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曾曝光過不少“毒害產品”,都是些大家不經意間就會買到的生活日用品。
這些日用品看起來常見又好用,但卻隱藏著許多你不知道的危害。
要么是化學元素超標致癌,要么是假冒偽劣產品能析出有毒物質。
不會辨別的消費者一旦購入這些物品,輕則產生不適,重則容易患癌或者休克。
最后百姓住院為“病魔”所困,不良商家卻將此當做“發財之道”,繼續危害群眾。
但我們也不是沒有辦法識別它們,今天就來看看超市貨架上常見到的商品中,都有哪些意想不到的“有毒日用品”。
央視就曾經在2020年報道過“奪命老人鞋”的市場亂象。
從市面上購入80類老人鞋后,央視相關人員將這些產品從到正規的機構檢測,結果顯示其中有38類產品都達不到合格標準。
這樣的新聞其實在其他地方也層出不窮。
廣州和佛山市就曾聯合抽調40批老人鞋產品檢測,結果是有8類老人鞋都有超標的致癌物——鄰苯二甲酸酯。最高的一例竟直接檢測出超標300多倍的含量。
上面這些例子中的老人鞋都是特供老年人的產品,對這類人群起到極大的安全威脅。
其中的致癌物鄰苯二甲酸脂是一種工業用的增塑劑。
這種物質一般都用在各種塑料制品中,以便于增加后者的延展性,起到優化產品性能的作用。
所以老人鞋的鞋底一般也會免不了添加這些東西。
但同時這種物質也會對人體產生極大的危害。
鄰苯二甲酸酯又被稱之為是環境激素,它可以通過呼吸、飲食以及皮膚等直接進入人體。
只要暴露在空氣中一點點,這種物質就很容易使人體內的肝細胞產生炎癥,相應地增加人們患肝癌的風險。
不僅如此,它還對小孩子的生長發育有極大的危害。
鄰苯二甲酸酯如果被吸入人體內,會產生類似于雌性激素的作用。
如果是男性很可能會有患睪丸癌相關的風險,而女性則容易增加乳腺癌的患病幾率。
對于女性來說,如果在懷孕期間體內攝入鄰苯二甲酸酯,對未來出生的嬰兒尤其是男嬰兒有極大的危害。
嬰兒容易有生殖健康方面的問題,還會出現早熟的現象。
即便是已經出世、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的小孩子也很難幸免于難。
連國際相關機構也一致認證了這種物質的致癌作用,將其列入管控化學成分列表內。
在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致癌物名單里,鄰苯二甲酸脂是屬于2B類的致癌物。
而歐盟也將它列為第二類生殖毒性物質。
在我國,如果是在小孩子的用品產品中,鄰苯二甲酸酯的檢測量必須處于0.1%以下才可以。
但上文中抽調的例子里曾有檢測到10%左右的鄰苯二甲酸酯,這個含量可以說遠高于規定的國家標準,對老人與小孩子都有極大的健康危害。
此外如果是日常生活里,其實我們也很容易接觸到這類物質并被動攝入“毒素”。
前面提到鄰苯二甲酸酯是增塑劑,所以在很多塑料制品中都能見到它的身影。
大部分人使用的塑料袋、塑料外賣盒等都有它,雖然正規產品中這些增塑劑的含量標準的,但是在加熱情況下,它們難免會析出進入人體內。
如果經常使用塑料盒、塑料袋等來承裝熱湯、熱飯,也很容易吃進去致癌物質。
這些也是許多官方媒體都呼吁大家盡量避免做的事。
對于不合格的老人鞋,廣大購買群眾可以多關注官方的檢測消息,購買正規合格廠商生產的產品更不容易踩雷。
曾有央視記者購入不同商家、市場的共15個品牌的仿瓷碗產品,并送往相關機構檢測。
最后結果顯示有很多仿瓷碗中都檢測到了超標的甲醛含量,還有一些彩色餐具中有顏色脫落的現象。其中甚至有一些是小孩使用的兒童餐具。
這些仿瓷碗使用的材料叫做三聚氰胺甲醛樹脂。
這種材料本身其實并沒有毒害作用,但是當有生產廠商在生產加工過程中偷工減料的時候那就不一樣了。
如果不按規定來,最后生產出的餐具在日常使用中很可能會析出有毒物質甲醛。引起身體產生咽喉腫痛、胸悶、眼睛失明等嚴重后果。
無獨有偶,湖南衛視臺的相關科普節目也提過類似的事情。
節目里,當不合格的仿瓷碗接觸到熱油時會冒出很多有毒性的煙霧。
這些有毒的物質從一開始就隱藏在這些“毒餐具”里,等加熱后開始析出跑進人體內。
如果要了解“毒餐具”中毒的來源,還要從它制作材料的生產過程說起。
三聚氰胺甲醛樹脂是由三聚氰胺和甲醛反應后再經固化反應得來的具有極高穩定性的物質。
這種物質耐高溫、低溫、耐腐蝕,可以說用在餐具上是非常安全的。
但同時它又有極高要求的制作標準和不菲的成本價格。
在制作過程中,有些生產廠家把控不好溫度時長、排氣時長或原料配比時,就會造成甲醛的析出和殘留。
而從用料上來說,為了降低生產成本,有些無良商家則會用工業用的三甲樹脂代替食品級的樹脂,更過分的甚至還有用尿醛樹脂做原材料的。
這些劣質材料大部分都不像三甲樹脂那樣具有足夠強悍的穩定性,會在接觸高溫時變質析出各種有毒害性物質。
比如尿醛樹脂當溫度超過80℃時就會分解出尿素和甲醛,產生非常刺鼻的氣味。
不明真相的市民群眾如果購買了這些有問題的仿瓷餐具,長時間使用后身體就會受到很嚴重的損害。
在人體接觸到的環境中,甲醛含量超過0.6mg/m3就很容易引起胸悶氣短、眼睛不適等癥狀,濃度再高的話甚至會休克、死亡。
如果是小孩子接觸甲醛,耐受度比成人更低,受到的危害也會更嚴重。
生產廠家雖然受到官方管理人員的制約和監督,但難免有漏網之魚,對于消費者該如何慧眼識餐具呢?
