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的冬天,老媽不知道為什么,從菜市場買回來了十多斤新鮮的雪里蕻,這種蔬菜新鮮的樣子我還是頭一次見,真的不像是能夠吃的樣子,但我有非常的清楚,我吃了十多年的腌菜,老媽用肉末炒的那種,就是使用新鮮的雪里蕻腌制的。
腌菜在武漢人心目中,特指一種咸菜,用雪里蕻腌制后制作而成的一種開胃小菜,我看到的大多都是切得細碎的樣子,整顆的,甚至是新鮮的雪里蕻我是沒有見過的,所以,我一直以為“梅干菜”就是雪里紅曬干后的樣子。
因為有這樣的錯誤認知,讓我學會了如何分辨干豆角和梅干菜?肯定會有網友嘲笑我,怎么連梅干菜和干豆角都分辨不清楚了?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從事美食自媒體也有好多年了,最開始的頭幾年,我們主要是給大家分享美食菜譜,教大家如何下廚房做飯,分享過的菜譜有:紅燒肉、清蒸武昌魚、酸辣土豆絲、炸醬面、豆角燜面、大盤雞、鹵牛肉、糖醋帶魚、油燜大蝦、梅菜扣肉等美食教程。
在制作梅菜扣肉的過程中,五花肉好買,可梅干菜卻不太好買,主要還是我不太會分辨,在菜市場銷售土特產的店鋪里,店家按照我的需求給我拿來一把梅干菜,可我卻不太相信,非要“指鹿為馬”,指著干豆角說,我就有這樣的梅干菜。
土特產店里的老板也不和我爭辯,一副愛買不買的樣子,我也是將信將疑,于是將真正的梅干菜和我認為的梅干菜都買回家了。
到家之后,我讓我媽給我分辨,老媽指著我買的干豆角說道:你買的這個就是干豆角,那一捆才是梅干菜,我還是不太相信,說道:我準備制作梅菜扣肉,梅干菜是什么樣的我不認識,但我認識蒸熟后的樣子。
就這樣,稀里糊涂地開始制作梅菜扣肉,當然,扣肉制作還是非常麻煩和消耗時間的,忙碌了一天,晚飯的時候,家里的餐桌上我端上來兩碗梅菜扣肉,蒸熟之后,我才徹底認識它們了,我買的是干豆角,土特產店老板給我的確實是梅干菜。
今天有網友在后臺給我們留言,想讓我們聊一聊“梅干菜”和“雪里紅”的區別?于是讓我想到了多年前自己的過往,下文我來給大家說說我的看法?
大家也可以在評論區給我們留言,說說您的看法?您喜歡吃梅干菜嗎?平時在家會經常制作梅菜扣肉嗎?
芥菜是十字花科,蕓苔屬一年生草本植物,中國各地都有栽培,芥菜的葉子大家喜歡使用食鹽腌制后食用,種子磨成粉就是芥末,如果用來榨油,榨出來的油被稱為芥子油。
芥菜在我們國家種植有7個非常常見的變種,分別是:雪里蕻、榨菜、大頭菜、油芥菜、大葉薺菜、皺葉芥菜、水東芥菜。
在浙江、寧波、金華、江西等地叫做“梅干菜”,而在浙江臺州叫做“菜干”,廣東梅州也叫做“梅干菜”,其中有芥菜干、雪里蕻干、油菜干、白菜干之別,大多是居家制作,菜葉晾曬干、堆黃,加鹽腌制,最后曬干裝壇。菜干油光黃黑,香味撲鼻、解暑熱、消積食,其中梅干菜切肉更是紹興特色佳肴。
廣東梅州制作梅干菜歷史悠久,其中梅干菜有芥菜干、油菜干、白菜干之別,芥菜味鮮、白菜質嫩,在紹興制作梅干菜極為普遍。
另外客家人也制作梅干菜,采用抽了苔的芥菜或者采用鮮嫩的大菜為主要原料,可以用來制作梅菜扣肉、梅菜干蒸排骨等。
雪里蕻是十字花科,蕓苔屬芥菜的栽培變種,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中國南北都有種植,葉子大家喜歡使用食鹽腌制后食用,可以制作成雪里蕻燉豆腐、雪里紅炒肉等菜肴。
梅干菜是梅干菜,雪里紅是雪里紅,它們是兩種不同的蔬菜,梅菜扣肉里的梅干菜,黑黑的,口感軟硬適中,味道特別的香。
而雪里蕻是芥菜的栽培變種,在新鮮的時候確實與芥菜非常相似,但雪里蕻有個非常顯著的特征,在秋天和冬天,隨著氣溫的降低,顏色也會由綠色逐漸轉變為紫紅色,可能雪里蕻就是這樣而得名的。
雪里蕻是芥菜的栽培變種,在新鮮的時候確實與芥菜非常相似,下文,給大家說說這兩種蔬菜之間的一些區別?
1、新鮮梅干菜的葉子比較寬大肥厚,莖葉比較粗,相對雪里紅來說,葉子的邊緣比較圓整,而雪里紅是芥菜的栽培變種,雖然保留了芥菜的很多屬性,但是它的葉子相對來說比較細而尖、分叉也多,還不是大葉,葉子的邊緣還有鋸齒。
2、做法和吃法也是不一樣的,很少有吃新鮮梅干菜的,而雪里紅則可以單獨食用,梅干菜是經過簡單腌制之后制作成菜干,而雪里紅是制作成腌菜,在腌制過程中,是需要焯水的,而且雪里紅含有很多的粗纖維,如果是老的,口感也會非常差。
3、從口感上來說,梅干菜的口味較重,帶有明顯的咸味,而雪里紅吃起來有澀澀的感覺,不過口感還是脆爽的。
寫到最后,還想啰嗦幾句,梅干菜和雪里紅是同一種蔬菜嗎?現在終于明白了,它們區別很大,梅干菜是梅干菜,雪里紅是雪里紅,它們是兩種不同的蔬菜,比如梅菜扣肉里的梅干菜,黑黑的,口感軟硬適中,味道特別的香。
而雪里蕻是芥菜的栽培變種,在新鮮的時候確實與芥菜非常相似,但雪里蕻有個非常顯著的特征,在秋天和冬天,隨著氣溫的降低,顏色也會由綠色逐漸轉變為紫紅色,可能雪里蕻就是這樣而得名的。
我們盡量做到恰如合適、通過原創圖文,在文字與圖片之間為您分享一道道菜肴,它們美味、漂亮、營養,您要什么樣的美食,在這里希望我們能夠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