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達夫少年文學院會員第20次活動習作-19
尋楹聯之行---
眾里尋“它”千百度
東吳小學 余晨曦 五(3)班
楹聯,是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文字之行云流水,語句之優美古典,與唐詩、宋詞、元曲齊名。說來也怪,只要建筑物上多了一副楹聯,立馬生出一番別樣的典雅韻味來,其中深意無窮。我來到華東文化名山---鸛山,和同學們一起尋找楹聯,揭開楹聯的神秘面紗。
“快點走,我們要拿第一!”匆匆地走著,同學們臉上是掩飾不住的焦急。自從老師宣布尋找楹聯的比賽開始后,一場沒有硝煙的戰斗就無聲地打響了。每個小組都是一支軍隊,朝同一個目標---第一名進發。同學們睜大好奇的雙眸,眼睛像探照燈一樣掃射著四周,唯恐落下每一個隱藏著楹聯的角落。此刻,同學們已無心欣賞鸛山的美景。
爬層層石級,我們登上了山巔。粗壯高大的百年古樟樹伸開自己綠色的巨大手臂,像是要歡迎我們的到來。繼續往上走,春江第一樓出現在我們的眼前。春江第一樓重建于清同治年間,它青墻黛瓦,飛檐翹角,被古人稱為“前樓如畫俯山根”,在歷史的長河里,它就這樣與百年古樟樹彼此默默守望。我聽到有人失望的說:“什么呀,才這么高,東吳公園的山不知道比它高到哪去了。”我不這么認為,“山不在高,有仙則靈”,鸛山如此鐘靈毓秀,恰好彌補了它在海拔上的空白。作為一個美景愛好者,我粗枝大葉的將春江第一樓正門旁的柱聯瀏覽一遍,然后把研究楹聯中不認識的字這份工作交給了小組的其他成員,任他們對著楹聯冥思苦想。獨自一人,從春江第一樓上往下俯視。憑欄放眼望去,樓下古木參天,春江如畫,帆影點點如夢似幻,鸛山生機蔥蘢。時間卻并不允許我過多的為此美景而做停留,待我回過頭來,同學們已經連蒙帶猜的將不認識的字想出,趴在柱子上,靠在欄桿上,正奮筆疾書的抄錄楹聯,欲奪第一。我手足無措,急急地問:“想出來了嗎?是什么字?”“歸,煙嶂萬里頁外繞,云歸千片望中來。”得到回答后,我又急急地將楹聯抄錄完,頗有些慌亂狼狽。“快!跟上!”隨著組員一聲急急的呼喚,我急急地跟了上去,轉到了樓后。
剛轉到春江第一樓的背面,絲絲涼氣拂面而來,令人神清氣爽。不同于正面的明朗清亮,因為背光的原因,這里幽暗而陰涼。誰知,新發現的這副楹聯又有一個不認識的字!同學們心急如焚,愁眉不展,個個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本來你爭我搶,互不相讓的幾支軍隊,這時也站在了同一戰線上,共同對著那個字絞盡腦汁的苦想。“遠山風什么小樓燈,江上清峰江下水?”同學們口中念念有詞,來回的走動著。這個字寫的是瀟灑飄逸,可在我們眼里,卻成了天書,攪的心里一團亂麻。“看起來……這個應該是個'影’字吧。”帶隊老師的一席話將我們一群“字盲”從絕境中拯救出來,同學們紛紛點頭贊同。好,那就算它是個“影”字吧。于是,這副楹聯也就這樣草草的定了下來。“遠山風影小樓燈,江上清峰江下水。”讀起來倒也蠻順口的。為了節省時間、加快效率,我們小組急匆匆的上路了。
雙烈亭、松筠別墅和思廉亭是幾個楹聯沒有不認識的字的好地方,這些楹聯中的字一看便知,但是其中的韻味則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雙烈亭是為了紀念郁華、 郁達夫兩位愛國烈士,它少了一份精致,卻多了一分莊重肅穆。因亭外傲立著兩棵松樹,所以也叫“雙松挺秀”。雙烈亭里的 兩副楹聯出自俞平伯、趙樸初之手:“劫后湖山誰做主,俊豪子弟滿江東。”我學識薄弱,于是根據字面意思自以為道:被日軍洗劫后的湖山不知誰來做主,才華橫溢的子弟都在這江東(富陽)。還有一副楹聯:莫忘祖逖中流楫,同領山亭一缽茶。這副楹聯,包含了一個成語故事:聞雞起舞。說的是一位叫祖逖的青年和好友陳昆為了報國,每天凌晨只要一聽到公雞鳴叫,就馬上起床,習武練劍。我想,這是此聯作者在告訴我們要像祖逖一樣勤奮,不怕吃苦。
松筠別墅是愛國志士郁華(曼陀)為老母安度晚年所建造的, 簡潔古樸,院落幽深靜謐。居住在這般舒爽宜人的小宅里,心情定是十分閑適。“春星水榭拭燈初,暮雨江皋留枕秀。”這副楹聯描述的意境非常美,詩情畫意,從“拭燈初”和“留枕秀”來看,描寫的應是晚上吧。
思廉亭是依江而建的一座長亭,約四五十米長。走進亭中,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畫廊雕棟。坐在亭中,望著富春江。富春江宛如一條玉帶,波光粼粼,水光瀲滟。遠處,幾葉扁舟悠然滑過,美的似黃公望筆下的富春山居圖。因其亭中楹聯都是描寫廉潔公正,“思廉亭”因此得名。“舉清正廉潔之行,遏奢侈浪費之風”、“盡心盡職盡力,惟德惟廉惟實”、“清到梅花不畏寒,淡如秋菊何瘦”……這些楹聯無一例外地敲響了我們心中公正廉潔的警鐘,告誡我們千萬不要有小人之私心。
尋找楹聯的活動結束了,那份尋找時的快樂,卻一直延續。我們路過郁達夫故居,一路談笑風生的朝秦望廣場走去。朱老師為我們講解了楹聯的形式、由來以及發展,寫楹聯時應注意的事項,真是受益匪淺。最后,我們小組收集到了22條楹聯,獲得了第一名,每人都拿到了一本有作家親筆簽名的圖書,心里像吃了蜜一樣甜。
尋找楹聯,也尋找著楹聯中的漢字,漢字中的歷史文化。尋找楹聯,其實就是尋回那顆對漢字的赤子之心,愿我們永遠執著的熱愛著漢字。
(點擊標題即可查閱詳情)
現場回顧
時間總是匆匆,我們總是期望這樣的活動能給孩子們帶去一些啟發,能開拓孩子們的視野,能夠去發現身邊的美麗,能學會觀察,能珍惜團隊合作的機會,能夠得到鍛煉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