其實大部分情況下只需要認準國家檢測標準就可以了。
我們在選餐具時可以觀察底部有QS認證的產品,同時還要看一個“MF”的標志,這個標志就代表著是合格的三聚氰胺甲醛樹脂材料。
此外,不少人喜歡買有設計的、顏色花花的餐具,但這些餐具都有比較高的危害人體的風險。
當使用過程中出現顏色脫落、產生刺鼻氣味時,一定要及時停止使用,將餐具丟掉。
還可以事后向相關管理部門檢舉揭發生產商家要求檢查。
央視曾經曝光過一個關于保溫杯的新聞。
北京消協曾經抽調50款市面上不同品牌的保溫杯進行檢測,以檢驗市面上的保溫杯都是否合格。
實驗人員將牛奶、茶水或熱水等這些中國人常喝的飲品選為測試物,分批等量倒入這幾款杯子中,最后發現一共有19款保溫杯內經浸泡后在液體中檢測出重金屬含量超標。
這些被檢測品都是研究人員從各個不同的售賣渠道購入的,不存在有特殊影響因素。
也就是說此次檢測中,市面上的保溫杯不合格率竟高達38%,遠超于研究員預估的程度。
這些保溫杯中有的在浸泡3天后就出現生銹的跡象,并且在液體中檢測出了超標含量的重金屬。
重金屬我們知道,有許多都是在超劑量攝入的情況下會對人體造成很多危害。
比如錳,這是保溫杯內膽中經常容易“出問題”的金屬。
人體長期攝入錳就容易在心臟、肝臟、消化系統、皮膚、神經系統等諸多地方出現毛病??赡軙憩F出頭暈、心慌、食欲不振等現狀。
對于老年人和小孩子來說,這些危害會更加倍作用到他們的身體上。
此外錳的含量超標也會讓保溫杯有其他危害作用。
當錳過多時,不銹鋼內膽往往會更容易生銹,不耐腐蝕。
這種情況下保溫杯內膽的其他重金屬元素也很容易析出,混進杯內的液體中。
許多生產廠家為了降低成本,會使用劣質的不銹鋼原料來制造保溫杯的內膽。
作為消費者一般在喝水時不特意朝杯子里觀察,一般也發現不了內膽生銹的問題。
最后百姓為不良商家買單,他們卻逍遙法外。
那一般人怎么避免這些坑,買高質量的保溫杯呢?
其實正常情況下我們只要看準不銹鋼的材質標識就可以了。
不銹鋼一般分為三種,分別是201、304、316。這三種的含錳量一次遞減,不銹鋼的食品級安全程度也一次增高。
一般在保溫杯中,大部分商家采用的都是304或316這兩種材質,因為201的不銹鋼很容易生銹,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而316這種最高級別的不銹鋼材質經常出現在小孩子用的兒童保溫杯里。
如果消費者想要要求更高,在購買時直接認準內膽底部標識有316級別的保溫杯就行。
不過對于304不銹鋼,里面也有門道。
我們常說的304不銹鋼和食品級304不銹鋼又是不一樣的。
在保溫杯中往往是標識有“食品級304”或“SUS304”的才行。
如果從肉眼識別方面考慮,消費者最好是多留意保溫杯的內膽和搖起來的聲音。
當保溫杯的內壁上已經出現有表層脫落、生銹或者發黑的跡象,一定趕快停用這些保溫杯。
這種時候再繼續喝水很容易將重金屬元素攝入體內。
或是搖一搖保溫杯后,聽聽有沒有沙沙的響聲。
很多人以為有響聲的一般是好的保溫杯,其實不一定。
保溫杯一般是外壁和內壁一體制成,中間留有真空或保溫涂層幫助減少溫度散失。
有些沙沙的聲音也有可能是商家為了制造重量感特意加入了其他物品。
只有在購買時多觀察,消費者才能少踩坑。
許多日常生活用品是大家都會購買并經常使用的東西,在外表看起來大差不差的情況下,誰都想不到內里竟有那么多坑害人的門道。
如果一不小心購入這些產品,日積月累地使用后人們的身體難免會遭受病痛。
大家要多留意新聞檢測和識別技巧才能讓自己有一個更健康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