知道是說啥嗎?
男無性不剛
古代社會是一個以小農經濟為主的社會,在那個社會生產力相對比較落后的時代,男性無可避免地成為生產活動的勞動力,作為從事生產和保護家園的男性,自然而然的成為一家之主的存在,古人說男性應該是“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無懼”的存在。
《禮記》里說“天命謂之性”,《白虎通》里說“五性者何,仁義禮智信也”,《孟子》里說“動心忍性”,“性”是人天生帶來的,是人的性格,是人的性情,這些東西是人們身上應該具有的本性。
男人的本性應該是什么樣子呢?古代那樣的社會,男子作為主要的勞動力,作為保護家園的戰士,應該有自己一家之主的樣子;《商君書》里說“強者必剛斗其意”,《明史》里說“瑞生平為學,以剛為主,因自號剛峰,天下稱剛峰先生”,這里的剛是強者和剛直方正者的身上所必須的品質,而作為古時候守護家園的男性,要做到勇者無懼,必然要有剛直的性情。
女無性不秧
男的要做到保家衛國,女的要做到怎么樣呢?女性從古至今的付出非常的巨大,古人說女子要做到持家有道,這樣的事情看起來簡單,實際不比男的在外打拼容易,女人的天性相對比較仔細,更加會精打細算的過日子,更因為古代社會的生產力低下,沒有多少適合女性的工作,因此更加的適合管家,但是真想要把一個家管好是很難的。
《說文解字 注》說“秧,今俗謂稻之初生者曰秧”,秧是撫育的幼苗,而母子天性,古代相夫教子的女性,其實是一個家品格的底線;所謂的持家有道不單單是過日子,而是要管理好家里人的品性,如果一個女的品性不端,又怎么做一個家的女主人 ,怎么能約束好自己的老公和子女呢?因此女性的持家有道,不是說生火做飯這些事,而是管理好家族內部的事務。
管道升在老公不好好工作,要娶妾的時候,她對老公說“把一塊泥,捻一個你,塑一個我。將咱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和。再捻一個你,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于是老公放棄了納妾的行為,可見一個女性有個性還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古代的婚姻是門當戶對的,女性并不比自己的老公低多少,當然能做的了家里的主,古代離婚也不是想離就可以離的,因此“女無性不秧”就是說一個女的沒有個性是無法管理好家的。
結語
時代在進步,生產力一直在發展,現在的認知可能和以前有所差別,但是古代那些男女,在大戶人家基本上也是相對平等的,不然像楊堅這樣的帝王怎么會害怕自己的老婆獨孤氏呢?而現在社會,男性不剛強,也無法扛起一個家吧!女性如果沒有能力的話,也無法管理好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