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最盼端午節。因為端午節吃的非常有特色,粽子、鹽蛋、芝麻綠豆糕;玩的也十分新鮮,看那形態各異的猴子、桃子、雞心、八卦等造型的香包、香藥吸引人們愛不釋手。街上到處有賣香艾草、粽葉、雄黃鞭、梔子花、白蘭花的。愛俏的姑娘、嫂子們頭戴梔子花、胸掛白蘭花,更顯出端午節獨有的清香。端午節還有白娘子喝醉酒,被雄黃藥熏出原型的傳說。小時候我常常幻想要是我家熏雄黃藥也熏出個白娘子來該多好玩呀!端午節更有一項大人小孩都喜歡的項目------賽龍舟。但是這一切都不是我盼端午節的主題,我盼端午節的主題是隨端午節一起到來得南湖新荷。
那時的南湖,也叫洋瀾湖。水色一清到底,白云遠山投影清晰。暗綠色的水藻在湖中搖曳銀灰色的魚兒在其間穿行。龍舟賽過之后,笙歌散盡游人去,留下幾株官柳在寂寞里臨風釣水。
我來到北岸的湖灣,那里有一大片荷林,每一片荷葉都嫩綠鮮亮,像剛撐開的翡翠小傘。晶瑩的露珠在陽光的映照下如珍珠般的閃爍,風一吹,傘面傾斜,這些五色珍珠便一齊悄無聲息地隱入水中。那一朵朵剛孕出蓓蕾的荷花,從亭亭的綠葉中羞答答地探出朱筆似的頭來,似乎想對我說點什么。不!也許是想對著天空寫點什么,但空中沒留下痕跡,而那大片的新荷卻永遠定格在了我的心里,至今難忘。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荷花的感情也日益加深。在夏荷清幽之際,我漫步南湖賞荷。南湖的荷花白里透紅,惹人憐愛。南湖的碧葉一望無涯。人在湖畔,衣裙也被荷葉映成淺淺的柔綠。湖風帶著清香,幾只白鷺在湖面上嬉戲翻飛。不知名的鳥叫聲隔湖傳來。湖面更覺空曠寧靜。如遇微雨輕籠,湖面騰起一片氤氳的綠光,如煙似夢,嬌柔嫵媚。與水天和諧地連成一片。使人遐思悠悠。那些沿湖的村莊,每天都被這碧綠的荷光籠罩著,被清幽的荷光浸染著,真是獨有意趣,常居福地。那挑菜上街的村姑,衣袖中也因該飄出淡淡的荷香吧?其實在城中心我家附近的明塘湖,也有一湖荷花,但是遠不及南湖那“接天蓮葉無窮碧”清爽、氣派。
南湖的荷花美得清純,脫俗。她的倩影一直在我心頭搖曳,積淀。直到有一天我拿起畫筆把荷花的芳姿移到了宣紙上,為我溫馨的情感定格,讓記憶與現實悄然疊合。使我胸中荷光爛漫,體味著荷花不染塵埃、恬然超逸的自然氣韻。
因為常畫荷花,一位知名畫家為我簡陋的畫室題寫齋名------荷風齋。我把齋名掛在墻上,時時看看,我常以荷花的風格警醒我的人生,勤奮作畫,以報師恩。一位朋友為我的荷花題詩“芙蓉秋水靜長天,礦澤臨風意釋然。解讀人生無限事,一花一葉靜如禪。”這都是師友們對我的鼓勵,鼓勵我在紛繁的塵世間把握好自己的生命航向。
我愛畫花卉,但最鐘情于荷花,我曾被邀聘到鳳凰山莊工作,每天上下班,都要從山石環繞的荷花池經過。使我有幸興味無窮地邊走邊賞。后來到三江坤志學校任教,學校附近有一大片荷塘,幾里路連成一片碧綠的清涼世界。荷葉亭亭,清光照人。傍晚,和幾位老師相伴信步荷塘。陣陣荷香襲人,使人頓覺神清氣爽,性靜情逸。偶遇月上東山,便靜下心來,細心體味朱自清先生那篇傳世名作,去印證《荷塘月色》的旨趣歲月蹉跎,對于生活,自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體驗。現實不是夢境,誰也不能像高潔的荷花一樣臨水幽居。每當我為了生計離開“荷風齋”便覺人海茫茫,世事紛繁,春華秋月是幻影。市場經濟競爭激烈。各種關系漸趨復雜......。但生活總是美好的,我有荷花相伴,仿佛生活的壓力也減輕了許多。荷花伴我守望那些被世俗淡化,對我來說卻是彌足珍貴的友情,也是我平生的意愿。有幾次到鄂西出差,學校組織到長陽旅游,都是在暑假期間荷花盛開的季節。汽車進入高速公路,途經江漢平原。沿途斷斷續續約有二十多分鐘看到的都是遮天蓋地的荷葉荷花,無涯無岸,真是分外親切。我覺得家鄉的荷花帶著南湖的風月,都來隨我出行,伴我一路清香。
有時候給學生上美術課,看見一張張可愛的笑臉,雨后天空般的純凈,便生出無限感動。他們在我的眼前都幻化成朵朵荷花,無邪的眼神,色彩晶瑩的映著陽光。那種晶瑩是任何色彩都調不出來的人生原色。
荷花在夏日里盡顯嬌媚,質若幽蘭。俊雅脫俗的一塵不染。秋日里她給人們奉上累累果實。在冬日里她讓生命得到升華,寒水映枯枝,冷風搖殘葉。在雨打霜欺的嚴冬,荷的精神不死,處逆境不變,除去殘葉,神韻猶存。表現出對生命的渴望!我畫荷多年,也曾畫禿過幾只毛筆,自知沒畫出荷的神韻。但她讓我懂得;對待人生要有勇敢直面酷暑嚴寒的精神。在畫荷中把疲憊煩惱漸漸淡去。
南湖的荷光是我心中永遠閃亮的一泓碧綠,已足夠滋潤我的人生。使我靈魂深處永葆一隅人生的清涼地!