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鹽,有“百味之首”的美譽,是我們家常烹飪中最不可少的調味品之一,既可以增加菜肴的咸味和鮮味,還能促進其它味道的生成??梢哉f無論什么味道,在鹽的襯托下,才能體現出它的本味,這也難怪人們常調侃,無鹽不起味。
鹽最早起源于咱們國家,有推斷表明,人們在炎帝和黃帝之間的時期就已經開始用海水煮鹽。上個世紀50年代,在福建出土的一批文物里,就有煎鹽的器具,由此也可以推測,在新石器時代,人們已經學會煎煮海鹽。
如今,食鹽早已成為家喻戶曉的調料,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如今鹽的品種是越來越多,讓不少朋友在買鹽時犯了難。今天,懶喵就拿其中最常見的一種鹽和大家聊聊,一起來看看:
“低鈉鹽”和普通鹽都有啥區別?
大家知道,食鹽的主要成分為氯化鈉,而提供咸味的,正是當中的鈉離子。我們平時去超市購買和吃的普通鹽,以碘鹽居多。而低鈉鹽,顧名思義,就是鈉離子成分含量要低于普通鹽的食鹽。
目前市場上售賣的低鈉鹽,大多是以普通鹽(碘鹽)為原料,通過往里面添加一定量的氯化鉀(通常為30%左右),來提高鉀離子含量,降低鈉離子含量,以此來達到“減鈉”的目的。我們也可以簡單理解為,低鈉鹽就是普通鹽里多加了氯化鉀。
從成分上看,普通鹽的主要成分為氯化鈉,而低鈉鹽里還添加了氯化鉀,從而降低成分中鈉離子的含量。
和普通鹽相比,低鈉鹽具有兩個顯著的特點,分別是“減鹽不減咸”和“維持鈉鉀平衡”。
現在倡導“低鹽飲食”和“減少鹽分攝入”,指的就是控制鈉離子的攝入。鹽的攝入量超標,就意味著鈉離子攝入超標,而高濃度鈉離子會在體內積累,給人體帶來各種不良影響。而低鈉鹽中的鉀離子也可以提供咸味,在減鈉的同時,咸味并沒有受到影響。
據《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提供的數據,每個健康人每天應攝入2000毫克鉀元素,通過往食鹽中添加鉀離子,既可以減鈉,還可以補充鉀元素,可以說是一舉兩得,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維持鈉鉀平衡。
從特點上看,低鈉鹽具有普通鹽沒有的兩個特點,分別是“減鹽不減咸”和“維持鈉鉀平衡”。
和普通鹽相比,低鈉鹽更適合于中老年人、“三高人群”和孕婦食用,以降低日常鈉離子的攝入量,避免因鈉元素攝入過多導致的各種疾病。
但是,下面幾類人群,卻不太適合食用低鈉鹽,或者說要在醫生的同意下才可以食用。他們分別是高鉀藥物服用者、本身有高血鉀、心臟類疾病或腎方面問題的人群,因為低鈉鹽中添加了一部分鉀元素,對這些人群不太友好。
從適合人群上看,低鈉鹽更適合中老年人食用,但不適合本身有高血鉀、心臟類疾病等人群食用。
在了解了低鈉鹽和普通鹽的區別后,相信大家更關心的,是買食鹽應該選哪種好。
如果不是上面提到的幾類不適合攝入鉀元素的人群,對于大多人健康人來說,低鈉鹽是更好的選擇。因為在同樣用鹽的情況下,既可以減少鈉元素攝入量,還可以補充鉀元素。
而在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食鹽攝取指南中,也曾明確指出,鈉攝入量超標或鉀攝入量不足,都是導致高血壓的風險因素,而低鈉鹽恰好能起到“減鈉補鉀”的作用。
由上可知,低鈉鹽和普通鹽的區別,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分別是成分不同、特點不同、適合人群不同,大家下次在選購食鹽時,可別再混淆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