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 數
文/劉述濤
下數,這個字說的是規矩、禮節、道理,在遂川人的語境里經常會出現,動不動就聽到有人問:你懂得下數嗎?
你有沒有下數?
也有人說,下數,是客家人的特有詞匯,唯有客家人才能夠詮釋出它的真正意思。可實際并非如此,下數這個詞,并不是客家人的獨有,在中國的許多省市,都有用“下數”這個詞語,也用下數來表達規矩和禮節。真正要細究下去,“下數”這個詞語最早源于占卜儀式,人們為了某件事去占卜問卦,下數指的是意外和疾病。慢慢地經過時間的演變,人們越來越注重占卜問卦的儀式感,將占卜問卦視為追尋禮道的過程,于是,下數也就慢慢演變為禮節、禮數。
家鄉的人特別注重禮節、禮數,走到哪里,都得懂規矩,講禮數。尤其是一些年紀大的人,一見到愣頭青一樣的年輕人,鼻孔朝天,眼里沒人。就會講,冇一點下數,冇禮冇道,人窮種變!也有父母經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有下數,別讓人家罵,有養冇教。
老話講, 做任何事情,沒有規矩就不成方圓,做什么事,有什么事的禮節,有什么樣的下數。這不能夠亂,在社會中行走,遵紀守法,尊老愛幼,就是下數。在家中待人接物,有高有低,雙手捧碗,筷子不直插,吃飯少說話,那就是下數。紅白好事,更得懂得下數。尤其是一些要講究行道的事,像要燒的紙錢,要有過關的文書,還有打單不打雙,才能過得了行道,進得了陰間,這都要講下數。否則,燒也是白燒,打也是白打。這也就不奇怪,有些人做事的時候,別人會問,你曉得下數嗎?打紙錢要打幾下?
下數少了,不行,下數太多,也不行。現代人,生活方式簡單,也不講究太多的儀式。對于一個講老禮的人,就會說,這么多下數,這哪吃得消。
同樣吃不消的,還有些談婚論嫁的人家里面,下數太多,尤其是一些女方家里,這也要,那也要,恨不得嫁個女兒,換座金山。更有人,男人買輛車,得寫女方名,男人買套房,得寫女方名。于是乎,人也會說,就她們家,下數太多,蠻難搞。
也有時候,下數就指隱性下曖昧地私下交易中的規矩。像誰得了病了,要做手術。就會有人交待,要懂得下數。意思就是要給做手術的醫生送紅包,這紅包也是下數。又或是有什么事情,要求某位官場上的人,人也會說,你下數到了沒有?意思是你禮有沒有送到?
自古都是好飯不怕晚,有禮不怕遲。只要下數到了,人就不會怪。所以,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都要講下數,懂下數,唯有這樣,再在社會中行走,才能夠要風得風,要雨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